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我心中的太行山:全国网络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10951400000044

第44章 追梦太行山

世间景致,莫过山水二字。灵山秀水,自古以来为人所爱。神州大地名山胜景可谓多矣,但不知怎的,在我的心头都如过目烟云,只有家乡那默默无闻的太行山时时让我梦魂萦绕,难以忘怀。

说来有趣。小时候爱听古,每次和爷爷上山放羊,就会缠着爷爷给讲古。而仅仅念过几天私塾的爷爷给我讲的第一个“古”就是“愚公移山”,当时就对这座日日挖也挖不透的太行山产生了极大好奇,更对那位坚持挖山不止的“愚公”心生敬意。就问爷爷这座太行山在哪里。爷爷笑着拍着我的小脑瓜说,我们住的这就是太行山啊。我前后左右瞧瞧,山峦起伏,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心里想,这太行山也太大了,那位愚公爷爷如果没有神仙的帮忙,恐怕是祖祖辈辈也挖不开挡在门前的这座大山。

及至长大后,又读到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故事,加上儿时就听到的“愚公移山”,老师说,中国古代的这“四大传说”都发生在我们所在的太行山,更是激起了我的兴趣。从那时起在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后一定要亲临这些传说的发生之地,追寻历史,感受精神。

参加工作后,我曾利用出差的机会到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新疆天山,上过“兼葭浙沥含秋雾,桔柚玲珑透夕阳”的南岳衡山,攀过“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西岳华山,游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这些大山虽然各具特色,但却少了厚重。对于近在咫尺,古人很少提及的太行山,却一直没有深入。它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忽然想起了儿时爷爷讲的“古”,想起了中学时就读到的那些美丽传说,拜谒太行山的心情愈来愈迫切。

去年十月,这个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正值长假期间,我们几个朋友决定来个“太行小行”,驱车先至太行山的腹地——长治,然后向南而行。第一站就是武乡八路军纪念馆。虽然这段壮美的历史早已烂熟于胸,但等我们看到那一件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一幅幅抗日救国的图画时,平静的心里顿时泛起巨大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是的,这个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太行山,自古以来演绎了多少英雄史诗,成就了多少英雄之梦?特别是这场八年抗战,有多少人仁人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进入太行大峡谷时,我们更为这里的绝美风光而惊诧,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奇险结合,巧夺天工,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切的一切,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名山大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登临发鸠山,攀上羊头山,迎着初秋的晚风,目送西下的夕阳,在恢复修建的庙宇和那些残檐断瓦里,我们仿佛看到:不屈的精卫衔着石木,来往于西山和东海之间;美丽善良的女娲娘娘不辞劳苦地四处采来五色石子,架火熔化,奋力去补天上那个巨大的窟窿;年轻英俊的英雄后羿不惧烈日,正张弓搭箭,射杀那一并出来害民的太阳;白发苍苍的炎帝爬上高山,趟过大河,亲尝百草,为民选药……所有的故事如同发生在昨天,发生在我们身边……

然而,更令我们惊奇和感动的则是太行山南端的锡崖沟挂壁公路。这个四周落差在千米之上的深谷之中,仅有二百户人家、几乎与世隔绝、千百年来自生自灭、名叫锡崖沟的村庄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山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的重重困难,历时三十年,两代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在村西绝壁上凿出一条长7.5公里,被称为“世界奇观”的挂壁公路,千百年来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里得到了真实演绎。穿行其间,石壁危危,山风呼呼,似在讲述着沟里人并未远去的故事。从天窗外望,屋舍迭沟,白云半空,四周危崖高耸,令人胆寒。自下仰望,犹如天路降凡,直达人间。此时此刻,我们心底涌起的不仅仅是长久的惊奇,更是由衷的敬佩。怀疑这样的绝世之作如非神仙,岂是人为!

出行归来,我陷入深深的沉思。自古景以文名,文以景传。古时的太行山由于地势险要,道路难行,让古人发出了“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悲叹,很少有美言佳句来赞赏她,以至让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绝美的奇丽秀色“藏在深闺人未识”。胸怀天下的太行山虽然担负并传承了中华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神圣使命,但却无悔无怨,毫不张扬,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延续,终于孕育成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这是其它名山大川所不具备的。如今,昔日的坎坷变成大道,天堑已成坦途,博大精深的太行精神和如诗似画的太行胜景已经乘着歌声的翅膀走向神州,走出国门,为世人所瞩目,“天下谁人不识君”呢?我相信,倘若诗仙诗圣健在,一定会为她的绝美风景和独特精神而对酒当歌,再赋新篇。如今,太行山敞开自己博大的胸怀,热情地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去思考,去拼搏,去奋斗,去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传奇,流传一个又一个千古佳话!

作者:张红胜

地址:阳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