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10948400000038

第38章 应试篇(中高考应急训练)(5)

文章的结构除了与作者的思路有关外,还与文章的性质、对象和目的有关。文章的读者对象是哪个层次的人群?这个其实也很重要。给小学生写文章一定要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如果不看读者对象,写的晦涩难懂,那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再譬如,我们要深入实际,进行一番调查,要写一份调查报告,这就要以事实为主,用事实说话,语言要简洁明快,不必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一篇文章的结构,除了求之于作者思路的清晰严密,还要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文章才能形成好结构。

文章常见的几种结构方式

文章的结构要做到两点:一是新,二是巧。所谓新,就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独特的个性;所谓巧,就是巧妙奇特,独具匠心。一篇文章的结构新巧,是作者勇于和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超越常规的思维形式和采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产物。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是写文章最基本的结构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既清晰,又严密。下面我们来看例文《谈意气》:

意气使人进步,意气也使人落后;意气使人充实,意气也使人空虚;意气使人高尚,意气也使人卑微;意气使人伟大,意气也使人平庸。意气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合作。

意气是一种精神。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这就是一种意气,这就是一种精神。他的歌,让人唱了几百年,他的词,让人吟诵了几百年,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毛泽东因为有着书生意气,从而也才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正是这份意气,挽救了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正是这份意气,让东方沉睡的狮子清醒。

意气是一种境界。在生活中,看似意气焕发的未必就是真精神,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灵气,那这一辈子也是很无聊,很不理想的。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意气飞扬,这是一门技艺,需要认真学习,只有善于学习,善于用心思考的人才能掌握。这是一种境界。意气用事的人的人生不会很精彩,相反还会只有败笔;不意气用事的人的人生会缔造诸多闪光亮点。很多人只顾及自身的眼前利益,凭借一时的主观臆断,从而失去很多美好的本来可以属于自己的事物,也有很多人识大体顾大局,高瞻远瞩,得到的效应就是很多自己没有意料到可以属于自己的美好事物全归属于自己。

意气是一种合作。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再如何的厉害,也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已,一个人的能力在大千世界里是微乎其微的,如果不来点意气,没有几个旨趣和性格相投的人彼此投合,是很难成大器,成大事的。如果当年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也就不会呈现历史上三足鼎立的局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凡事讲求的是合作,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要能共赢,就必须得有意气,得寻找诸多意气相投的人。

意气是一种精神,就如同注入新鲜血液可以让我们兴奋;意气一种境界,只有大智慧者才能领悟到其真谛;意气是一种合作。就如同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如此看来,意气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大因素。也可以说,意气决定成败,意气造就未来。

这篇文章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意气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合作。然后,再分别对三个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作结。整个结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醒人耳目。

二、并列式。并列式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它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小标题式;二是“一二三四”的方式;三是排比式。下面我们看张金平的《荷居记趣》:

临湖而居的妙处,是在春秋一度之后才体味到的。

记得搬家之初,正春寒料峭,残荷蜷曲。一场春雨几个晴和日子之后,那枯白的残荷旁就吐出了新翠。起先是这儿一枝,那儿一枝,荷叶儿卷儿未放。转眼就连成了一小片,又连成了一大片,就整湖的密布,就整湖的碧绿。两湖之间的小径也绿如地毯铺就,行走于小径上的男人或女人也绿的如一尊潇洒的雕塑。总有阵阵清新的香气随风荡户入室,沁人心脾。

妻是满目的惊讶和喜悦。

一个夏日,湖上开满了皎皎的莲花。细察那花,每一朵皆由粉红而淡红而淡白而洁白,自下而上颜色渐变。白白的花瓣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伞间,粗粗的绿茎,支持着一个沉甸甸白梦,那里藏着一个洁白的世界!瞧那蜜蜂嘤嘤,薄翼颤颤,忽起忽落,搓脚挠首于平展如蝶的花蕊中,妻说,那荷叶儿不似一半钹儿吗?这满湖的半钹,若有另一半相击,该是何等的声脆韵远哟!我和妻都静立着,仿佛其声入耳了。

微风拂过,湖水荡起一层层粼粼波纹,清澈剔透。看得见鱼儿在水底觅食嬉戏,看得见虾儿遭遇强敌时弓身猛弹后慌忙逃遁的情景,看得见水草随着暗波像婀娜多姿的舞女轻轻摆动修长秀美的身段,看得见河蚌正张着两片硬壳露出它那柔软身躯的闲逸神态……深居在污泥之中洁似玉白如雪的藕,便是荷叶和莲子的母亲!叶儿绿在水面上,莲子结在风浪里,这全靠母亲那洁白的乳汁!她贫贱不屈,甘居底层而有节,含辛茹苦而又默默无闻的生存着。

临湖而居,悦目赏心,然爱其叶其花其实,莫如爱其质也。周敦颐独爱莲,谓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居之有荷,得修身养性砺质之环境,此大幸矣。

这篇短文,写临荷而居所体味到的荷趣。荷趣是本文的主旨,也是统帅全文的中心。围绕荷趣,文章有条有理地写了三个并列的场景。一是春雨后,二是夏日来临,三是微风吹拂下的粼粼波纹。文章的三个场景构成了一个境界,那便是临湖而居的荷趣。这荷趣却使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爱荷之花,不如爱荷之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居之有荷,得修身养性而磨砺自己品格的环境,此乃人生之大幸。纵观全文,开篇点题,点明主旨。主体部分由三个并列部分组成,分别写出荷湖三个各具特色的风貌,表现出荷趣的高雅境界。最后,以揭示荷趣的精髓作结,将写景升华到人生哲理的层面,不仅给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余地,也给人以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启迪,这样的思路,可谓贯通周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对比式。对比式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譬如例文《谦虚与自卑》:

人们有时很不容易分清谦虚与自卑,往往将二者混淆起来,把谦虚误认为是自卑,把自卑看成是谦虚。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确切了解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本质意义。

什么是谦虚?谦虚就是虚心,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什么是自卑呢?自卑是自认为低下无能,自己看轻自己,缺乏上进的勇气。

谦虚是—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才干不断地增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是谦虚的榜样。他在发现了微积分和物理学的三大定律之后仍不满足,仍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继而又在光微粒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牛顿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大矣,然而却说:“我不过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呈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这是多么谦逊朴实的语言啊!正是这种谦虚的品格,才使牛顿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满足,攀上了一座座科学高峰,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自卑却是一种缺点。自卑的人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进取心。这样的人时常自暴自弃,有了一点挫折或者遇到了—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他们看不到前途,精神萎靡,丧失信心。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卑的表现。自卑,使人丧失前进的信心,使青年未老先衰,把才华埋没在唉叹声中。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怎么擦,也难以把照耀前进路途之火点燃。

朋友,当你弄清了谦虚和自卑的区别后,请你毫不犹豫地丢掉自卑吧,做一个虚怀若谷而又奋发有为的人,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

谦虚和自卑在表现形式方面,常常会有相似之处,怎样正确区分,在这篇文章中进行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把谦虚和自卑区别开来,两者孰好孰坏,孰对孰错,泾渭分明。这篇短文,采用对比式结构,把谦虚和自卑分成两个自然段,清晰地说明“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使论点更鲜明,论证更充实,结论更有力。

四、递进式。递进式又叫层进式,它也是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它的结构特点是:用来证明文章主旨的几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它可以是两层递进,例如先写“为什么要做”,再写“怎么样去做”;也可以是三层递进,例如先写“是什么”,再写“为什么”,最后写“怎么样”等等。我们来看司文玉的《说“恒”》:

“恒”,就是持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都是对“恒”字形象恰当的解释。它说明一个真理:有恒者事竟成。

学贵有恒。有恒才能成功。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曾在大不列颠图书馆的水门汀地上留下了他用鞋底磨出的深深的痕迹。董老从年近七旬起,坚持十年,又学会一门外语。李时珍经过二十七年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齐白石勤奋习画八十余年,“不教一日闲过,”成了著名绘画大师。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持之以恒的结晶。

古人说:“非恒无以成学。”晋朝大文学家左思,曾攻过书法,但学无所成,又去学弹琴,成绩依然平平。后来立志学文,发奋苦练,花了十几年功夫,写成《三都赋》,惊倒海内,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三分钟热血”,是一些青年人的最大弱点。看见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就去攻几天数学;遇到难题,憋得头疼,又把习题本束之高阁。听说李宁夺得了世界体操冠军,又去练几天“翻跟斗”,身子摔青几块,便又洗手作罢。结果是一事无成。

无恒的原因,在于无志。“恒”的力量源泉,在于崇高的理想。周总理伟大的一生,不停地学习、工作、战斗。这种“恒”的精神,来源于“为中华之崛起”的大志,来源于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不停地写作,直到逝世前夕,还写下了最后一篇作品《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两三事》,真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种“韧”的精神,来源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愿。

四化大业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一代两代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奋斗不已,持之以恒。

让我们把“恒”字刻在自己的心上,朝着四化的目标,披荆斩棘,胜利前进吧!

这篇议论文,运用了递进式的结构方式,逐层论证“有恒者事竟成”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先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证明“学贵有恒”“非恒无以成学”的人生道理。接着,作者进行分析,分析“恒”的力量源泉,把问题一层层引向深入。最后,作者激励人们发扬“恒”的精神,建设四化大业。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条理清晰,言简意明。

总分、并列、对比、递进这几种结构方式,有时往往要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例如吴晗的《谈读书》就运用了递进和并列两种结构方式。文章采用那种结构方式,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同学们一定要在写作实践中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只有在写作中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僵局出现。

锻炼思路与提高结构能力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写作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最根本的是锻炼自己的思路。写作对思路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开阔活跃,二要细致严密。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我以为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一在观察,二在思考。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不但要看,还要仔细看。柳宗元不对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物仔细地观察,就不会写出《小石潭记》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光看还不行,还要一边看一边想,要看个清楚,想个明白。譬如我们去看一棵树,要从树的各个角度去看,俯视的,仰视的,平视的,看完以后要认真去想,想树的颜色像什么?树的形状像什么?光这样想还不行,还要由观察触动联想,由联想来引导观察,完成客观事物与主观心灵的互动,催生虚实相生、情理并重的艺术构思。我们说,观察需要冷静,更需要情随境生。须知世界是有情的世界,自然是有情的自然。只有这样,你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才不会停留在表面,才能透过观察发现生活的本质,自然的灵魂。可以不可以这样说,文章是观察和联想的结果。我们来看著名诗人王宜振的诗歌《瘦影子》:

我的身体/越来越胖/影子/却越来越瘦//

当它瘦成/一把直尺/它越来越成为/一件可以用来阅读的工具//

它开始阅读/我这部作品/为了未来的我/它大刀阔斧/删掉了/作品的许多细节//

我发现/我也瘦了/瘦成一只薄薄的翅膀/随时/都可以飞起来//

这是一首现代小诗,它的思路就是从观察开始,从观察我的身体的胖和影子的瘦开始,仅仅有这样的观察还不够,关键要让观察和主观心灵产生互动,产生一种大跨度的联想。不是吗?作者联想影子会越来越瘦,直到瘦成一把直尺。瘦成直尺做什么呢?做一把可以用来阅读的工具,阅读什么呢?阅读我这部胖作品,直到把我删去许多细节之后,使我也瘦了下来,瘦成什么样的呢?瘦成一只薄薄的翅膀,随时都可以飞起来。这一连串的思路,就构成了这首小诗。它最初源于观察,源于想象和联想。可见,观察和思考,不仅是思路形成的基础,也是结构的基础。

我们说,,观察、思考某一事物,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认识水平以及知识的蓄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当然不会是一日之功,但我们只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思路,养成善于锻炼的良好习惯,就可能在现有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开阔活跃起来,细致严密起来。

要锻炼自己的思路,还要多读。要多读古今中外经典的名篇,从经典名篇中了解作者的思路和结构方法。书籍是神奇的,它可以给予我们许多想象不到的神奇的东西。英国作家艾米莉?狄金森曾写过一首小诗《神奇的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多么朴实无华的车骑!/可是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