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10931400000016

第16章 我看邵氏

大陆影迷只有一种途径认识邵氏电影,那便是去买光盘。所以,大陆影迷和香港年轻一代观众都一样,只能在电视上重温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邵氏电影的黄金岁月。邵氏DVD由二〇〇一年重新修复推出第一批至今,转眼已过七个寒暑。踏人〇八年春天,七百多部电影已全部出土。由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到《貂婵》,对有兴趣研究香港电影(不等同“港产片”)的人来说,这个流人民间的片库提供了大量追溯香港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材料。我不会说“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相反,很多小时候惊为天人的名片在今天看来,原来是某种“单恋”:青山看我多妩媚,只可惜我看青山已经不外如是。但既然收集七百多部邵氏电影的DVD总算在这个春天大功告成,接下来便是以它为题材写点什么。

以前觉得印象深刻,今天却心生尴尬,问题当然不是出在电影本身。电影和舞台剧不同,它的内容经过千万次放映都不会因时间改变而有异,证明改变的是我们。时代不同了,经历比以前多了,科技更进步了,无一不使人对同一出电影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七百多部电影逐一看下来,是让一格格菲林铺成的黄砖路把我们从现实带到幻境中去,再由我们靠自己的力量从幻境回到现实里来。

邵氏电影如是等同我的“绿野仙踪”,或,它是我的Wizard ofOz-成长大法师。须知道它的全盛时期跨过香港政治局势动荡的年代,还是十分懵懂的我,在它的片厂世界里找到各种梦想中的自己,包括文艺少年/少女、武侠天地间的骑士游侠、歌舞片与罗曼史中的欢乐青春。而在长大成人后与这些“自己”重逢所带来的尴尬,正是在于他们几乎全都是刻板角色,没有几个拥有生命和灵魂。

但在七百多部邵氏电影中到底有着那么一部“荒岛电影”——如果只能从中挑一,从而印证我对那年代的自己不是完全唾弃,我庆幸李翰祥导演的《粱山伯与祝英台》依旧历久弥新。而且当年“莫明其妙”红了粱兄哥的这部“经典”,重新出土后总算让饰演祝英台的乐蒂获得平反——是她,证明一个时代的过去,是因为人们乐于看见浮夸而失去感受气质的能力。

2008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