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荀子学院
10946800000012

第12章 这样做人最讨人喜欢——荀子(4)

人不甘于平凡,总想有点作为。这种想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许多人认为,如果生活太平凡、太普通,日子太单调、太呆板,就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年轻人,更是珍惜一生难再的青春,总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起几朵浪花,在历史的教科书上留下一笔重彩。古代不是有人说过“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的话吗?

然而,古往今来,普天之下,还是平凡的人多于非凡的人。实际上,要做一个非凡的人很难,能安于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容易。一个人如果看得破、看得透,其平凡的经历都透露着非凡的智慧。

常言道:“烦恼皆因强出头。”一位作家曾说过,猴子爬得越高,屁股又红又脏的丑相就越加显眼;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着“皇帝的新衣”,却忙不迭地挣脱“隐身衣”,出乖露丑。许多稍有才能的人,终生挣扎着在几人之下,万人之上,耗费精力,何苦来哉?

三国时的蜀国重臣杨仪,因未受到重用,而口不择言,乱发牢骚。结果被小人告发,落得个贬为庶人,最后羞惭自刎而死,真是太不值得了。

孔明去世后,刘禅依照孔明的遗言,任命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晋升费讳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杨仪虽为官多年,还有新功,却仍依旧职,在此情况下,心中不快是自然的。他找了费讳发牢骚,诉说对蒋琬的不服气,并且提起孔明死后,将全军指挥权托付给他,说如当初带兵投魏,还不至于像现在这个官。这是气话,因这气话不同寻常,故说话的对象应是知己。费讳在杨仪最苦闷时,被找来听诉牢骚,无疑应是杨的老友、知交,谁知不然,费讳打了小报告,差点要了杨仪的命。

杨仪官至长史,已是不小的官职,但因横向比较,产生了怨气。他在敌兵压境,内隐叛患的复杂情况下,被诸葛亮尽托一应大事,说明他的素质、能力和应变急才是超人的;但诸葛亮又没有向刘禅推荐他作“任大事者”,又可知杨仪有他的个人局限。杨仪就好比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下率千军万马从容应对,但他缺少和上下左右的相处之气量,因此只能胜战,不能治国。他的缺少气量,实在是崇尚做官的虚荣。长史是大官了,却还有更大的官。他从战地回来的期望值太高了,一旦实现不了,就产生了抵触,就表现了不成熟的一面。这就是希望强出头的杨仪的悲剧。

杨仪仅只是不服别人,禁不住寂寞。当今社会有些人禁不住寂寞,是舍不得放弃做官。官位就像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石头,是命根子,丢了或变小了,都会要他们的命。“月满则亏”,亏时未免伤心落泪,与其承受人生“亏”时的凄凉痛苦,不如像曾国藩那样,保持一种“月未圆时花未开”的心态,就会保持永恒的快乐和恬淡,任凭风浪起,横祸也不会飞来。

时刻自我反省,乐观情绪养心养身

【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大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动上不会犯错误了。

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不仅形体如此,心智也是如此。10年前也许你认为金钱万能,只要有了钱就算是拥有了世界。5年前你可能认为惟有事业成功这一生才算是没有白过。现在呢?或许你会觉得惟有心境愉快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不管这10年来的改变如何,也不管改变是正面还是负面,你都得反省反省。因为至少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会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一个人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大多数人就是因为缺乏自省能力,不晓得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转变,才会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质。而一个不晓得自身变化的人,就无法由过去的演变经验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再者,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和环境息息相关,过去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动向都是和环境互动的结果。要是不能以正确的看法来解读外在环境的话,当然也无从定位自身所处的立场。

如果能随时反复诘问自己过去的转变,就可以找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对是错,若是正确,则往后当然可以继续以此眼光去面对这个世界,万一是错的,也可以加以修正。如此,则可以帮助你往后以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遭的事物。

有空时多想想吧!请随时自我反省,因为良好的心态有益于健康。

当然,自省不是要你一味沉浸在往日的失意里悲叹生命的不公,自省中你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你在工作中因一时疏忽而挨了领导的批评,上班时发现自行车的气门芯被人拔掉……人生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烦的琐事。所以,自省最关键的是要善于调节心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能使你显示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免受疾病的侵袭。

时刻自省能让你坦然面对现实。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会面临种种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压力当作是一种挑战将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时刻自省能帮你抛弃怨恨,学会原谅。怀有怨恨心理的人情绪波动较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容易患心理障碍。所以,平时应学会能抛弃怨恨,要原谅别人,更要原谅自己。

自我反省可以让你热爱生活。当一个人患病时,热爱生活的人会多方听取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并能消除紧张情绪。

自省中你要善于宣泄感情。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忧伤或难过等感情的人容易患病,而压抑愤怒对机体也同样有害,更不能用酗酒、纵欲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逃避现实。伤心的人痛哭一场,或与知心朋友谈谈心,或参加剧烈程度的体育运动后,常会感到心情舒畅,这就是宣泄感情的意义。

时刻反省会让你拥有更多的爱心。拥有爱心不仅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会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乐于助人还可使你广交朋友,这不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还会使人更长寿。

不要盲从他人,坚持自己的原则

【原文】“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

【大意】凡是做一件事情,对于原则有好处,就做;对于原则没有好处的,就不做,这就叫做办事正确。

盲从不是灵活,灵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主创,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别人。

前几年流行事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山地自行车的青睐,该车型适宜爬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对于平坦的都市马路毫无用处。山地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之至,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应变;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真正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或跑车不骑,却要弄上一辆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偏要骑那笨牛一样。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腰挎“随身听”,脚踩山地车,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得一塌糊涂,然而这份潇洒的背后,却有许多无奈。

但是,假如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赶时尚,大约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灵活做人,最容易进入盲从的误区。这样做的人还误以为:“看我多机灵,不落后于他人,别人刚这么做,我就也这么做了。”盲从就失去了原则,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做出人生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