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知识百科2
10931300000016

第16章 日常饮食中的宜与忌(5)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酪蛋白的含量约占蛋白质总含量的83%,牛奶中加入钙粉,牛奶中的酪蛋白就会与钙离子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

在加热时牛奶中的其他蛋白也会和钙结合发生沉淀,所以牛奶禁忌加入钙粉。

3.牛奶与酸性食物

酸性饮料易把牛奶中的蛋白质“点”成牛奶“脑”,使之凝固成块,反而不易吸收。

所以牛奶中不宜加酸性饮料,如酸梅汤、橘汁、柠檬汁等。同样,在冲食奶粉时也不宜加酸梅晶、山楂晶等作为调味品。

4.牛奶与橘子

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遇到橘子的果酸便会凝固,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因此在吃橘子时不宜喝牛奶。

如果在饭前或空腹时吃橘子,橘子汁中的有机酸会直接刺激胃壁的黏膜,从而引起胃炎或胃蠕动异常,同时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5.牛奶与巧克力

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巧克力被确认为能源食品,含有草酸。如牛奶与巧克力同食,则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就会结合成草酸钙。

若长期食用,可造成头发干枯、腹泻,出现缺钙和生长发育缓慢等。因此,牛奶与巧克力不宜混吃和同食。

6.牛奶与果汁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果子露属酸性饮料,在胃中能使蛋白质凝固成块,从而直接影响人对蛋白质的吸收,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出现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

如果要吃酸性水果或喝橘子汁等,应在饮用牛奶1小时后进行。单独饮用果子露,不但不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而且还可以预防便秘。

7.牛奶与药物

有的人在服药时,不用开水送服,而用牛奶送服,这是不对的。

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铁,而钙、铁能与某些药物,如与四环素、红霉素等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的盐类,使药物难以被胃肠吸收,有些药物甚至会被这些离子破坏,这样就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疗效。

8.牛奶与酒

奶味甘微寒,能补虚润肠清热解毒,白酒甘辛大热,能散冷气,通血脉,除风下气。性味功能皆相左,所以不能同食。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分析,乙醇有抑制脂肪氧化、分解和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它可使脂肪在肝脏中蓄积,从而诱发脂肪肝的形成。而奶类多含脂肪,若与乙醇合饮,更促使脂肪向肝中流入量增加。

另外,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甲醇、醛类、铅(由蒸馏污染)等,其中醛类是有毒物质,如甲醛是细胞原浆毒,能使蛋白质凝固。而奶类蛋白质含量很高,所以如果酒类和奶类合饮,不仅降低奶类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害健康。

8.牛奶与醋

醋中含醋酸及多种有机酸,牛奶是一种胶体混合物,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而且其本身就有一定的酸度。

当酸度增加到等电点4.6以下时。则发生凝集和沉淀,不易被消化吸收。肠胃虚寒之人,更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古人才有“奶与酸物相反”的说法。

所以,饮用牛奶或奶粉,不宜立即进食醋制食物。

二十七、与酒相克的食物

1.酒与咖啡

有些人喜欢喝完酒后,再喝几杯咖啡。实际上,酒与咖啡同饮,是违背科学的。

因为酒精能毒害人体的一切细胞。一个人如果饮用75~80毫升的酒精,便会发生中毒,饮用250~500毫升的酒精就能致死。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适当的饮用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而饮用过量,同样可引起中毒。

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会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能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许多倍,甚至会危及生命。

酒与咖啡不可同饮,即使酒后要喝咖啡,也要间隔2~3个小时。

2.糖与酒类

糖类味皆甘,甘生酸,酸生火。饴糖、红糖尤甚。酒类甘辛大热,故酒与糖不宜相配,久则生热动火,有损身体。

现代营养学认为,乙醇能影响糖的代谢。这是由于乙醇氧化形成过剩的还原辅酶工,从而使三羧酸循环受到抑制,导致血糖上升。吃糖时饮酒,影响糖的吸收,另外容易产生糖尿。

3.酒与辛辣食物

酒性本为大辛大热,芥及辣物又皆属热性,刺激性较强,二者同食,不亚于火上加油。生火动血,贻害无穷,平素体征阳盛阴虚的人更不宜同食。

另外,凡是辛辣动火之物,都会刺激神经扩张血管,更助长酒精麻醉作用,使人疲惫萎软,所以二者不可同食。

4.啤酒与腌熏食物

腌熏食物中多含有机氨,有的在加工或烹调过程中产生了多环芳烃类,如笨并芘、氨甲基衍生物等,常饮啤酒的人,血铅含量往往增高。铅与上述物质结合,有致癌或诱发消化道疾病的可能。

5.啤酒与汽水

汽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啤酒中也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啤酒中兑入汽水后,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如果饮酒过程中稍有醉意,再兑上一杯汽水,醉意会更浓,所以二者不能同饮。

6.白酒与啤酒

啤酒中含有人体需要的17种氨基酸和10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含量较多,并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所以,常饮啤酒会有健胃、消食、清热、利尿、强心、镇静的功效。

啤酒是低酒精饮料。但是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如果与白酒混饮,可加重酒精在全身的渗透。这样,对肝、肾、肠和胃等内脏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危害,并影响消化酶的产生,使胃酸分泌少,导致胃痉挛、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等症,同时对心血管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7.酒与核桃

据宋·马志《开宝本草》记载:“饮酒食核桃令人咯血。”可能是因为核桃性热,多食生痰动火,而白酒也属甘辛大热,二者同食,易致血热的缘故。特别是有咯血宿疾的人,更应禁忌。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患者,饮白酒即可引起咯血,不与核桃共食,亦可致病。

8.白酒与韭菜

白酒甘辛微苦,性大热,含乙醇约60%左右,1克乙醇在体内燃烧,产热7100卡,乙醇在肝内代谢,嗜酒者可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

酒性辛热,有刺激性,能扩张血管,使血流加快,又可引起胃炎和胃肠道溃疡复发。韭菜性亦属辛温,能壮阳活血,食生韭饮白酒,就像火上加油,久食动血,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倍注意。

饮食习惯

一、不宜吃汤泡饭

人体在消化固体状食物时,咀嚼的时间越长,唾液分泌量就越多,越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也越有利于减轻胃肠的负担。

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里稍加咀嚼就咽进胃里去了。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充分刺激,唾液分泌得很少,使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也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了,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不能充分地得到消化和吸收。日子长了就会引起胃病。

二、切忌吃饭时训孩子

有不少父母,往往在吃饭时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对孩子是有害的。

首先,孩子边哭边吃,饭粒、碎屑和汤水很容易在抽泣时跑到气管里,给孩子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其次,在孩子受到训斥前,本来有着旺盛的食欲,但突然受到大人的责备,由于强烈的外界刺激,使食欲可能消失,唾液分泌骤减,甚至停止。这时孩子吃的饭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食团不润滑,尤其是吃坚硬粗糙的食物时,很容易划破食管,破坏胃肠壁黏膜层,引起严重炎症。

此外,如果孩子受到大人的训斥、打骂,则吃进胃里的食物也不会充分消化。这不仅降低其吸收率,而且未被消化的食物,还会增加肠道食物的腐败,产生毒性物质,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可导致疾病。

三、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

吃饭时,几乎全部消化器官都活动起来。消化液大量分泌,血液也会集中到消化器官里去。如果边吃饭边看电视,大脑活动就需要供应大量的血液,使消化器官活动受到影响,妨碍食物的消化。

另一方面,因为一部分血液已经流入消化器官,看电视时大脑血液供应就会不足,时间长了会感到头晕眼花,结果是电视没有看好,饭也没吃好。

四、早餐不宜起来就吃

人在睡眠时,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消化器官却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渐渐进入休息状态。

一旦早餐早吃,势必会干扰胃肠的休息,使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的状态,扰乱了蠕动的肠胃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