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10943700000019

第19章 家长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见爸爸

教子箴言

“家长会”不是“洪水猛兽”般的“告状会”,而是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平台,它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害怕家长会完全没必要。

睿睿最怕的不是“考试”,而是每次考试后的“家长会”。他知道自己在学校里很调皮,常给老师和同学们惹麻烦,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家长会上老师肯定会对他妈妈“大吐苦水”的。所以,在他印象中,妈妈每次开完家长会,都会一连好几天都不给他好脸色看。

这一天,又是家长会,而且,是从来没去开过家长会的爸爸代表家长去的。这下,睿睿的心就更加紧张了。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爸爸。睿睿那颗悬着的心立刻又紧了起来。他闷闷地跟着爸爸到了客厅,等待着爸爸发话。

爸爸看着一脸紧张的儿子,有些好笑,说:“有这么可怕吗?好好坐下把。”于是睿睿就忐忑不安的坐下了。

“你也不必这么紧张,其实你们老师也说了不少你的好话。比如你虽然有些捣蛋,但乐于助人,还是很让老师同学们喜欢的。成绩方面是差了点,但我发现你的数学特别棒,有道题目让爸爸做都有点困难,你居然都把它给做好了,儿子,你很聪明的!”爸爸笑着对睿睿说。

听了爸爸的话,睿睿心里放松了很多,还是爸爸最了解自己呀!不像妈妈那样只听老师说他的“坏话”。于是,睿睿也很真诚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够好,平时表现也比较糟糕。但是,我也是有优点的,爸爸知道我不是坏学生,我很高兴!我以后一定会争取进步的!”

爸爸满意地对儿子竖起大拇指,说:“好,儿子,有你这句话,爸爸就放心了,以后的家长会爸爸都带你一起去,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好吗?”

“恩,那我以后都不怕开家长会了”。睿睿开心的说道。他心里还有句话,那就是“我爸爸真棒”。

延伸阅读别让“家长会”变成孩子的“受难会”

爷爷退休了,报名上了老年大学。正读一年级的孙子问:“爷爷,你还读书啊!”

爷爷说:“我读书有什么不好吗?”

孙子说:“好是好,就是万一学校通知开家长会,你怎么办呢?”

看了上面这则笑话,相信很多孩子都会会心的一笑。因为他们都和这个笑话中的“孙子”一样,非常担心“家长会”。每次家长会前,他们也都在心里默想着“怎么办?”

全国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曾在12个城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孩子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老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同学,第二天老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同学。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自然要把“家长会”视为自己的“受难会”了。有些孩子为了阻挠家长与老师的“交换情报”,就隐瞒学校的通知,跟家长说不用开家长会。有些孩子甚至还用装病的方式转移家长的注意力,以达到不让家长去参加家长会的目的。这样一来,家长不但无法与老师进行合理的沟通,还让孩子学会了撒谎,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有不利影响。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养成“逃避责任”的坏习气。为了使孩子不再惧怕家长去开家长会,从而使家长会真正起到帮助孩子进步的作用,家长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平时多与老师沟通

其实,要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不一定非要等到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去做准备。平时就与老师适当的沟通,才不会让孩子在家长会的时候一下子就紧张起来。美美从来都不怕妈妈开家长会,因为她的老师就住在她家对门,平时妈妈经常过去串门。她在学校里的情况妈妈都大致清楚,开家长会的时候她就也不像别的同学那样“草木皆兵”了。老师有什么新的方案需要美美妈妈配合的,美美妈妈也都能及时知道。

也许不是每个家长都碰巧像美美妈妈那样与老师做邻居,但家长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从老师那里获取孩子在学校里的信息。有什么问题也及时的去解决,才不会把所有的问题放到家长会上一次性去解决。

“家长会”前先在家里听孩子开“学生会”

要让孩子放心大胆的让家长去开家长会,就要先听听孩子自己的说法。所以,在开“家长会”前,家长可以试着找孩子谈谈心,先从孩子自己这里多了解一些情况。比如可以试着问孩子:“你觉得老师会指出你的哪些问题”、“你最怕老师说你什么”。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家长会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家长心里也就有底了。

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放下自己的防备心理,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尊重自己的,“家长会”也不是老师片面之词的“告状会”,父母是真心诚意的想帮助自己进步,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另一方面,家长从孩子这里了解到的情况,如果适当的反馈到老师那里,可以更“透明化”的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进步。毕竟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多听听孩子自己的说法总是有利于事情的良性发展的。

耐心、细心地参加家长会

有些家长去参加家长会的目的就是从老师那里得到有关自己孩子的信息。当老师说到别的同学的时候,这些家长往往就漠不关心。严重的,甚至在老师介绍一些新的学校整体安排以及教学规划制度的时候,家长都不以为然。只有当老师提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家长才竖起耳朵耐心听。一旦老师指出孩子的不足时,就在老师面前痛下决心一定严格要求,并已经想好了回家怎样去“收拾”孩子。

其实,家长会上固然要多多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但别的信息说不定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有“间接帮助”的。就像谋谋的爸爸一样,他每次参加“家长会”都会带一个记录本,认真听每一位老师的发言,并把关键内容记录下来,甚至写出为达到老师要求所要做的基本措施。等班主任与留下的家长交谈完之后,他再与班主任进一步沟通,明确孩子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他家长会上听得比较详细,所以提出的问题比较针对性,向老师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比较有实用性。所以谋谋和谋谋的老师都很欢迎谋谋爸爸开家长会。

分析为主,批评为辅

家长会上,老师为了让家长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和自己一起努力去帮助孩子进步,一般就会对家长指出孩子的优点或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把过多的把注意力投放到孩子的“不足”上,只会让自己情绪恶劣,回到家也无法帮助孩子耐心地去分析学习情况。甚至会让孩子偏激的认为老师是“告密者”,这样一来,老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很难了,要帮助孩子进步也就更加棘手。

每个孩子都是有他的优点的,就算老师没有看到,家长自己也要心有领悟。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为题,首先就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试着告诉孩子:“你其实挺聪明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如果不是因为马虎,成绩应该就不是这样了。”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合理的意见,比如:“你的数学成绩已经非常好了,你可以试着多分点精力放在学语文上,那就更好了。”这样的温言良语,孩子一般都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的。

当然不是说,对孩子就绝对不能批评指责。即使“家长会”上老师并没有指出孩子的“不足”,家长也可以自己去发现。有些孩子自认为成绩优秀,就把“家长会”当自己的“表功会”,觉得“家长会”后自己理所当然的该得到奖励。这样下去孩子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久而久之,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的用功。到那个时候,再去批评指责,习惯了受表扬孩子由于心理落差太大,可能很难会接受。所以,适量的给孩子打“预防针”,在不伤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适当的给予批评,只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不足”警惕起来,让孩子在适当的压力下得到进步。

教子故事猴子妈妈的“家长会”

有一天,大象老师召开家长会,猴子乐乐的妈妈也出席了家长会。

“乐乐这孩子似乎有多动症,很贪玩,不听课。”大象老师说到乐乐的时候,特意看了乐乐妈妈一眼,乐乐妈妈感到有些羞愧。

回到家,乐乐赶忙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老师说我什么了?”

猴子妈妈没有发火,而是笑着说:“大象老师说你最近表现的不错,以前连一分钟都坐不了,现在可以坐十几分钟了,有进步。”

听了猴子妈妈的话,猴子乐乐很高兴,并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争取坐好半个小时,让大象老师在家长会再表扬自己,让妈妈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