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再苦也要笑一笑全集
10936600000021

第21章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当你觉得你和外在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要改变别人、改变环境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不如改变自己吧!

在《古兰经》有一个生动的故事,穆罕默德曾当着他的信徒说,他有能力移山,只要叫三声“山过来”,山就会过来,然而穆罕默德叫了三声“山过来”,山仍然“不动如山”。于是穆罕默德对信徒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们就靠过去吧!”

山代表客观的环境,人生就是想办法改变客观环境以顺从自己的意志,但大部分是不动如山的时候居多。所以,我们只有改变主观意志,来顺应客观环境,这就是自我的改造,改变环境、改变别人,毕竟比较困难,那不如就改变自己吧!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边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人生如水,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见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的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有人发出这样的口号: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在淘金热中,利维和其他常人不同,利维从淘金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发现淘金人需要结实耐用的工作服。于是,他调整思路,放弃所有人都热衷的淘金事业,立即展开以帆布为布料制成牛仔裤的生产事业,把产品卖给上述众多淘金客,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个人不能时时刻刻都和环境相宜。当环境恶劣的时候,我们不是设法来应付环境,而是设法改变自己,使自己能适应环境。适应和应付不同:适应是让自己去迎合环境,往往是顺着潮流,成为识时务的俊杰。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一句格言早已成了“不讲气节”、“没有操守”的别名。于是志士仁人总不肯改变自己来迁就环境,并且在积极地改造环境,来迁就自己。这样一来,就变成应付环境了。

适应是一种觉悟,应付却是一种手段。为了应付往往不是以真理为前提,而是以利害为前提。眼看目前的难关过不了,就勉强委屈一下自己,以求渡过难关。这样,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个难关渡过去了,就以为天下从此太平,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却不知道如果不能彻底觉悟,彻底改变自己,仍旧是难关重重的。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其实当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时,改变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做人要柔和、谦和,像水一样顺势而为;做事要诚实、踏实,像山一样拔地而起。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路,这样我的一生会截然不同。”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把握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好。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人生感悟

你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它解脱吧。让自由的心灵飞翔,去迎接那绚丽的阳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