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科学博览2
10932500000020

第20章 危及人类的自然环境(1)

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全部消融吗

美国有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冰河和冰帽现在融化的速度,是五千年来最快的,全球暖化再一次敲响警钟。

阿尔卑斯山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不容忽视。据美联社报道,由于欧洲大陆冰层一直在缓慢融化,阿尔卑斯山冰川将在2050年消失殆尽。

奥地利科学家对位于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后发现,山上冰川的体积每年缩小约3%,厚度每年减少约1米。如果照目前速度融化,大部分冰川在2037年前就会消失。

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科学家预测北极冰面自2100年起会在夏季完全融化,那时北极会季节性地成为一片汪洋。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融化,那么80~100年后,北极的海冰将全部消失。南极也已出现冰架崩塌的现象。人类活动已经影响了地球两极的气候变化,而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也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90%以上的冰都在南极,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

中国:全球变暖最大的受害者

英国《卫报》一位资深环境记者称,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该预言得到英美两国科学家的证实,来自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3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不仅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会受到水淹威胁,一些低地国家如马尔代夫还有可能“全国覆没”。

如果全球气温升高趋势不被有效控制的话,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区的634亿人、180多个国家将更频繁地受到飓风、地陷、海岸线侵蚀和海水倒灌等灾害的影响。其中,由于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超过内地,内地人口正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迁移,所以,中国不仅受灾人口多,经济发展受影响也最明显。

除中国外,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印尼也位于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像荷兰、丹麦等国可通过高投入的沿海工程阻止海平面上升,而亚洲国家则只能通过改变人口走向来阻止危机。

该研究报告是对低地国家受气候影响的第一次肯定性研究。国际最权威的气候变化评估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世界气象组织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中国政府参与其中)2007年2月的另一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科学家们首次将全球变暧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可能性从66%提升到90%。

IPCC的新报告主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和适应变化的方法等。报告还透露,到2080年,全球每年将有1亿人受到由海平面上升产生的洪水的影响,洛杉矶和纽约将受到海水上涨和灾害性风暴的双重影响。到2090年,发生在美洲大陆的大洪水将由每百年一遇变为每三四年就发生一次。

闻所未闻的新奇气候

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许多世界局部气候会迅速改变。现有气候可能会消失,变成新奇气候,加大了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和其他生态变化的风险。

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约翰·威廉斯和约翰·古兹巴其以及美国怀俄明州大学的期蒂芬·杰克逊一道,通过利用气候模型和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预期,来预测2100年与现今气候带的不同。他们发现,在最高和最低排放预期下,许多地区将会经受生物群落的全新变化,由于气候改变,现在的雨林、苔原或沙漠地区到2100年将不再有同样的植被。

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预期会上升14~58℃,到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些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到2100年,12%~39%的陆地地表会出现新奇的气候变化,而10%~48%的陆地的现有气候会消失。

新奇气候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不同的是亚马逊和印尼的雨林。除此之处,新奇气候还将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的西部、阿拉伯半岛的东部、美国东南部、印度东部、东南亚和澳洲西部。

消失的气候主要在热带山脉和北极地区,具体有哥伦布和秘鲁安第斯山脉、中美洲、非洲里夫特山脉、赞比亚和安哥拉高地、南非开普省、澳洲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印尼和菲律宾群岛以及一些北极地区。

未来气候变化预示生物多样性面临更多风险,特别是热带地区的生物物种,它们的生存范围会越来越小,越来越不适应温度和降水的起伏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将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有大量未知的困难,包括激烈的气候变化和个别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消失的气候增加了物种灭绝和群落瓦解的可能性,特定气候区的地方性物种会疯狂繁殖,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最突出的地方将是极地和热带山区。像安第斯山脉、中美洲、东南非、喜马拉雅山脉、菲律宾群岛和印尼,其气候消失和气候转型的风险特别大。

他们进一步指出,全球生物多样性不仅受气候变化的威胁,还受栖息地丧失加剧、开采加快和入侵物种冲击效果加大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海洋、气候、生态环境和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海岸线更易受到海浪的侵害,当地的耕作养殖方式也将面临新挑战。

面对北极面临的诸多难题,各国科学家呼吁加强北极科学研究,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并提出应对措施。

首批“气候难民”——爱斯基摩人

香港《文汇报》援引《镜报》消息称,全球暧化,人人受害,住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更是首当其冲。他们居住的极地小岛逐渐缩小,更可能遭海水淹没,居民不得不逃离家园,成为首批气候难民。

美国阿拉斯加的气温过去30年上升了4℃,导致冰川融化,海水上涨,当地的小岛萨里切夫原本长48公里,阔08公里,现面积已大幅减半。美国有报告指,阿拉斯加213个原居民村庄中,有184个遭侵蚀和水淹威胁,600名居民前途未卜。

42岁的村民托尼忆述过往可看见海面近一米厚的冰块,但如今海浪一年比一年大,不断冲走土地,居民还时常遭风暴吹袭。

当地人表示,专家曾经说他们的小岛在5年内便会消失,托尼说冰层太薄,他们一年能捕鱼的时间不多,根本没有钱迁家。迁徙村民估计需要3亿英镑(约45亿美元),但美国政府至今都不愿承担费用,只是提出一个较便宜的方法:把村民安置到不同的城镇。

海洋“打嗝”毁灭地球

研究人员证明,洋底的有害气体已将地球生命毁灭过好几次了。科学家们担心,全球变暖正使得另外一次致命的海洋“打嗝”条件趋于成熟。

6500万年前,来自太空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致使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多数生命灭绝。然而地质学家们发现:在过去5亿年中,还发生过另外4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和12次较小规模的灭绝事件,而在这些事件中,没有发现任何与太空天体相撞的证据。科学家认为,地球自身有可能并很可能将栖居的动物灭绝过。

“杀手”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只需大量阳光和极少量氧气就能旺盛地生长。正是这种细菌释放出硫化氢气体,该气体即使浓度很小也会致命,人们通常将这种气体称为“阴沟臭气”。

细菌增长的原因是,很久以前火山活动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致使海洋升温、氧气散失,有害细菌滋生。当今,洋底的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释放硫化氢的细菌。

气候变暖,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

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主天文台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活动显示,人类活动并未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该天文台研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太阳辐射大幅度和长时间(事实上已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增强所导致。

热带雨林的青蛙美国宇航局在1999~2005年间所观测到的火星气候变暖趋势也证明了俄罗斯科学家得出的结论。目前太阳亮度已进入一个周期性的衰退阶段,但由于地球所具有的热惯性,导致全球变暖的趋势依然在继续。

科学家认为,这一趋势还将持续6~8年,之后,地球将会进入一个缓慢的降温过程,并且在2055~2060年间达到谷底。

科学家对采集自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芯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大幅度波动和气候变暖现象以前也曾多次出现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通过对湖泊底泥的取样、编年、分析,了解几千年、甚至上百万年前的气候与环境演变的历史,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一种自然周期变化的结果,与人类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久的将来,全球气候有可能逐渐变冷。但温室效应有可能延缓这一进程。

销声匿迹的生物种群

热带雨林:蛙声不再如潮

南美和美洲中部地区热带雨林动物消亡的问题尤为突出。研究人员确认,这是全球气候变化惹的“祸”。

从1970年到2000年,波多黎各热带雨林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上升了2华氏度,这对那些对气候敏感的两栖动物影响巨大。在波多黎各附近的岛屿上,17种细趾蟾科动物中的3种已经灭绝,另有7~8种的数量已经开始下降。

青蛙种类的消亡和数量的下降,破坏了生态食物链,对热带雨林影响巨大。

海底世界:珊瑚开始褪色

专家分析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地球自身的征兆。

由于海洋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其酸度增加,削弱了珊瑚形成珊瑚礁的能力。海洋温度只要上升2华氏度,就能导致大规模的珊瑚褪色。

专家认为,如果不对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采取有效制止措施,未来50年海洋温度上升导致的珊瑚礁褪色问题将更令人震惊。不仅如此,还将进一步殃及依赖珊瑚礁生存的百万种鱼和海洋生物。

瑞典北部:扁虱带“病”北上

在寒冷的瑞典北部地区,向来难以存活的寄生吸血虫陆续出现,扁虱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常带流行病病菌的家伙能将病菌传染给人类,目前它正在北欧一些国家沿着海岸线向北爬行。

研究显示,扁虱在近10年内已在多个国家出现,它已从其传统的迁徙地——斯德哥尔摩群岛开始北上繁衍,甚至出现在靠近北极圈的地区。

瑞典疾病控制中心表示,携带致命性病菌的扁虱引起的脑炎病例在瑞典正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发现60例,而目前的病例数量则增加了一倍,2005年瑞典出现了155例。

北极圈内:北极熊面临困境

近年来,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族猎人发现,随着北极圈冰帽的消融,北极熊正在向北方更远的极地迁移。科学家担心北极圈内气候变暧等因素可能会使北极熊在2050年灭绝。

生物学家说,目前北极圈内仅有2万~25万只北极熊,其中60%生活在加拿大境内。一个研究北极熊的国际小组说,在加拿大西部哈德森湾北极熊集中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极熊的数量已下降了22%,美国政府已将北极熊列入濒危保护动物之列。

热带西非:耐旱树木开始让位

在干旱的西非国家,居民们越来越难找到可以加在传统蒸粗麦粉中的调料——羽叶棒状苏木果实。羽叶棒状苏木曾是西非荒原极为常见的耐旱树种,如今似乎也难耐西非的炎热气候。

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是羽叶棒状苏木消亡的主要原因。

北海地区:鳕鱼再临浩劫

数十年来,过度捕捞曾使北海鳕鱼数量急剧下降。如今,科学家担心鳕鱼又将面临气候变化引起的第二次浩劫,气候变暖和正在消亡的浮游生物等问题正威胁着鳕鱼。

据悉,由于欧盟2003年的拯救鳕鱼计划实施不力,目前全球的科学家和渔业代表准备重新制定有关鳕鱼保护的新措施。

鳕鱼大批生物物种的消失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由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名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问题工作组将再次出台有关报告,警示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物理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敦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营企业等方面采取切实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全球变暖令60国面临战争危机

科学家公布的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详细报告,针对全球变暖的破坏性作出了结论:将有超过60个国家因为缺乏土地、食物和水资源而面临战争危机;21世纪中期将有2亿多人口成为环境难民;三分之一的陆地将面临极度干旱的情况;全球三分之一的野生物种濒临灭绝。

据英国媒体报道,面临危机的超过60个国家,主要来自第三世界,这些国家目前就已面临的物品缺乏情况将随着全球变暖更为恶化。目前情况良好的国家——包括欧洲各国、美国和中国——也将面临着这类威胁。即使是那些不直接受到影响的国家也将受到大规模“环境难民潮”的威胁。

英国内务大臣约翰·雷德表示,全球变暖间接导致了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大屠杀。水资源问题被认为是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戈兰高地上有许多重要的泉眼、河流和加利利湖,而约旦河西岸地区则是重要的含水土层。

报告由全球2500名顶级科学家耗时6年撰写而成。

在科学家呈交给政府代表的初稿中称,全球变暖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来得快。在未来20年内,拉丁美洲将有数千万人口、非洲将有数亿人口缺水。到2050年,亚洲将有数十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是亚洲大陆上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但是这些冰川2035年就会全部融解,此后将威胁到7亿人口的生命。在欧洲,2050年时阿尔卑斯山会失去70%的山顶积雪。

温室效应减缓有新招

麻省理工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只要在合适的地方选建发电厂,就可能将发电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这些二氧化碳会天然形成微小的泡沫,安全地储藏在多孔盐水层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最终溶入盐水,其中的一小部分会形成岩石中诸如铁和碳酸镁这样的矿物质。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并储存在地下可有效缓解全球变暧的趋势。但是碳储存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是被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会通过废弃的油井或者地层裂缝重新回到大气中。

近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担心很可能是多余的。

科学家们一直在考虑至少三种储存二氧化碳的地方:废弃的油井和天然气田,不再有开采价值的煤层,深海盐碱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