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10948500000037

第37章 生擒叛藩(1)

NO.1 宁王是非

宁王朱宸濠谋反实在不是他一时的冲动,而是在朱元璋时代就已经种下的祸根,经过后来几代人的发酵,终于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第一代宁王名叫朱权,他是朱元璋分封的二十余王中的一个,是其第十七子。宁王的封国本来在大宁,那里本是塞外重地,东接辽东、西接宣府,是明初在北方的一处重镇。

宁王麾下有精兵数万人,兵车数千乘,还有骁勇的蒙古朵颜三卫骑兵也隶属其麾下。宁王的实力自然不可小觑,他还曾一度与其他诸王受命讨伐蒙元残部,并以善谋著称。

“靖难之役”起,朱棣为了能使宁王部为己所用,便用计挟持了朱权。为了安抚这位小弟,朱棣许诺事成之后与之平分天下。可是待朱棣成功以后,他有见于藩王尾大不掉的事实,于是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而迁朱权至南昌,处处予以限制,并加以严密监视。

朱权本是个文武全才,他对于四哥的不满,后来多半被他长期的文艺消遣所化解,所以这个朱权竟一口气活到了百岁高龄。经过朱奠培、朱觐钧两代,三传就到了新一代的宁王朱宸濠。

由于受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影响,宁王的权限及势力不断被压缩,宁王本人的活动也受到诸多限制,这都是朱宸濠对朝廷产生不满的因由。

宸濠是正德的叔伯辈,所以他根本不会把正德放在眼中。他生于成化十三年,弘治九年继承王位,其人善以文行自饰,外表很能迷惑人。他从小长于文学,自命不凡,所以为人也就愈加不安分。

加上正德的种种荒诞表现,更令他觉得有机可乘,就像当初的安化郡王那样。

正德初年时,朱宸濠竭力与刘瑾结纳。他还常发动南昌诸生吹捧自己的孝行,令有司上奏朝廷予以表彰,以张声誉。

正是在刘瑾的帮助下,宁王府恢复了天顺时期被削去的王府护卫,但待到刘瑾死后,护卫又被夺去。朱宸濠要图大事,就离不开军队,所以他不惜花费重金,买通了兵部尚书陆完及正德的亲信钱宁等人,得以重新恢复王府护卫。

安成举人刘养正是宸濠的党羽,素有词文名,他屈致鼓众,株连富民,朘剥财产,纵大贼闵廿四、凌十一等四出劫掠,以帮助主子筹集起家经费。还有退休在籍的都御史李士实,也是朱宸濠的亲信谋士。

上清山的江湖术士李自然、李日芬二人,如蚁附膻,投宸濠所好,经常谀赞他具有雍容豁达的帝王风度,不愧天人之表,功业无可限量,这让朱宸濠更加得意和自负。后来李自然、李日芬二人为了鼓动宸濠,还编造说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说什么天意昭垂、机不可失,这些都令朱宸濠日生蠢蠢欲动之心。

正德一直无子,宸濠便试图阴入自己的第二子为武宗后,事情败露以后,由于宸濠花重金买通了正德的左右,结果朝廷只是给了他很轻的处罚;这令宸濠愈加得放肆,其不轨之心已令路人皆看在眼中。

胡世宁首揭宁王阴谋,他曾任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众人莫敢言,世宁愤甚。世宁也是一位干才,他在江西缉捕盗贼的过程中,渐渐发觉江西的一大乱源便是宁王,因此才毅然挺身而出,于是他便于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指出:“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

王琼代陆完做了兵部尚书以后,他已经料定宸濠必反,乃申军律,督责抚臣修武备,以待不虞;而诸路戒严,捕盗甚急。包括守仁在江西的一些安排,也是王本兵刻意所筹划。

当时凌十一系狱劫逃,王琼责期必获。宸濠眼看纸将包不住火,于是便加快了谋反的步伐。

宸濠为了掩人耳目,再次令诸生颂己贤孝,挟当道奏之。只是没想到,事情却弄巧成拙。

正德见了这道奏书,颇感奇怪,道:“保官好升,保宁王贤孝,欲何为耶?”

当时江彬方宠幸,太监张忠欲附江彬以倾钱宁,他见皇上这样说,于是偷偷跟皇上说:“钱宁、臧贤交通宁王,其意未可测也。”

太监张锐起初也交通宸濠,后来他听取了南昌人张仪之言,于是附张忠、江彬以自固。

御史熊兰居南昌,素来仇视宸濠,身为朝廷主脑的少师杨廷和也想要革除宁王护卫,以绝后患。

这样便使得正德下定了决心,要再次革除宁王护卫,于是皇帝便命太监韦霖到南昌传旨。

就在这时,宁王在京的耳目觉察到形势有变,便怂恿御史萧淮上疏,指出只宜拨乱反正、而不宜令宁王来京谢罪。

对此,众人出于各种居心也皆表赞同,如此正德即又派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顾寿往谕宁王,想要将宁王的事当做家事来处理。

驸马爷崔元等即将启程,杨廷和又令兵部发兵观变。王琼认为此举反而容易激变,于是道:“此事不可泄露。最近给事中孙懋易建议派兵控驭长江,以防备江西流贼东下。这道奏疏已经上了,但是留中日久,我觉得不如试着实行一下,备兵防贼的方法没此举再好的了。”在长江下游操练水师以挡住宸濠东下、北上的去路,倒不失为一条良计。

杨廷和默然,发兵之事遂不了了之。这个时候,宸濠在京搞刺探的耳目林华,听闻到各种不利于宁王的消息,于是连夜向南昌告急。

事发突然,来不及一一核实消息,如此也便令狗急跳墙的宸濠最后不得不跟朝廷撕破了脸……

NO.2 缓兵之计

那一天,正值朱宸濠的生辰,他正在自己的府中大宴诸司。当闻听到京师方面传来的消息后,魂儿都丢了半截。

由于消息不够确切,朱宸濠判断:诏使此来,必用昔日蔡震擒荆藩故事;而且旧制凡抄解宫眷,始遣驸马亲臣,固不记赵王事也。

蔡震是驸马,曾参与削藩;“赵王”则指汉高祖刘邦的女婿张敖,张敖袭父张耳赵王爵,后被刘邦削去王爵——总之,皇帝之所以会将削藩当做自己的家事一样处理,无非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宸濠故作镇静,直到将自己的寿宴办完,然后密召党羽来商议对策。刘养正建议道:“如今情势危急,明早诸司入谢还礼,我们即可行事!”

朱宸濠赞同此议,于是当夜便集结军队以待有变。

次日早晨,诸司入谢,宸濠出立露台,向大家高声说道:“你等可知大义吗?”

这一句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好长一会儿没反应过来。只有右副都御史孙燧站出来说道:“不知!”

“实不相瞒,太后有密旨,令我起兵监国,你等愿意为我保驾吗?”

狐狸尾巴终于彻底暴露出来了,孙燧一贯反感宁王的行径,他于是大声怒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此是大义,不知其他!”

宸濠见此人不买账,顿时恼羞成怒,令人先绑起来再说。不过按察司副使许逵接着又站出来大呼道:“朝廷所遣大臣,反贼敢擅杀耶!”

许逵骂不绝口,朱宸濠既已撕破了脸,于是便将孙、许二人当场杀掉,以胁迫众人就范。

孙燧首先站出来反对朱宸濠,其实并不是偶然的。

前文已经交代过,此人是守仁的浙江同乡,且同科中举,不过他是弘治六年中的进士,后被擢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朝廷这样安排的用意,便是由于看重孙燧一贯反对朱宸濠的坚定态度,希望他能够在江西钳制一下朱宸濠。

当时,见于宁王朱宸濠外结群盗、内通权佞,挟持群吏、逆谋反叛,不肯附从者,多遭暗害,孙燧决心“生死以之”,乃遣妻、子还乡,独携二僮入南昌。

起初,孙燧向宸濠陈说大义,试图说服他回头,可是不仅遭到拒绝,宸濠反而还派遣耳目安插在孙燧左右。为了应对将来的事变,孙燧在江西地区做了一些适当的布置;后来趁江西大水之际,宸濠党羽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流扰鄱阳湖,孙燧便计划从江外围捕。

三贼后逃入宸濠祖墓间失踪,于是孙燧密疏宸濠必反,称宸濠“不愿做藩王,甘去做盗魁,想是做藩王的趣味,不如盗贼为佳。”可惜他一连七道上疏都被宸濠同党中途缴截,宸濠极为恼怒,设宴试图毒杀孙燧,未成。

本来孙燧也没有想到事起如此突然,朱宸濠在朝廷的逼迫下竟然如此迫不及待,以至令他身陷宁王府之中。关键时刻,孙燧只得挺身而出,终于不幸遇害。

这天下午,天气忽然转阴,宸濠决定孤注一掷,遂命手下劫镇巡诸司下狱,夺其印。

其中在押的人有太监王宏、御史王金、公差主事马思聪、金山布政使胡濂、参政陈杲、刘斐、参议许效廉、黄宏、佥事顾凤、都指挥许清、白昂等,马思聪、黄宏最后绝食而死。

宸濠乃伪置官属,以吉暨余钦、万锐等为太监,迎党羽李士实为太师,并先期迎刘养正、南浦驿为国师,闵廿四等各为都指挥,参政王伦为兵部尚书,季斅暨佥事潘鹏、师夔辈俱听役。

他们还挟制江西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杨璋、副使唐锦、都指挥马骥,移咨府部,传檄远近,革年号,斥乘舆;又分遣所亲娄伯、王春等四出收兵。

六月十九日这天,朝廷得悉了宁藩叛乱的消息。此时朱宸濠已经通过拘护卫、集亡命、括丁壮等方式组建起了一支号称十万的大军,他们抢掠大量的船只,准备沿长江而下袭取南京,以为根本,进而北上。

当时朱宸濠在向自己的属下讲解战略意图时说:“南京龙盘虎踞,位处长江天堑,尽得山川形势之利,是帝王兴起之地。我朝太祖高皇帝就选定它作为首都,永乐北迁以后,仍然作为留都。一直设有依照中枢各部门的官衙和职官,人才和资源都厚积于此。本王率师东下攻占南京,一切都可取为我有。据大江南北,进可北伐幽燕,退可割据东南半壁,与正德伪朝对峙,立于不败之地。”

属下们对此无不赞同,这也是大家早前已经谋划好的。于是叛军一部先是袭击南康,知府陈霖等遁;几天再袭九江,兵备曹雷、知府汪颖、指挥刘勋等遁,属县闻风皆溃。

当时江西主官被一网打尽,导致局面大乱,长江一带尚疏于防备;南京的兵力也不强,北京也没做出什么适当的防备,形势相当危急,真正考验王守仁这个封疆大吏的时刻到了!

守仁在前往吉安的过程中,时值南风正急,船行艰难,守仁焦虑之余,于是焚香拜泣告天曰:“天若哀悯生灵,许我匡扶社稷,愿即反风。若无意斯民,守仁无生望矣。”

须臾,风渐止,北帆尽起,守仁才算顺利起航。可是他事先已经被宁王的人盯上,所以叛军东下以后,朱宸濠为了防止后方出事,便派出人马追杀守仁等一行人,守仁乘夜与幕僚萧禹、雷济等潜入鱼舟才得脱身。

守仁经四昼夜赶至吉安,他考虑到两京仓卒无备,必须在江西拖住叛军才好,使得朝廷及沿江各地能有十天半月的准备时间。于是守仁故布疑兵,命人假为两广机密大牌,备兵部咨及都御史颜咨云:“率领狼达官兵四十八万江西公干。”

不仅如此,守仁几乎将平生所学到的阴谋诡计全用上了,务必令朱宸濠因顾虑后方而一时不敢南下。比如他命参谋雷济等人连夜赶写南赣汀漳巡抚属下南雄、南安、赣州等府调兵的报帖,并让人带出城去,然后假装是该府派来的使者,每日摆到吉安知府衙门的守仁处;然后再派间谍送到南昌及江西各府,一来控驭动摇叛军的军心,二来也可以鼓舞吉安等地居民权力起兵支援平定叛乱。

朱宸濠本就有文人习气,做事缺乏果断,所以他得知此事后,开始疑惧不安,乃至其主力人马迟延未发。

守仁一面上疏告变,一面与吉安知府伍文定等计,传檄四方,暴发逆濠罪状,檄列郡起兵以勤王。

为了把戏演足,让朱宸濠有后顾之忧,守仁又命巡按御史谢源、伍希儒等大张疑兵于丰城,又故意张接济官军公移,备云兵部咨题,准令许泰、却永分领边军四万,从凤阳陆路进;刘晖、桂勇分领京边官军四万,从徐淮水陆并进,王守仁领兵二万,杨旦等领兵八万,陈金等领兵六万,分道并进,克期夹攻南昌。且以原奉机密敕旨为据,故令各兵徐行,待其出城,遮击前后以误之。

如此一番虚虚实实、虚张声势还不够,守仁还要朱宸濠彻底失去判断力。

守仁又命人仿照李士实、刘养正内应伪书,贼将凌十一、闵廿四投降密状,令人辗转交到朱宸濠的手上。

守仁又录假文书一份分头送往各地,其中道:“李士实、刘养正等被宁王胁迫,其心本不想背叛,故各有密书寄来;贼将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因为官府追捕,不得已才藏入宁王府,如今也想洗心革面,得到朝廷的宽赦,故各遣心腹来吉安,希望立功赎罪。可见宁王已是众叛亲离。”

此举不但令朱宸濠有所疑虑,李士实、刘养正等人之间也开始互相猜疑起来。

然而守仁觉得这些都还不够,于是又与参谋龙光商议,假写了一封回报李士实的书信。在信中,守仁写道:“老先生的亲笔信已收到,足见老先生报国之本心,本院也知老先生从贼之事实为不得已。老先生虽身在罗网之中,却无时不思为朝廷效力,实为朝廷之幸……老先生在信中所教的计策,也只有您能够思虑得到;望老先生严守机密,待机而发……昨天凌闵诸将也遣人密传消息,说是皆出于老先生与养正兄之开导,此又朝廷一大幸!”

此信写完后,守仁又如法炮制,也给刘养正写了一封。这些假书信、假情报如此铺天盖地而来,虽然朱宸濠越发不敢轻信,但是也确实严重干扰了他对真实情报的判断,以至令他一时失了方寸。

直到七月三日,朱宸濠得到间谍的回报,才确信朝廷必无防备。于是他一面留兵万余守南昌,一面遣潘鹏持檄说安庆,季斅说吉安,而自与宗支朱栱栟、李士实、刘养正等率军东下。

当时叛军有六万人,号称十万,以刘吉为监军,王纶参赞军务,指挥葛江为都督,总一百四十余队,分五哨。他们出鄱阳湖,过九江,一面令人留守九江,一面直趋安庆。

安庆是长江沿线重地,当时叛军已经连续攻打了十几天,可是知府张文锦、守备都指挥杨锐、指挥使崔文同还在坚守着。

在得知宁藩叛乱的消息后,身为本兵的王琼遂召集众人于左顺门商讨对策。很多人对此持观望态度,不敢站出来怒斥宸濠谋反。但王琼却胸有成竹地说道:“竖子素行不义,今仓卒举乱,殆不足虑。都御史王守仁据上游蹑之,成擒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