书城传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10954100000021

第21章 义和团大闹北京城

有了老佛爷的暗中支持,滦州、通州、静海县城等地立即被义和团所占据,而直隶省城保定,更在5月底便满是拳民,局面早已失控。

义和团终于来京了,浩浩荡荡有十万之众分驻城外,京畿附近传教士、教民甚至铁路工程师被杀了不少。6月9日,慈禧调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进驻天坛和先农坛附近,目的是维持秩序,监视外面的义和团,没想到董福祥跟大师兄们关系极好,他有个亲信谋士就是个大师兄,结果军中居然有不少士兵干起兼职,加入了义和团。

如此局面下,各国公使紧急集会,决定从天津调更多的兵来护卫使馆。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东亚舰队司令西摩尔统率着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军队组成的2000余人的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

就在这天,大清朝第一仇外的端王载漪,被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该任命效果立竿见影,不过刚到第二天,就出了一件大事。

这一天,日本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奉命赶往永定门,去看联军到了没有,结果被董福祥的甘军(即武卫后军)士兵所杀,并被开腹剖心。

荣禄知道绝不可能指望载漪之流解决此事,闻讯后立即赶往日本使馆致歉并代表慈禧太后向杉山彬的家人致哀,日本使馆的态度很克制,小村寿太郎公使只是要求归还尸首。尸首还得很不顺利,因为端王根本就不想还。这事干得连庆王奕劻都看不下去了,联络了荣禄,两人费尽周折,才算在当晚义和团开入内城的时候,把尸体交还给了日方。

对于日本外交官被杀一事,慈禧也觉得理亏,第二天把董福祥召进宫中一阵痛骂,并打算查办当事人。董福祥矢口否认为属下所为,并大声说:“即果有之,斩奴才无妨,如斩甘军一人,定然生变。”慈禧没有答话,显然她感受到了董福祥话里的威胁之意,并很清楚局势已经濒临失控,只好召来荣禄商量对策。

荣禄和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极力维持局面的庆王奕劻一样,此时多少已经被端王、刚毅他们边缘化了,就连手下的董福祥都已倒向了对方而不再服从自己的指挥,但他依然对慈禧忠心耿耿,而慈禧值此危难关头,终于再一次坚定了“荣禄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的判断,所以对荣禄建议的“保护使馆、跟洋人交涉以求和平解决”一事深表赞同,只多问了一句:“对付义和团,你有没有把握?”这事荣禄确实有把握,回答起来底气十足,说:“我调袁世凯来,义和团最怕袁世凯。”慈禧点点头,让荣禄先通知袁世凯预备,等她安排好了再下诏令。

荣禄刚回到家,庆王奕劻就来拜访,为的也是局势堪忧,不知该何以自处。奕劻爱钱,是个赤裸裸的贪官,他想出来的办法也和钱有关,可爱得很:希望荣禄能和他一起,两人凑几十万两银子送给端王载漪,让他不要再闹下去了。

荣禄心里有数,没有理会这个荒诞不经的建议,只劝奕劻少安勿躁,安抚好各国公使,为日后的交涉先卖点交情出去。这似乎表明局面犹有可为,庆王也只能姑妄听之。

送走庆王,荣禄立即给罗嘉杰拟了一通密电,因为北京周围的电线杆已经被义和团毁了,所以只能派人赶往山海关去发。

罗嘉杰的头衔是“苏松常镇太粮储道,分巡苏州,兼管水利”,简称“苏州道”,是荣禄安排在东南的一颗棋子,为的是应对李鸿章派在上海的盛宣怀——荣中堂和李中堂关系不错,但既然人在官场,再好的朋友也得提防着点,此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罗嘉杰很擅长洋务,领事馆里的外国朋友不少,消息非常灵通,现在荣禄要求他的,就是打听各国的对华意向,最关键的是,派兵入京究竟是为了保护使馆,还是别有他图。这个事,对罗嘉杰来说应该不难。

义和团进了北京城照样不改本色,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甚至放话要诛杀“一龙二虎”。所谓一龙指的是光绪,至于二虎,李鸿章稳占一席,另一个则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荣禄、庆王、礼王几个人身上。

面对如此乱局,人们或为了自保,或盲目相信,纷纷从了义和团,几乎是家家念咒、处处设坛,就连公卿将相都有加入者,比如义和团在京城最大的坛子,就设在了庄王府。庄王府门前有个广场,渐渐就变成了屠宰场,最多的一次,义和团在这里杀了上千人,惨不忍睹。

杀人都不在话下,抢劫就更不必说,抢劫商民简直不值一提,我们只说几个家里被抢的高官的名字,即可知当时义和团是多么的不可一世。这些高官是:军机大臣王文韶、工部尚书陈学棻,甚至还有荣禄,没错,就是那个军机大臣荣禄!

王公里面也有遭抢的,而肃亲王善耋家之所以被抢得最厉害,只是因为其王府在东交民巷边上,离大毛子的老窝太近的缘故。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局面已经如此混乱,少不了有许多居民包括官员家属甚至官员本人,纷纷开始离京逃难。因为东、南、西三面全被义和团占据,所以大家都从北面的德胜门往外走,搞得德胜门内外好不热闹。

6月13日,义和团依然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内城,就是现在的二环里。当天他们烧毁了孝顺胡同亚斯立堂、双旗竿(今外交部街西口外)伦敦会、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东堂、灯市口公理会、东四五条西口的美国福音堂、交道口二条长老会、鼓楼西鸦儿胡同长老会、西直门内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驸马桥安立甘会、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接着就去烧最大的天主教北堂,也就是现在的王府井西什库教堂。此时已经有2000多名教徒逃入了东交民巷使馆区,逃入北堂的更多,有3200多名。

北堂离紫禁城不远,真烧起来难免骚扰宫禁,万一刮大风把旁边也给烧起来,后果真不堪设想。为此宫内大总管李莲英亲自出面,请求端王放北堂一马,组织点儿人骂几句,或者在那儿做场法事拉倒,就别烧了。

可是李莲英此时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对义和团不感兴趣,而宫内二总管崔玉贵眼看端王他们风头正劲,很是巴结。他的目的是联手端王,搞掉李莲英,自己就可以升为大总管,两人自是一拍即合。端王联手了崔玉贵,对李莲英肯定不会太客气,当时只回了他一句:“北堂是天主教的总机关,必须烧。”

李莲英无奈只好找到荣禄,两人一起求见慈禧说明利害关系,慈禧大怒,亲下慈谕:不许烧!并专门派了英年和载澜二位前往弹压义和团。然而此时就连慈谕也不管用了,载澜根本就没理会慈禧的态度,火终究还是烧了起来,不过却没烧成功。因为教堂内有42名法军士兵,他们把教士、教民给武装起来,顽强防守,凭借围墙坚固加上火力密集,负责攻打的1000多名义和团民根本接近不得。

慈禧见义和团连一个教堂都打不下来,总算明白这帮人绝不足恃,尤其觉得自己已经有控制不住局面的危险,遂当机立断,和光绪一起,召来荣禄开了个小会,只谈两点:和洋人讲和,以及剿办义和团。当然都得荣禄去实施。荣禄一口应承,提出了他的方案:跟洋人交涉,还得请李鸿章来办;至于剿办义和团,必须得调袁世凯来。

定好宗旨,立即召集全体军机大臣开会,由光绪皇帝下了两道上谕,要求李鸿章立即来京;要求袁世凯立即领兵来京。不过考虑到山东防务要紧,特别指示,如袁世凯分身乏术,可以指派手下干将领兵前来。

这是6月15日上午的事儿,到了第二天,前门大栅栏起火了。

实在是因为除了北堂,北京城里的教堂已经烧光了,义和团不甘寂寞,才决定到最繁华的大栅栏去烧点什么。

该当老德记药房倒霉,它的老板是个洋人,早已经下令关门停业了,不想伙计贪图拿提成,老板走后依然坚持每天开业,这天正好被领头的大师兄看到,而且还看到里面的各种药瓶上贴满了洋文标签,便断定这是二毛子开的店,只是没想到捞到的是条更大的鱼——这店居然是大毛子开的。

大师兄当时带着人就走了进来,只说了一个字:“烧!”并慨然安慰怕遭池鱼之殃前来求情的左右店家,说我们有法术,只烧他一家,烧完后火自然就灭了,不会连累到大家,你们只管放心。大家立即就放心了,抱着过年的心情,开始兴高采烈地围观,站在后面的人拼命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直让前面的弯下腰,现场秩序一片混乱。

等到老德记还没烧到一半,左邻右舍全起了火,众人的笑脸这才黯淡下来,忙求着大师兄施法术,可哪里还来得及?刹那间整个市面已成一片火海,1000多家(也有4000家一说)商铺化为废墟,连带着正阳门楼、北京24家铸银厂也被烧毁,以至于银子无法生产,京城的银行、钱庄只能通通停业。

义和团倒是一视同仁,绝非只敢欺负老百姓,事实上他们连政府的衙门也烧了不少,比如中央政府一共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吏部、礼部和户部的衙署就都被烧了。“各衙门被焚后,诸京官纷纷出京”——逃难途中,官民终于融为了一体。

就在火烧大栅栏的当天傍晚,山海关驻防副都统派遣信差,送到武卫军营务处一封电报,专门为荣禄掌管密码的王季训赶紧译了出来,荣禄一看,傻了。

电报是罗嘉杰发来的,说是各国已经商量好了,决定向朝廷提出四项条件,不答应就要大动干戈。四项条件是:太后必须立即归政于皇帝;各国出兵协助剿办拳匪;中国政府练兵数量,须先征得各国允许;中国政府所有赋税收入,必须交由洋人监督,并控制用途。

这是灭国的条件!还好这电报是假的。

原来王季训生性风流,酷爱八大胡同的姑娘,可惜一个管电报密码的差事,薪水有限,老王常常为此苦恼不已。董福祥的义和团谋士李来中因此乘虚而入,花一万两银子搞定了王某人,条件是某一天会有一通假罗嘉杰之名的电报会从山海关送过来,王季训必须立即译出,并第一时间交给荣禄。至于山海关那边,自然有人能搞定。

到了6月15日这天上谕一下,明摆着朝廷换了思路,不仅要和洋人议和,更打算收拾义和团。真要发展成这样,那么非但溥儁当不成皇帝,就连自己的功名利禄恐怕都要大受影响,想到这里端王有了决断,非让慈禧跟洋人打起来不可!

所以当了解到董福祥那里早已有所布置,端王眼睛一亮,几个人马上开始分工,于是16日这天傍晚,荣禄就看到了一封假电报。

荣禄一点没怀疑这电报的真假,但他还是足足犹豫了一天,不知道该不该报告给慈禧。就在他犹豫的当口,廊坊传来了好消息。

原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10日自天津出发,因为京津铁路被破坏,火车到杨村就走不动了,结果2000多人在杨村、廊坊一带,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几天下来,在义和团和董福祥甘军的联手打击下,无法继续前进,到15日在付出不小伤亡后,好歹撤回了大沽口,此所谓“廊坊大捷”。

但这事没完,大沽口各国兵舰上的军队随后打上岸来,救出西摩尔联军,并于17日攻占了炮台,开始向天津进军了。

局势越发恶化,荣禄终于下定决心,把洋人的四项条件报告给了慈禧。慈禧一看居然要她归政于光绪,不禁勃然大怒,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便接连召集了两次御前会议,决定和洋人开战,并任命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统领义和团,载勋并任步军统领即俗称的九门提督。

6月20日,各国公使集会之后,德国公使克林德自告奋勇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载漪的神机营一个叫恩海的小官直接杀死,斩首之后将人头悬于东安门外示众。战争迫在眉睫。

第二天,慈禧做主,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11国同时宣战,并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银50两;洋妇40两;洋孩30两”。继而诏令各省督抚,立即“召集义民”,并派兵勤王。

既已宣战,义和团及董福祥的甘军立即开始攻打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使馆区内被围人数约3000人,其中寻求保护的华人,主要是教民约有2000人;外国男性平民400人,妇女147人,小童76人。另有士兵、水兵及陆战队员共409人,武器除长枪之外,另有3挺机枪及4门小口径火炮。在英国公使窦纳乐的指挥下,大家构筑起防御工事,积极抵抗。

面对400名洋兵,负责攻打东交民巷的义和团和甘军很不给力,拿下孤悬台基厂的奥地利使馆之后,上万人就无法再往前推进一步,倒是留下了不少尸体。所谓刀枪不入的法术,在洋枪洋炮面前完全成了一个笑话。而荣禄为了保留日后和谈的余地,坚决不肯借出自己掌握的大炮,董福祥对此也无可奈何。否则,大炮一响,使馆区是绝无可能守住的。

负责打仗的义和团很没面子,不打仗的则逍遥快活,滥杀无辜、奸淫掠夺无所不为,就连一向支持、歌颂他们的大学士徐桐、孙家鼐两家都被洗劫一空,而所有这些烂事,义和团一律不认账,一口咬定是假冒义和团的“黑团”所为,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直到端王的好朋友、都统神机营翼长(约相当于现在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庆恒一家大小13口包括庆恒本人通通被杀,端王有点不高兴了,质问供在府上的大师兄这是怎么回事?大师兄只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这是黑团干的。”端王这才真的急了:“难道还真有黑团?不一向都拿来忽悠别人的吗?”大师兄郑重其事的说道:“真的有。”事情就到此为止。

局势越来越无可收拾,到了6月25日,使馆区依然打不下来,倒是载漪、载勋、载濂及几位大师兄,居然率领着60多名义和团民,提着大刀长矛闯入宫禁扬言要诛杀二毛子光绪,总算慈禧雌威犹在,像当阳长坂桥上喝退曹军的猛张飞一般,喝退了一众人等,才算是保住了皇帝的性命。

赶走端王、大师兄一行人后,慈禧突然觉得很孤独。此时有消息说朝廷向11国宣战之后,其中8国已决定从国内向中国增兵,老太后此时已彻底看清楚了义和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禁在想:那些地方督抚的兵,怎么还不来呢?

老太太哪里知道,至少东南那半壁江山,她暂时是无法倚靠了。

是盛宣怀坏了老佛爷的好事,或者也可以说,是盛宣怀挽救了大清帝国——11年之后,大清朝终将间接地毁在了盛宣怀的手上,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劫数。

盛宣怀此时的职位是大理寺卿,同时还身兼无数官职,其中一项是北洋电报局督办,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最先看到了朝廷指示各省大员“召集义民”的命令,觉得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自作主张就把朝廷的电报扣了下来,并立即给李鸿章发去一封电报,警告“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并建议南方各省“联络一气,以保疆土”。盛宣怀同时致电荣禄:“中堂位兼将相,处此危急存亡之秋,若犹存明哲保身之意,隐忍不言,或言之不切,恐不旋踵而奇祸临矣。”

李鸿章把盛宣怀的电报转给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三个人的意见很统一,都认为不能乱来。从此盛宣怀在上海穿针引线,荣禄在北京暗中支持,张之洞、刘坤一联络各地督抚、将军,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绝不能跟着朝廷瞎胡闹。

于是等到朝廷要求各省派兵勤王的诏令下来时,大家对此都冷淡得很,只是也不好公开抗命。正左右为难之际,李鸿章在广东率先表明了态度,宣布“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下子大家立即有了主心骨,电文交驰,瞬间达成一致,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的原则。接下来在盛宣怀主持下,6月26日,由上海道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会商,制定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约款共分9条,简而言之就是:南方督抚绝不支持义和团的举动,不奉朝廷对各国的宣战之诏,并且负责保护洋人在各省的安全和利益。作为交换,洋人不得在南方各省进行军事活动和其他过激行为。

参加东南互保的省份共有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等,广东名义上没参加,但事实上李鸿章正是这些督抚的精神领袖。这事最开始和山东没啥关系,不过袁世凯并没有闲着。

6月16日,当接到北上勤王的上谕时,袁世凯从荣禄处了解到是要他去打义和团,心情很是愉快,可谁知正调兵遣将呢,过几天朝廷又来了上谕,竟变成了让他去打鬼子。袁世凯很清醒:现在全中国唯一能和洋人打一打的军队只有自己的武卫右军,但这也是自己手里掌握的最大的资本,况且武卫右军毕竟只有7000多人,即使加上新整编的先锋队,也不过2万人左右,如果把这点家底全搭进去,那自己的前途也就算是赔进去了。

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一旦派兵北上造成防务空虚,青岛的德国人和威海的英国人若乘虚而入,那么山东还要不要了?

可是,不出兵就是抗旨,是掉脑袋的罪,肯定也不行。

这点小事难不倒袁世凯,他决定应付一下慈禧了事,因为上谕里有“如袁世凯分身乏术,可以指派手下干将领兵前来”这么一句,正好可以作为借口,他便上了个奏折,说明山东防务的重要性,现在不仅要严防境内的德国、英国,还要继续清除盗匪,压力很大,自己不好离开。但是,朝廷既已征召,我绝不能坐视不管,所以决定抽调3000名精兵北上勤王。

他倒是说到做到,立即命令夏辛酉和张勋带领武卫右军先锋队6个营前往北京。前面说过,这先锋队既非嫡系也非精锐,但就这样袁世凯也舍不得赔出去,一再交代两位将军:“慢慢走,别着急。”这二位倒也听话,以至于后来北京都失陷了,他们还没走出山东。

袁世凯继而在山东下了一道命令:境内若还有义和团残余,必须马上进京参战建功,若有不从者,那就是“黑团”,格杀勿论!

这时候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给袁世凯来了封电报,劝他也加入“东南互保”,以维护境内的安宁。袁世凯欣然同意,自此山东也和东南各省连成了一气。

接下来的事情非常简单,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总督裕禄自杀身亡。

3天之后,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其中俄军最多,派了1万人,日军9000人,英军6000人,德军4000人,法军2600人,美军2500人,意大利、奥地利各出了150人算是凑数。

朝廷急了,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催各省督抚赶紧前来救驾,特别催促袁世凯:你派的兵怎么还没到?袁世凯一面给朝廷回电在路上了,快了。一面给夏辛酉、张勋发电报:慢慢走,等等看!这回张勋有点不愿意了,回电表明了勤劳王事的渴望和决心,强烈要求“快点走”好去保卫北京,“马革裹尸”以“报君父之仇”,袁世凯没搭理他,只严令其少安毋躁。

慈禧同时也给李鸿章发了急电,催其速来北京议和,并加封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以议和全权。李鸿章的策略和袁世凯一样,慢慢走,走到上海就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