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知识
10943100000022

第22章 中国航天(3)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39秒

返回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2天20小时27分钟/45圈

搭载人员: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搭载物品: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和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鹅掌秋的种子各100克;搭载物中首次出现陶瓷制品;一批深圳太空植物的种子,包括蝴蝶兰、瓜叶菊、球根海棠、灰毛豆、类芦和结缕草等品种;伴飞卫星:五星红旗,特制太空笔。

试验项目: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穿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新技术应用: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七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

为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舱外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研制这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很高。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科研人员采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便可得到证实。

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宇航员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

为了这次的一些新的测控要求我们国家利用些新技术研制了一些新的测控雷达和测控装备。采用海上的新技术(新型“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使用)和空中的技术(数据中继卫星的使用),“神七”的测控覆盖率有大幅度的提升。

中国飞天第一人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了肺腑之言:“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做”。航天员大队是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杨利伟享受着温暖,同时也把温暖给予大家。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航天员大队中的普通一员。在被选为首飞航天员后,他说,我是代表13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这样一个优秀的航天员经历也是不平凡的!

飞天之梦

杨利伟最大的理想是实现飞天之梦,983年6月,18岁的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航校学习期间他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每个飞行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1987年杨利伟从学院毕业后,先后分配到华北、西北和西南的空军飞行部队,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飞过强击机、歼击机等机型,飞行技术高超,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级飞行员。

苛刻的选拔

加人航天这个队伍是很不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成为航天员

2003年7月,航天员评选委员会进行中国首次太空飞行航天员的第一轮评选工作,从14位航天员中评选出综合素质最佳的5名航天员,杨利伟名列第一位。2003年9月,航天员评选委员会又进行了第二轮评选,依据两个月来强化训练的情况,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5名航天员中再选拔出3名尖子,他们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中国首次太空飞行航天员梯队。2003年10月14日,航天员评选委员会再发开会,确定杨利伟为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正式航天员。

强化训练

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人“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此后杨利伟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征服太空

杨利伟于2003年10月出色地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后,于2003年11月7日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翟志刚是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2008年6月,翟志刚入选神舟7号载人飞行乘组。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打开神舟7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央军委授予翟志刚同志“航天英雄”的称号,军委主席亲自为翟志刚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梯队成员——翟志刚

翟志刚,男,汉族,黑龙江省龙江人,大学文化,1966年10月出生,正团职,上校军衔,荣立三等功一次,曾在空军部队担任过歼击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000小时。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在5年多的训练中,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被选拔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梯队成员。

遗憾造就英雄

翟志刚入选宇航员队伍已经10年分别入选神5、神6梯队,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因为强烈的荣誉感,翟志刚一直努力,等待实现飞天梦想。他曾这样表白:“如果神7还是擦肩而过,我还是要继续努力”。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历史将注定铭记这一神圣的时刻——中国的神舟7号载人飞船指令长翟志刚,身着纯白色的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舒缓地“步入”苍茫太空。最终,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为祖国圆飞天梦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然而,记者在观看他进行这项训练的录像时,发现自始至终,训练时翟志刚面带微笑。首飞之前,翟志刚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如果选你去执行首飞任务,会是什么心情?”翟志刚满脸笑开了花:“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轻松地去飞吧!”“圆飞天梦,为了祖国!”翟志刚这样说。

中国的飞天勇士

浩瀚太空,数次迎来了中国的访客。前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后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6位航天员驾驶神舟飞船飞驰太空,驶上全新的探索之路。来自神州大地的中国航天员走出小小的神舟飞船,在无际的太空中迈出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的一步。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梯队成员——聂海胜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省枣阳人,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正团职,上校军衔荣立三等功两次,曾在空军部队担任过歼击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在5年多的训练中,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被选拔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梯队成员。

真正的太空飞行

费俊龙和聂海胜组成的乘员组以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被选为执行神舟6号飞行任务。费俊龙是江苏昆山人,1965年5月出生,1982年加人空军。2005年10月12日,他们乘坐神舟6号飞船进入太空,5天后安全返回。他们在太空中进入轨道舱,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太空实验活动,为中国的航天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历史性的突破

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载有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名宇航员的神舟7号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刘伯明两个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7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未来航天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才刚刚起步,航天技术虽然说已经取得了-定的成绩,但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太空中,人类走得越来越远,对太空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可还是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类——破解。未来的航天,将带领人类去往更遥远的星际空间,探索更神秘的未知世界。

光速飞行

现代的火箭多是靠燃料燃烧产生高压高温气体,来推动其前进的,但是它的速度非常有限。为了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走得更远,人类希望能借助光子的力量,使火箭具有光样的速度。于是,就有人设想出了“光子火箭”。光子就是构成光的粒子,同样是运用反作用力的原理,利用喷管中喷出的光子流推动火箭前进,速度可以达到30万千米/秒。

火星基地

火星与地球是近邻,它上面的环境与地球也很相似。人类计划在21世纪中叶,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火星城”,届时将会有大批的地球人在上面工作、居住。但毕竟火星不是地球,上面的环境与地球差异很大,比如火星上的温度就比地球上低。因此在建立真正的火球基地之前,人类还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利用太阳风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可以感到风的存在,其实太阳也可以产生“风”,这种风就是人们常说的太阳光辐射。这种辐射的压力非常小,所以人们通常感觉不到。科学家们想到利用“风帆”的原理,来借助这种太阳风的力量,发明一种太阳帆船。只要这面帆的面积足够大,就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并且在太空中,太阳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帆船提供动力帆船就可以不断得到匀加速。

太空城

在太空中建立形如地球上的城市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太空梦想。早在1903年,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了太空城的构思。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太空城的构想也在一步步向现实发展。将来,在太空中不仅有供人类居住的城市,还会有太空工业城、太空农业城太空科研城等。各个太空城之间也会有方便的太空船和太空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