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感悟医途
10936900000011

第11章 社会要为医院营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是社会的孩子,医院每天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行使自己的职责,与社会进行接触、交流,医院的健康发展,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公民义务。也许今天我与医院无关。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医院的客人,社会的个体和一些相关部门都应当担负一些属于自己的责任,医院是社会的医院,这是一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社会机构,当疾病与灾难降临的时候,医院会为我们每一个人保驾护航,我们才会有安全感。在抗击非典和赈灾的战场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穿白衣的战士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应当看到他们的伟大。社会需要有正确的导向和对医院理性的认识,这是医院健康、社会健康的一个基本元素。

作者所在医院患者就医一角

作者所在医院为富士康员工体检

社会如何给医院一个宽松的环境

我们更多的时候在讲医院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其实医院就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个孩子,社会有责任呵护其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经济发展了,人们安居乐业,健康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健康意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社会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其涉及健康的相关行为势必辐射到医院,比如,健康体检的人比过去多了,慢性病和老年病的主动防治人群大大增加,口腔疾病的治疗也逐步演变成口腔保健,如此等等,医院与社会的交流已不仅局限在患者,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地走进医院。

医院的社会境遇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这里不需赘述,老百姓对医院的感情很复杂,害怕进医院,但又对患病无可奈何,必须走进去,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要谈谈社会对于医院的责任。

医院生存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这个涉及每一个人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社会机构,需要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这是社会责任,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年代,虽然整个社会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眼下的金融危机,还有一些腐败现象,但总体趋势让我们感觉到了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社会公德也由个体行为走向群体行为,可能会有人感觉我对社会看得太乐观啦,没有看到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要看方向和目标,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不可能没有问题。回过头来讲,医院如今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不容乐观,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和相关机构都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医院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和声誉并不是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之所以在今天产生这样的信任危机,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社会公众不能一味地去诋毁和仇视医院,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况且,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医院体制改革在摸索了许多年后,今年和公众正式见面,为什么医疗体制改革的方案姗姗来迟呢?其产生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涉及了多方的利益,涉及了多个领域的改革,这足可以证明一点,医院并不是真正能够主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独立机构,医院只是整个医疗体系链上的一颗纽扣而已,只不过,这颗纽扣可能是风纪扣,比较重要,这个扣子扣不好,表现出来的问题要比别的纽扣更显眼。

由此可以看出,医院存在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医院本身,医院运行在整个社会机构中,有其客观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需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医疗体制改革就是从医院的整个运行机制开刀。创造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需要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来支撑。在这里,要多讲两句关于媒体朋友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媒体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媒体的责任很大,正确引导公众的视线和误导公众的视线这两种结果对医院影响很大。作为一个医院管理者,我们无权干涉媒体的言论自由,媒体正面、负面报道,只要尊重客观事实,谁也管不着。但是,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呼吁每一个社会公众或者是机构,要尽可能在缓和医患矛盾上做一些正面的引导。

宽松的社会环境会给医院的生存减轻压力,公众应当客观地看待医患关系紧张这个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缓解医患的这种紧张关系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走进医院的大门,医院的健康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配合医改的精神,医院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平台并不是遥不可及。

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那么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下,如何合理正确地运用这些资源,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斟酌的。

医疗卫生资源属于公共卫生资源,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平等享用医疗卫生资源的权利。我们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公共卫生资源被滥用的例子。比如,一个少女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消防队员过来抓老鼠,还有人竟然求助119电话给其送手纸,我们并不反对消防队员帮助一些真正有困难的人。但是,相对于灭火来讲,抓老鼠和送手纸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如果,因为我们自己的小事而动用公共卫生资源,这是典型的公共资源“私有化”,把公共资源当成自己的佣人一样使用,这是不道德的。医疗资源和消防资源都是重要的保障安全的公共资源,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资源相对紧缺,如果再滥用,那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势必受到重大影响。

医疗资源的滥用现象不多见,因为,相对于消防资源来讲,医疗资源并不是无偿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医疗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如何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尽可能地提供给最需要的患者,有一些个人见解,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第一,有病不一定非得进大医院,进大医院不一定非要找大专家。这不是“忽悠”大家,人人都进大医院,所以大医院人满为患,进过医院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人多、排队。事实上,有许多疾病不一定非得走进大医院,相反大医院病人多,一些小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医生的重视,况且大医院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诊断和治疗程序上要复杂很多,往往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很多,最后的结果是筋疲力尽。在此,我想告诫患者朋友们,有些问题,在中小型医院是完全可以轻松解决掉到。还有就是太多的人迷信“大专家”,非要挂上“大专家”的号,以至于看到的现象是凌晨一两点就有人排队在挂号。但是,当我们挂到号的时候,才真正发现,自己患的病根本就不是这个专家所看的系统疾病,费时、费力、费钱,患者不懂一些医学常识,想当然的时候很多,挂不对专家号的现象也很多。换种思路想一下,我们不妨先挂一个普通门诊的号为你把把脉也未尝不可,或许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即便你认为普通门诊号的医生技术得不到你的足够信任,最起码,普通门诊号的医生可以指引患者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化验,或者说告诉你应该去找哪一个专科的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这为你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假设你事先把该做的检查和化验都做了,再找到专家看病,情况会比你看了专家再做检查和化验,然后再返回去等该专家的下一次门诊要好得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优质医疗资源在客观上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如果大医院的患者有一部分分流到中小型医院,“大专家”的患者也分流一部分到普通门诊就诊,医疗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合理和平衡。

第二,树立正确的医疗消费理念。患者医疗消费理念不成熟也是造成优质医疗资源使用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领域消费理念的成熟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我们所说到的医疗消费比较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比如说,我们购物,有钱的人就买贵的,因为他们认为贵的就是好的;穷人没钱就买便宜的,因为他没钱,想买贵的也没这个能力。医疗消费的特殊性在于没有选择性,不论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得了病,都得进医院。有钱人无所谓钱的问题,不管大病小病一律进大医院,找好专家,因为他不缺钱,穷人也这样,没钱,借钱也要去最好的医院去看病。不论穷人还是有钱人,在医疗消费的理念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想方设法涌向各大医院,消费理念很不成熟。

事实上,有些病大医院能治,小医院也能治,小医院从入院到出院相对简单,看病住院不用排队,病人少,服务效果也较好。相反大医院就不一样,病人多,重病人也多,有些普通疾病得不到重视,服务效果反而更差,这是大医院的客观事实决定的,并不是说大医院的服务就不好,只是没有更多的服务资源为你提供而已。因此,广大患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医疗消费理念,并不是贵的就是好的,也并不是大的就是好的,逐步建立合理、正确的医疗消费理念,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也有助于自身的健康需求。

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社会民众有一个健康、成熟的医疗消费理念,大病进大医院,小病进小医院,这样,利己利人,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资源很紧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克服强势心理的出现,公共卫生资源既不能因为无偿变得“私有化”,也不能因为我们个别人的强势而滥用,这是全社会公共道德体现和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要收起仇视的目光

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听到过仇视医院的声音,人们对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充满了仇恨,这是为什么呢?他们说,医院的人太黑啦!我想,这一个“黑”字意味深长,包含了太多的意思,这是患者对医院一个总体的评价,何时何地,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为如此的形象呢?

我曾经调查过一些人群,我想知道他们真正对医院不满的地方在哪里?原因很多,但医疗消费过高依然是最核心的问题,这里面有这样几层意思:

首先,多数患者对于就医消费有一个心理预期。比如说患者的心理预期是花3000元,最终花了4000元,这样的结果他们无法承受,他们认为花得多了,对于医疗消费特殊之处,患者并不了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孩子要上学,学校说要收3000元,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变化,就是3000元。但是看病完全不同,如果患者患的是急性阑尾炎,按照急性阑尾炎来治疗医生可以说一个大概的医疗费用,但是,如果患者合并一些并发症,医疗费用就不一样,单纯的阑尾炎和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治疗过程完全不同,费用增长是必然的。患者对于增长的费用没有心理准备,医院的特殊性就在于患者对于这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完全不了解。还有的时候,患者会习惯性地做对比,同样的病,别人花的就没我多,在医学上,一个疾病合并其他疾病是最常见的事情,医疗费用大多数时候要超出患者的心理预期,这是患者对医院不满的原因之一。

其次,患者认为是小病花了大价钱。有个患者跟我抱怨,说他只是一个感冒就花了360元,我看了他的一些病历资料,这位患者是感冒还有支气管感染,并不是他说的只是一个感冒,医生给他做了一些相关检查,还输了一个星期的液,这个治疗和收费是合理的,但是该患者还是有太多的不满,在他看来,别人感冒吃几元钱的药就可以好了,相对于他花费300多元,自然是多啦。此种现象,是患者对医院不满的原因之二。

最后,患者认为花了许多冤枉钱。有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要给医生送红包,作为医院管理者来讲,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但是,由于送红包有极强的隐蔽性,如果患者不讲,院方有时很难发现,我了解过一些患者,他们对送红包有很矛盾的心理,不送,怕医生不精心治疗,送了又觉得这个钱花得心疼,患者在住院期间相互之间容易打听送红包的数目,需不需要送红包,如果最后送了红包,等到病情好转出院的时候,患者或者家属会想起这件事情,当初送红包并非自愿,只是迫于担心和压力才不得不如此,这样的心理为仇视医院埋下祸根,这是患者对医院不满的原因之三。

过分地妖魔化医院,用仇视的眼光和心态来面对医院,这是社会民众心理不成熟的体现,老百姓对医院的一个“黑”字既反映出不满的心理,也体现更多的无奈,医院消费本身就是在身心痛苦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时候还是人财两空,我们奢望普通民众都能够理性地面对过快增长的医疗消费也不切实际。但是,我们还是要呼吁,医院拒绝社会的仇视,理性地面对一些事实。

拒绝仇视,医院应该做好自己,净化自身,杜绝红包,杜绝不合理收费,坚决执行制度,做好宣传,打消患者不送红包就不好好医治的心理障碍,要与患者做好沟通,使其对自身所患疾病有明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不至于因患者不了解病情而产生误解,为医患之间埋下安全隐患。

媒体要正确引导公众视线

作为医院,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评判媒体应该如何去做,媒体说什么、写什么、报道什么,这是媒体的自由,并且我们应该相信,媒体一定有自身的从业规则和道德底线,有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媒体作为一个影响公众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社会机构,在广泛的社会民众当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传播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高度发达的传媒行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对民众思想和视线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在各大报端、各类媒体的显要位置,经常会刊登一些关于医患纠纷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来自何处,内容如何,归根结底最后可以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那就是因为医院的错误,导致了患者的受损。

我们相信,大多数媒体在报道的过程当中,还是能够客观公正,尊重事实。但也有部分媒体为了发泄个人的“私愤”而断章取义,制造错误舆情,误导公众视线,给医院增加压力。

媒体这种“一边倒”的报道形式事实上在当今的医患关系氛围下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敏感,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每天看到的都是医院如何“草菅人命”,如何“道德沦丧”,我们还有谁能相信医院的道德水准、医院的医疗水平。反过来讲,医院真的如此不堪吗?也未必如此,绝大多数患者还是在医院里获得了健康和重生。随着医患积怨的加深,个别媒体一旦抓住医院的把柄便有将其“整死而后快”的偏激心理。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是医患关系的更加紧张,而这种紧张关系的张力越大,越不利于患者的看病就医。我想说,一个好的媒体、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应该成熟而理性,应当关注社会更深层次的东西,关注民生的真正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步前行,如何正确引导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回归到医患关系当中,媒体要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能力,而不是受外力驱使的价值判断力,应当以一个师者的身份把正确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而不能以一种“狭隘”的眼光判断主流的方向。

行文至此,我们并不能说医院的“污点”应当遮掩起来,见不得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理解媒体同情弱者,有为患者“伸张正义”的怜悯之心;也可以理解媒体在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迎合大众的心理。但是,如若把一些并不代表整体性的事例搬出来大肆渲染,图一时之快,解心头之恨,这只能适得其反。

说到底,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从行业机制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诸方面加强和提升,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背景,真正关注民众就医和健康问题,正确引导公众视线。传媒是引领时代前沿的行业,对于时世的把握和认知、分析和判断,应当以一个智者、师者的身份引领大众的眼球,媒体在创造条件、缓解矛盾、营造氛围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希望媒体在医患关系当中扮演一个积极、健康的角色,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是我们所热切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