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10943200000017

第17章 气象奇观(2)

海啸通常由地震引起,少数由海底或海岸山崩或滑坡引起,由海底火山喷发引发的几率较低,因巨大陨石撞击海洋引发的情况更为罕见。但是,海底火山喷发威力强大,可造成巨大的海啸。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高达40米的海啸波,夺走了3万多人的生命,淹没了沿岸无数村落。

历史上曾发生过重大海啸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智利、日本、意大利、夏威夷、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等。

智利大海啸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960年5月,智利蒙特港附近的海底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地震。其持续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先后发生了200多次不同震级的地震,最高震级达到8,9级。大地震引发了骇人的大海啸,海浪高8~9米,最高达25米。强大的海啸波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太平洋沿岸,以蒙特港为中心的800千米以内的地区几乎被扫荡一空。除了智利以外,夏威夷群岛、日本、菲律宾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998年7月17日,太平洋西南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区发生了里氏7级的地震,继而引发海啸。海啸掀起了49米高的海浪,如此高的巨浪在历史上尚属罕见。巨浪袭击了近30千米的海岸地带,直接导致了2000多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巴布亚新几内亚是生物的天堂,其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在这次海啸中,该国的环境和生物资源均受到巨创。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事实上,美国地质勘探局在测量后发现,印度尼西亚当时的海下地震震级已经达到了9,0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海浪所经之地皆成人间地狱。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空中监测发现,海啸过后,亚齐省西南岸的17个村庄已经在版图中失去踪迹。大海啸中的死亡人数高达15万,举世震惊。

风潮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它是指大风或气压剧变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根据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风暴潮可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温带风暴海潮。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有时也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

风暴潮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相对来说要严重些。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海潮甚至会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和村庄,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风潮风暴潮

1970年11月13日,在孟加拉湾沿岸发生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该地区再次发生特大风暴潮。又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2009年4月14—15日,一场特大风暴潮袭击了山东、天津部分沿海,在天津海域内两条吹沙船遇险,3人遇难,6人失踪;山东无棣县受灾损失达8000多万元。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

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

1895年4月28日、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几乎毁掉了大沽口的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二千余人”。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根据史料记载和我国着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考证,有7万余人在这次风暴潮灾中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

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二是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因浮游生物的兴盛,海水呈现一片铁锈红色而得名。这种使海水变色的浮游生物,主要是繁殖力极强的海藻,其他的还有极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各类鞭旋虫等。赤潮的海水都有臭味,因而也被渔民们俗称为“臭水”。它主要会使水体变粘稠,附着在鱼虾表皮和鳃上,导致鱼虾呼吸困难而死亡;许多赤潮生物还有较大毒性,因此它对海洋捕捞业、养殖业的危害极大。

引发赤潮的内因是海域水体本身富营养化,外因则是适宜的水温和气候条件等。专家们指出,近年来从长江口到浙江沿海海域污染严重,每年有数以亿吨计的污水排入东海;近年海水养殖业又有较大发展,大量网箱养殖中残余饵料和鱼类排泄物也沉积水体。这些污染沉积物含有丰富的氮和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极易诱发赤潮。养殖区海域更易发生小范围赤潮。

最近东海海域出现大规模赤潮,与近期持续高温天气有关。预防的最根本方法是管理好水质,必须严格控制好入海物质的污染物含量。对于海水养殖者来说,就有个科学养殖的问题。在养殖海域,要密切注意对水质的监测,一旦发现有赤潮侵袭或发生的苗头,就得减少投饵量,使养殖水产品减少活动量;同时撒播黏土,也可用重铁盐、硫酸铜等来减少或杀灭一定量的赤潮生物。如已发生赤潮,则应迅速将网箱转移到安全水域,或用薄膜阻隔赤潮水体进入。

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以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