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10943700000023

第23章 叛逆:让他往西他偏向东,似乎什么事都不顺心

教子箴言

孩子叛逆,有时候只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状况在作战。身体已经长大,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叛逆家庭,可是在经济上依旧需要依附家长。于是,孩子就会试着跟家长“作对”,以争取自己的“权利”。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韩冬的脾气有点乖戾,不论是妈妈还是爸爸或者其他人,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去做,让他往西他偏向东,一副很叛逆的样子。

看到儿子这种情况,韩冬的父母知道儿子有了这个年龄孩子常有的逆反心理。对此,他们并没有批评儿子,也没有要求儿子一定要按他们的要求去做。不过他们在想办法让儿子慢慢地改正。

于是,韩冬的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吩咐几个孩子去做事,但韩冬往往不去做。但他的父母并不说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其他几个孩子去做,然后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或者给予一些物质鼓励。次数多了,韩冬明白,如果自己总是这样反对父母,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于是他偶尔开始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虽然并不是父母要求的。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对他提出表扬,然后对他进行奖励。

在父母耐心的鼓励下,韩冬渐渐地改掉了乖戾的脾气,叛逆心也一天天地减弱。有时候,他还会抢先去做一些事。

延伸阅读为孩子的“青春期”护航

鹏鹏想把刚刚脱下的T恤衫叠起来,他拿起衫的肩部,翻过来,把袖子卷上。妈妈就过来告诉他,说从下摆叠起更方便,并且皱褶也少一些。鹏鹏却固执己见,说自己的朋友都穿有皱褶的T恤衫。不一会,两人便争吵了起来,鹏鹏把T恤衫揉得皱巴巴的,一把扔到地下,气冲冲地跑了。妈妈意识到,可怕的青春期开始了。

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青春期是令人烦恼的过渡年龄。家长若引导不当,会严重影响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只是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家长想的那样是强烈的逆反心理。只要家长指导得法,是完全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年龄的。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走上歧途。其实家长反应越激烈,越过分,孩子们就越会坚持己见;家长若强行压制,那么一场大冲突在所难免。

一些专家指出,没有所谓的青少年行为的必然模式,也没有典型的十几岁少年。孩子长高了,长大了,成熟了,家长若不用用色眼睛去看他,而是认为孩子生来就是这样的。那么孩子也就会按照家长培养起来的行为方式去生活了,成为让家长放心的好孩子。

保持作为家长的地位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快乐,但这种友谊不应包括地位的绝对平等。你仍应是一名船长,你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向的仍是你。

比如孩子想去参加一个周末聚会,有些家长为了取悦孩子,让他高兴,就顺着孩子的意思说:“想去就去吧,记得早点回来。”这样的做法,其实会给孩子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家长是随便的,不负责任的。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翅膀硬了”,家长再想去管教,就很难奏效。

还有一些比较专制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就会用毫无回旋余地的语气告诉孩子:“绝对不能去。你还太小,不能参加这种派对。”家长这样做固然是为了把孩子看的死死的,让孩子尽量在自己的庇护之外,少出意外,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觉得自己为了争取自由,就该反叛这样“专制独裁”的家长。

理智的家长这时候可以试着跟孩子商量:“你知道我们周末的日常安排,我们一般是10点熄灯,如果你能赶在那之前回家,你就去。”这样一来,给了孩子选择的余地,“给了自由”,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起了约束作用,“负起了责任”。孩子们往往也欢迎家长这样的做法。因为是家长,就一定还是要有家长的权威性,约束性。只要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孩子信任,更好的行使家长的权利。

充分信任孩子

陶陶非常的不愿意和自己的家长沟通,有什么委屈,她宁愿写在日记本里也不愿跟家长说。这一天,陶陶的妈妈听到陶陶在聊天的时候跟朋友说:“我爸妈动不动就跟我说,你懂什么你应该怎么,把我当傻瓜一样,我才不愿跟他们说话呢。”

其实,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希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肯定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一味地给孩子“泼冷水”,就会让孩子心生不满。认为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家长的认可,久而久之,就会疏远和家人的关系。

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说“你真棒”、“你一定行”“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的”之类的话,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更有自信的去迎接生活。另一方面,得到肯定的孩子就会很自然的把家长作为自己的“知己”,觉得父母在用心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能够肯定自己的人。这样一来,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变得“听话”的。

“不听话”不等于“不孝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都会发展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他们往往把挑战家长当作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验。在这情况下,家长还想让孩子当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可就难了。

其实,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完全没必要担心他会“没良心”,会“不孝顺”等等。的确,在许多时候,这些孩子的想法还很不成熟,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很低,即使父母说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听。可是,从来都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坏”孩子都是逼出来的。如果家长武断地将孩子定位为“坏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更加的学“坏”。

家长应该给孩子“争辩”的机会,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试着鼓励他,说:“孩子毕竟是大了呀,比我有见识了。”如果孩子确实固执自己错误的想法,家长也不要急于去否定他,一百句良言妙语比不上一两次好的经验,只有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才能让他心悦诚服的接受正确的意见。那时候,孩子才会醒悟自己的不成熟,对家长的“先见之明”心甘情愿的给予肯定。

教子故事没再上过锁的门

一个女孩厌倦了平日的生活,决定脱离那种正常的生活方式,走入社会寻找她的明星梦。但是,没多久幻想破灭了,她连正常的工作也找不到,只能沦落街头,但她为了自尊,一直不回家。几年后,母亲听到一些关于女儿的传闻后,便决定去找回自己的女儿。于是,她走到街上的收容站,请求工作人员张贴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下面写一行小字:“女儿,我仍然深爱着你,回家吧!”

终于有一天,女儿在收容站的告示栏里发现了母亲的照片和留言,她哭了,决定回家。

半夜,她到了家门口。她胆怯了,不知如何是好,正想伸手敲门时,门却自动开了,她冲进来,摇醒了母亲,说:“妈,我回来了!”

母亲注视着女儿,泪水夺眶而出,母女俩相拥而泣,女儿说:“门是开着的,你不怕有坏人闯进来吗?”

母亲说:“从你离开的那一天起,这个门就没有上过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