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10948400000023

第23章 表达篇(14)

一、选择能够说明主旨的最新材料。说明文要说明一个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或本质,这就对材料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选择这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相互区别的材料,而这一材料又是科学发展到今天的最新材料。只有选择这样的材料,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达到告诉读者新知识的目的。例如《奇特的激光》: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游园会上,有一种叫做“激光枪”的玩具。一个小朋友握住这种枪,瞄准游艺台上徐徐开过的坦克,一扣扳机,“啪”的一声,坦克着火烧起来了。

在场参观的少年朋友们都很奇怪:这支枪既没有发出子弹,也没有喷出火焰,怎么能使隔着两三丈远的“坦克”着火呢?

原来,激光枪发出的不是普通的子弹,而是一种奇特的光。这种光就叫做“激光”。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激光。所以文章一开头,就选择了与激光有关的材料,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主旨。

二、要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选择材料。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往往有着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又是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而确定的。搞科研的人要写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他首先考虑的是他的文章和著作,是给搞专业的人看的。我们要写一个科学小品,首先考虑这个小品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它是用来给大众看的。我们来看看《青蛙》的一节:

青蛙是害虫的天敌。一只青蛙白天大约吃六十多只害虫,夜里能吞食三百多只害虫,从春季到秋季,七八个月中,一只青蛙就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

青蛙吃虫很有办法。小虫子,就一口吃掉。遇到大虫子,它会从虫子的后面或侧面突然跳到虫子正面,一瞬间将虫子的头咬住,然后一点一点往下吞。遇到飞虫,青蛙的舌头就从口腔里突然翻出来,把昆虫粘住,卷入口中。它的舌头很特殊,前端分叉,表面布满黏液。

这是一篇写青蛙的科学小品,由于读者对象是大众,便写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语言也十分生动形象,使读者读起来不但十分轻松,而且也感到亲切有趣。

说明文的布局

谈到文章的布局,同学们也许会感到陌生。其实,文章的布局并不神秘。它是作者为了表现中心,增强表达效果,对材料加以安排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它是一篇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它反映了文章的整体和部分之间、文章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结构组织也不同。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其结构也不尽相同。记叙文以记事、记人为主,它多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或空间方位的转换来安排结构。议论文则是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说明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它的结构布局尤其要讲究先后顺序、条理清楚。

说明文的文章各部分,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能比较完整地说明事物的全貌。它的说明顺序要符合事物的本身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它的主次轻重的的安排,要有助于表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即文章的主旨。说明文的结构布局大体有以下五种:

一、时间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譬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工业品的生产过程等等,都是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就使说明与事物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过程相一致。

二、空间式。就是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一定的方位顺序来安排材料。如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以空间式布局的典型。他在介绍核舟时,是从中央到前后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他在介绍完船上的人和物之后,最后写到船背,整个介绍顺序井然、十分清楚。

三、并列式。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这几个方面材料的关系,是一种并列关系。如李继学的《雪花趣谈》,就从相互并列的四个方面对雪花进行了说明。即雪花的大小、形状、色彩和用途,使读者读后一目了然。

四、纵深式。就是按照认识问题逐步深入的思路,从现象到本质,从摆出情况到指出原因这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陈澍写的《重视你生命的三分之一——睡眠》一文,就是利用纵深式布局的典型。

五、交错式。有的事物比较复杂,要从时间、空间或其他方面组织材料,加以说明,这种纵横交错的形式,便称之为交错式。林微的《古老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就是交错式布局的典型。

说明文的布局有多种,以上五种仅仅是一些常见的布局方法。我们在写一篇说明文时,究竟按照什么方式布局材料,这要按文章的主旨和具体内容而定,没有一个划一的模式,但不管按照那一种方式,只要做到言之有序、条理分明,那就都是可取的。

思考与训练:

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二、说明文的写法有哪几种?说说平实写法的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有些什么不同?

三、写一段写《牡丹》的说明文,要求准确说明牡丹的主要特点,不少于300字。

四、什么是说明文的主旨?说明文的主旨同记叙文的主题、议论文的论点又有什么不同?

五、以“雨燕”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①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六、读下面一段文章,然后作文。

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真是“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大家都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四周,都是海棠。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春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花开得正盛,来早了,还未开好,来晚了已经开败,“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锈游人路”,是的,是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行,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还是“花潮”好。

(李广田《花潮》,有改动)

(1)这段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在文中找出来,说说它们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说说这段说明文字,怎样描摹花街的特征?这些特征又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3)以“昆明花街”的结构,写一段“鸟市”,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第十九讲 怎样写好说明文(下)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我们说,固然说明文的重点是在说明,但它还要用到其他的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叙述和议论。

一、说明文中的叙述。说明文中经常要用到叙述。这是因为在说明某一事物时,常常借助叙述把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或活动过程记录下来,说明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这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我们来看《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军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这一段说明文的文字,在说明中运用了叙述。说明文运用叙述,一般采用第三或第一人称,在整个说明过程中,人称不能变化。说明文重在说明知识,一般只采用顺叙的手法,不用倒叙和插叙。

二、说明文中的描写。说明文也要用到描写,但说明文中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不一样的。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记叙得更形象、更生动,它可以调动各种描写手法,而说明文却不同,说明文只是为了把事物说明的更准确、更好懂,他只是借描写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做一些必要的描绘,描写的目的是具体地说明事物。我们来看《玉兰》:

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花型,纯洁的白色,构成了一朵朵圣洁美丽的玉兰花。她确实是天工神匠用洁白无瑕的美玉琢成的稀世珍品,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波仙子一样飘逸,她比荷花更秀丽细腻,比菊花更朴实亲切。可是她在人间逗留的时间不长,仅仅几天就先后凋谢。一霎时,洁白的花瓣洒落一地,常引起人们怜惜。然而她的神韵依然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她已把美好的形象镌刻在人们心间。

这段文字不少地方用了描写,但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它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向读者介绍玉兰花的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说明。所以,说明文中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不一样的。

三、说明文中的议论。说明文中也常常用到议论。这是因为说明文在把知识告诉给读者时,也自然需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议论也就很必要了。但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是不同的。说明文表示作者的理解。所谓理解,就是说天地间本来就有这么一个道理,只是给作者悟出来了,悟明白了。议论文却不是这样,议论文表示作者的主张。即一件事情必须这样干才行,某一道理必须这样理解才不错,如果那样干,那样理解就不对了。两者一是表示理解,一是表示主张,两者的态度自然不同。表示理解的,态度是平静的;表示主张的,态度是激动的。他非要把读者说服不可,非让读者相信不可。我们来看《锁的古往今来》的一节:

有矛必有盾,尽管现在的锁越来越难开,但世界上绝对没有打不开的锁。……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锁都是“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这段说明文的结尾运用了议论,告诉人们保守秘密不能全靠锁的功效。这一议论是理解的而非主张的。

四、说明文中的抒情。说明文也常常用到抒情。这是因为我们写说明文,往往要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的看法。一些文艺性的说明文,不仅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抒发自己的感情,使读者不仅从理性上认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从感情上也会受到影响。我们来看《小草》中的一节:

校园里种花栽树植草,绿化了环境,美化了校园。红花艳丽,绿树婆娑,嫩草如茵。我爱红花,我爱绿叶,我更爱小草,爱它蓬勃的生机,爱它绿化大地的努力,更爱它朴实无华的风格。

这段说明文,用了抒情的的手法。使读者不仅认识到小草的本质特征,也从感情上对小草产生了赞美之情。

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说明文是一种介绍、解释、揭示性文体,其功能在于让读者从无所知到有所知。说明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如果我们给说明对象下一个精确无误的定义,也就成了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我们说,说明文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一、分析综合的方法。何为分析综合的方法呢?所谓分析,就是人的思维把认识对象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再从中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所谓综合,就是人的思维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再使事物的本质体现到各部分去的方法。分析综合的方法,是说明文的一种写作方法,又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分析与综合,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两者的特点和作用又有不同。这里,我们又把它分成两个小类,分别加以说明。

1.综合类说明方法。

A、定义与诠释。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夏丐尊和叶圣陶在他们合著的《文章讲话》中指出:“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从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头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

定义一定要准确。譬如,我们要给“食物”下一个定义。即一切可以吃的东西都是食物。那么,有的人会问:药品也可以吃,难道药品也是食物吗?这个定义就不严密、有纰漏。如果我们这样下定义: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的物质,这样的定义就精确了!我们还要记住一点,定义不能用比喻句。如: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这里“花朵”和“园丁”均为喻体,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是很不精确的。如果说,教师就是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这就准确了!同时,定义也不能用否定句。如“数学不是物理”。因为“不是物理”不能揭示数学的本质特征。

诠释和定义又有不同。定义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诠释则不必。定义的语言一定要简洁,诠释则可长可短,可简要概括,也可推衍阐发。

B、介绍。介绍说明方法,是对说明对象作一般性介绍,多用于对人和物的说明。例如《必须保护好视力》一文中对“眼睛”构造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眼睛的构造。

眼是视角器官,它的主要部分是眼球,此外还有用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泪腺等附属器官。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所构成,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这些物质都呈透明,和角膜共同组成眼球的遮光系统。

这段简要的说明文字,对眼睛的构造进行了明晰的说明,使读者获得了眼睛的知识,变不知为知之。

C、归类。归类,就是指出说明对象的归属,使读者能由大到小,由一般到个别地对说明对象加以了解。例如赵坚的《秦汉瓦当》开头: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宝库中,有一项极为珍贵而又少为人知的瑰宝——秦汉瓦当。它是古建筑物上的装饰品,也是实物的美术工艺品。

这段说明文字,由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宝库,引出秦汉瓦当。然后对秦汉瓦当进行了归类,归入“古代建筑物的装饰品,实物的美术工艺品”。由于人们对这两种艺术品,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下面介绍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

2.分析类说明方法。

A、分类和分解。我们说,对于某些复杂的事物,要对它们进行说明不大容易,如果根据它们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的差别,把它分成若干类,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就比较容易了!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分类说明法。

说明文中的分类说明法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分类法。何为一次分类法呢?就是根据说明的需要,用一个标准给说明对象分类;另一种就是多次分类法,其中又有多角度和多层次两种。多层次的多次分类是先用一个标准进行一次分类,分出的小类再用另一个标准进行又一次分类,这种多次分类体现的是一种进层关系。

分解和分类不同。分解是指某事物和现象,由于它比较复杂,难以一下子说清楚。这就需要将整体加以分析解剖,使它变成若干个小的单位,以便作者解说和读者理解的一种说明方法。我们来看茅盾所写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中的两节:

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郊外,有一个小小的院子。1903年斯大林和他的同志们创设的地下印刷所就在这个院子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