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普洱去宁洱
公元2006年4月初,我按计划到南方各茶区考察。
这些年来我做茶生意,研究茶文化,编著茶书籍:一直与茶打交道。十几年来,每当茶季来临,我必到茶区看看,这已成惯例,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我正在闽北武夷山茶区考察,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负责人来电话说,我原来编著的几种茶文化书很畅销,计划再出版一套茶文化系列丛书,普洱茶亦在其中。记得当时我已经在茶区考察了近半个月,很疲惫了,可又不想放弃这次机会,还是决定去云南。于是,便拿出地图查看从武夷山到云南的路径,计划行程路线及交通方式。
以往去云南,或出差或旅游,全然没有在意普洱茶。那个时候,云南虽有普洱茶但不及眼下流行,也就没太多关注。近年来,由于自己开有茶楼茶庄还有茶艺师学校,少不得平时喝茶讲茶,但不太喝普洱茶,总觉得它的味道不对我的脾气,也就没把普洱茶当作主导茶来推广。如今不同了,写普洱茶那得去云南,得到大山深处去寻根,得下番苦工夫。惟其如此,才能识得普洱茶之真面目。
好在现在的交通工具很发达,不用吃古人舟船劳顿、车马徒步考察之辛苦。于是,订好飞机票直奔昆明而去。
飞机在厦门中转时休息一天,这是我求之不得的:正好借此稍事休整,恢复一下体力。
在厦门海边一幢别墅旅店中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整理一下思绪,从行李中找出一些有关云南普洱茶企业的资料,其中有一份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的资料引起我的注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家公司的印刷品很简单,简单得有点寒酸,就是一张类似“文革”时期的红黄蓝三色宣传单,薄薄的纸上写着公司的简介,语言很朴素,没有任何浮夸,虽没有现代印刷品之精美,但给人很踏实的感觉,按照上面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可惜没有接通,感到有点儿遗憾。
于是又翻出一本《云南思茅市茶叶协会及主要茶叶企业简介》的小册子,上面有很多思茅地区普洱茶企业的介绍,从头翻到尾,最后还是觉得,既然是找普洱茶,为何不到普洱县(现为宁洱县)去找呢?于是拨通了云南省普洱茶厂董事长赵华琼的电话,赵华琼董事长听说我一个东北人对茶文化有如此兴趣很高兴,于是相约普洱县城见。
第二天中午时分,飞机在昆明机场平稳着陆。第一次去普洱县,我以为只有公路交通,便迫不及待地打的直奔长途汽车站,登上了去普洱的长途汽车。
那是我近年来乘坐的最破烂的汽车。买票时说车马上就开,可一旦等你上了车,车主非得等到乘客满员才开车。任你心急如焚,也毫无办法,大有上了贼船的感觉。就这样,在长途汽车内坐等近两个小时,车才慢悠悠地驶出汽车站。此时,我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好歹总算走了。
汽车一路在云南的大山中穿行,沿途观赏美丽的风景,心情倒也不坏。
上车前听售票员讲到普洱县城要4个多小时,从车子启动我便开始计算时间,可4个小时过去了,普洱县在哪里呢?问司乘人员,回答:“还早呢,刚过一半。”心中凉了半截,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又抬头望着前方,自我安慰道:即来之则安之。
此时已全然没有心情观赏沿途风景,只盼望早一点到达普洱县城。想闭目休息一会儿,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电影《落叶归根》中路匪劫车的场面。我身上还带有很多摄影器材,丝毫不敢懈怠,只能嗅着车内难闻的混合气味,昏昏然,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普洱县城。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与普洱茶如此近距离地亲密接触。
赵华琼董事长是位很热心的人,带领我详细地参观了普洱茶厂的各个车间及制作生产普洱茶的工艺流程,使我对普洱茶有了初步了解。
从赵华琼身上,你能读懂什么是茶人的后代——那种对大山的依恋,对普洱茶的热爱与钟情。
接下来的几天,赵华琼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专程陪同我详细地参观了其与永年公司合作的云南省普洱茶厂。这是一座花园式的普洱茶企业,就坐落在东洱河水库一侧。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优良品质,难怪近年来赵华琼所经营的企业一直位在云南十大著名普洱茶企业之列,到这里看看也就释然。
在普洱茶厂,我还破例参观了被列入国家机密的普洱茶渥堆发酵车间,看到了如何制作普洱茶,还亲自压制了几块七子饼普洱茶,实现了与普洱茶零距离接触的夙愿!
宁洱民族团结园
2006年4月8日上午,我在普洱茶厂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宁洱民族团结园。
宁洱民族团结园是200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有享誉神州的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立于1951年元旦,碑体高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白色大理石碑身。宁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曾在这里剽牛盟誓,立下此碑。碑上镌刻着这样的誓言: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宁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在石碑上,还有参加会议的各族代表和宁洱专区党政军领导共48人签名。誓词碑被安放在双手托举造型的石制须弥座上,象征着各民族万众一心,亲密团结,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此碑1986年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保护文物。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雄姿仍存,风采依旧。“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光辉历史,它真实地记载了解放初期宁洱党政军领导同志,忠实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实行民族大团结的情况,反映了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爱戴中国共产党的心愿,成为滇南民族团结的见证物。
院内有棵古茶树
自从到了普洱县城后,我一直寻找机会去看看古茶树,来到普洱县看不到古茶树似乎很遗憾。在县城周边确实有一些看似树龄也不小的茶树,但我知道,那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古茶树。“想去大山里看看,”赵华琼说,“那要走很长时间,云南的路不好走,不像你们平原,百八十公里的路一会儿就到了,上一次山一天都回不来。”况且赵华琼当时患有感冒,正在打针吃药,我也不忍心让老大姐陪我上山。
后来,我们打听到在普洱县城郊有户人家院内有一棵古茶树。既然是古茶树,它虽不像资料上介绍的成片古茶园那么令人震撼,但能看看真正的古茶树,吾心知足矣!
2006年4月9日,午餐稍事休息后,在普洱茶厂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拐了九曲十八弯,我们终于来到一户人家门前。那是一扇漆黑双开大门,从门楼上看,这一定是户日子过得很殷实的人家。轻扣门环,先是从院内传出一阵犬吠,接着一阵脚步声,开门的是一位年过六旬满头白发的老者,听我们说明来意后,热情地把我们让到院内,径直领到院内的古茶树前。
这是一座幽静的小院落,院内栽满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鲜花绿草,一棵粗壮的古茶树在屋檐下,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开着花,结满果,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这棵古茶是移栽过来的吗?”我问老人家。
“哪里是移栽的呀,几十年前这地方还是荒山坡,我们家在这儿盖房子的时候就有这棵茶树,只是那时它还很小,舍不得砍掉,就养了起来。这样好,现在每天都能看着古茶树,闻着茶香,乘着荫凉,很踏实很舒服。这是我们家的福分,别的人家都没有。”
可以看得出,拥有这棵古茶树,老人心里充满自豪和惬意!
与古茶树相伴的日子,老人活得安详而愉快!
向往澜沧古茶地
公元2006年春天,我去云南考察普洱茶时,本意去澜沧,由于没有与澜沧古茶公司联系上而与其失之交臂,后来改道去了普洱县。这也算是我在寻找普洱茶的路上多了一些内容和谈资。
不过,对于澜沧古茶的向往,我一刻也没有忘记。
2006年下半年,正是普洱茶热席卷中国大地之时。
普洱茶,这在过去并不被世人看好的茶品,突然成了茶之骄子。从南疆重镇到塞北边陲,仿佛人们不喝普洱就不算喝茶人,不藏几块普洱,就不算有财富。于是乎懂茶的、不懂茶的都来凑热闹,全国上下,惟普洱茶而论。
由于我的雅贤楼茶艺馆和万和圣茶庄在东北地区还算小有名气,经常有天南地北的同道、非同道朋友来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大家自然经常品评议论普洱茶。
说实话,虽然我的店内有很多普洱茶,可我却不太愿意喝,感觉不对路,后来大家都谈普洱,喝普洱。我也尝试喝熟普洱,结果深受其惠,寒性多年的肠胃舒服多了,看来普洱茶还真的不错。
2006年末,有茶界朋友从云南来,再次提起澜沧古茶,谈到澜沧古茶董事长杜春峄其人其事其茶,使我更加感觉不去澜沧是莫大的遗憾!
2007年4月上旬,我借南下考察之机,陪同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到西双版纳召开“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高峰论坛——普洱茶主题报告会”,由于心存向往,所以特意提前几天到景洪,目的是抽时间找机会去澜沧看看。
到了景洪,安顿下来、稍事休息后,我便打电话给杜春峄董事长,得知杜董事长正在思茅参加思茅市易名普洱市及茶博览会。主人不在家,冒然前往似有不妥,但我心不甘。
没办法,只好先去勐海茶厂考察,然后视情况而定。
就在“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高峰论坛——普洱茶主题报告会”结束前夕,由于连日奔波劳顿,再加上水土不服高原反应等综合因素,我患了很严重的感冒。此时,杜春峄已经从思茅返回澜沧,她没有忘记东北的那个写茶书的徐凤龙老师正在景洪开会,特意派车到西双版纳接我,令我很感动。
但非常不巧的是,此时的我已经虚弱得经不起折腾,听来接我的司机罗斌说去澜沧的路很难走,开会的同行根据当时的情况,也劝我放弃去澜沧的计划。虽然心存不甘,但身体状况不饶人,我再次与澜沧古茶失之交臂,心中充满无限的遗憾。
相约昆明去澜沧
2007年9月,我在江苏省宜兴丁山镇为紫砂文化专著《寻找紫砂之源》做采访,采访结束后,按计划再去云南考察。由于长期采访考察,加上工作繁重,我已经身心疲惫了,但为了搜集更多的资料,丰富书籍的内容,还是下决心不到澜沧不回头,一定要到澜沧的大山中去看看。
我之所以锲而不舍地要去澜沧,一是因为我这个人向来做事认真,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二是因为前几次欲往澜沧而未成行的经历使我心存不甘;三是我在查看了大量有关普洱茶的资料后得知,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和新茶山均是沿澜沧江而列。既然如此,那么在澜沧江的源头——澜沧县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前往考察的资源,所以我一定要去澜沧。
2007年9月19日早晨,我准备从南京飞抵昆明,然途经湖南长沙时中转,惨矣!
据机场广播通知,在福建上空有军事活动,临时实行空中管制,中转候机3个多小时。而此时,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正在昆明机场等着接我。我虽着急但却又无计可施,直到下午2点15分才着陆昆明机场。
在昆明机场,终于见到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那是我虽没见面但绝不陌生的杜大姐。
我们在昆明机场短暂停留后,乘机直奔西双版纳。
“从西双版纳到澜沧有多远的距离?”我在飞机上问杜大姐。
“不远,150多公里。”
听杜大姐说从西双版纳到澜沧才150多公里,我想天黑前一定能到澜沧的,心中充满希望,就快到了,我心中的普洱茶圣地。
有感通往澜沧路
从西双版纳到澜沧县城大约160公里,按照我们平原地区的行车路程来计算,到达目的地绝不会超过两小时。
接我们的还是上次我在景洪开会时杜大姐派来的司机罗斌。小罗胖胖的身材,也不多言,默默地开着车。
越野车在群山中还算平稳地行驶着。这里的路虽崎岖起伏,依山而行,但走过的这段公路路况还是不错的。
公路沿江盘山而上,晚霞映照着青山绿水,扑入眼帘的一帧一幕,倒也景致有别,煞是好看!
杜大姐一路说笑,介绍澜沧的山、澜沧的水、澜沧的茶、澜沧的人,不觉间车子驶过勐海县城,来到路边的一个饶有民族风情的饭店。
杜大姐说,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饭店,他们经常在这里吃饭。
可以看得出,杜大姐常年往返于景洪与澜沧之间,与这家主人已经很熟悉。店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并很快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
从这里到到澜沧还有多远?
“118公里,不算远,只是前面的路不太好走。”司机罗斌平淡地说。
剩100多公里的路程,很快就会到澜沧了,我心里期盼着。
晚餐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赶路。此时天已渐黑,路也越来越难走,车子颠簸得厉害,速度也就是每小时20公里左右,人在车内东摇西晃,不时地被腾空颠起,头撞在车篷之上。
由于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杜大姐不时地提醒我注意。
可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只能两手死死地抓住把手,尽可能地随着车子摇晃的节奏,心中祈祷着前面的路况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