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再苦也要笑一笑全集
10936600000075

第75章 自信为希望撑起一把伞

只有自信才能将你从绝望的深渊中拉起来,自信的人才会拥有希望。

海伦·凯勒这位名传全球的残疾人,她是靠什么成功的呢?海伦的回答很简单:“自信与希望!”

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听力、视力与语言能力都是正常的。可是,一场疾病后,她变成既盲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上出现了缺陷,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中。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不幸中的万幸,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人。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又贫困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了凸字和指语法,然后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

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的海伦则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着严格的教育。但一个月后,沙莉文女士就能够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沟通了。到底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方法是相同的——信心与希望。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全盲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希望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把她从孤独绝望的地狱中解救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无限能量地发挥,步向光明。

就是如此:两人手携手,心连心,用信心与希望作为“药方”,经过一段痛苦的挣扎,终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开始领悟到了语言的魅力。于是失明的海伦,开始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从此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她是一位真正的由弱而强者。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功人士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若说小海伦没有对生活丧失过希望,那是不确切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破的信心,完成了对绝望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20岁的残疾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在此之前她通过语法、凸字及发声等手段获得了超过常人的知识。

“我已经不是哑巴了!”是她说出的第一句话。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总共写了7本书。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因为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而且还能知道你是一个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她喜欢下棋和用扑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编织来消磨时间。

海伦·凯勒,身为一个三重残疾,她凭着她那坚强的信念,终于战胜自己,体现了自身的强者价值。她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没有成为政界伟人,但是,她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还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而《大英百科全书》称颂海伦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由弱而强者。

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都没有丧失做人的希望与信心,没有在黑暗与寂静中自暴自弃。她克服了一切困难,向全世界投射出了耀眼的光芒。人生感悟

一个残疾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健康人又岂能在困境中轻易放弃,甚至绝望呢?海伦·凯勒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们又为何如此气馁呢?只要我们能培养出她那种由弱而强的自信性格,那么我们也就能像她那样——用自信为希望撑开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