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10927300000029

第29章 唯物义理故事(29)

意思是只需征讨而不必实战,就可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人们用它形容兵威强大。

此典出自《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谏曰:‘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又见《周书·武帝纪下》:召大将军以上于大德殿,帝曰:‘太祖神武膺运,创造王基,兵威所临,有征无战。唯彼伪齐,犹怀跋扈。虽复戎车屡驾,而大勋未集。朕以寡昧,纂承鸿绪,往以政出权宰,无所措怀。自亲览万机,便图东讨。恶衣菲食,缮甲治兵,数年已来,战备稍足。

而伪主昏虐,恣行无道,伐暴除敌,斯实其时。’”

公元6世纪30年代,统治中国北部的北魏王朝瓦解,形成东魏和西魏两个封建割据政权。后来,东魏改齐,西魏改周——后人称它为北周。

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四年秋季的一天,宇文邕在大德殿召集大将军以上文武大臣议事,他说:

“太祖神勇英武,堪当天命,创造了本王朝的基业,大兵所到之处,只需征讨,不必实战,就能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只有东魏,伪称齐王朝,飞扬跋扈、与我为敌。

虽然我朝屡派大军讨伐,却不能成就大业。

寡人愚昧,心中有愧地继承祖先的基业。在这之前,朝政一度掌握在权臣之手,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自从我亲自料理朝廷各种大事以来,就计划向东进兵,讨伐伪齐。

减衣缩食,修缮武器,训练士兵,经过数年的准备,战备比较充足。而伪齐的君主昏庸暴虐,横行无道。我朝要讨伐暴君,根除祸乱,眼下正是大好时机。”经过了很多次苦战,宇文邕最终在建德六年灭齐。

羽毛未丰

“羽毛未丰”比喻年轻人没有轻验,缺乏本领自立。也可以引申来形容职位低微的人,拥护他的人尚不多,势力薄弱,一切还要需依托他人,不能独自单飞。

此典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战国游士苏秦,是个有才干的人,他用连横的策略去说服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边有马蜀和汉中的富饶;北胡地有皮革和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和函谷的要寨;并且土地肥沃,人民富有,兵多将广,地广物博,积蓄丰富,地势又利于攻守,因此可以说得上是天然的宝库,天下的雄国。并且再加上大王贤能,士民众多,假如能够惠王把兵士训练起来,必然可以兼并诸侯,吞灭天下,自己称帝的,我诚心地把这些好处向你说明,请大王思考。”

秦说:“我听别人说过:‘羽毛未丰,不可以高飞;法令未成,不可以诛罚;道德没有博大,不能叫百姓去战争;政教不顺民情的,不可以烦劳大将。’现在你很诚意的,不远千里而来,辛苦地来指教我,我也很感激你,可是你所说的,还是让我再慢慢考虑吧!”

遇事生风

“遇事生风”形容好事的人,遇到一些小事端就兴风作浪,把事情扩大,从中渔利。

此典出自《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壮蜂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

汉朝,涿郡人(今河北省涿县)赵广汉,初时在郡里作小官,他办事认真廉洁,升京兆尹。那时候,正好遇到汉昭帝去世,京城新丰县的京兆官杜建负责管理昭帝的陵园。杜建交游广阔,他和朋友一起利用职权做着非法的事。

这事被赵广汉知道了,于是便暗示杜建改变作风,可是杜建却置若罔闻,于是赵广汉便将他们逮捕,事情发生后,京城里的达官贵人都来求情,赵广汉向来讨厌这种贵人们一贯为非作歹,包庇坏人的丑恶行径,为了防止更多的麻烦,就将杜建杀了。

京里的达官贵人于是都对赵广汉望而生畏。

汉宣帝时,由于他不畏权势,一心为国,很得宣帝重用。他爱用新进的世吏子孙,这些年轻人爱逞一时之气,碰到一点事就将它扩大到没有回转的余地。最后,赵广汉还是被贵戚们害死了。

债台高筑

“债台高筑”形容欠债很多,无力偿还或形容负债累累。

此典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分为二周,有逃债直台。颜师古注:周赧王负债,无以归之,主迫债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春秋时期,楚考烈王听说信陵君打败了秦军,就想起平原君和毛遂请他当合纵抗秦的纵约长的事来。他怕秦国,不敢答应,后来受不住毛遂的逼迫,他才叫春申君带着兵马去抵抗。如今想起来觉得非常惭愧。过了几天,春申君带着军队回来,一点儿功劳也没立下。考烈王叹息着说:

“赵公子所说的合纵计策实在不错,可惜我们没有像魏公子那样的大将。”春申君一听,非常羞愧,可是他心里还有点不服气。他想:“我学着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的派头,收养了不少门客,怎么会跟不上他们呢?真怪!”于是他厚着脸皮,对考烈王说:“上回不是赵公子他们公推大王为纵约长吗?如今秦国打了败仗,失去了威风。大王这时候就该掌起纵约长的大权来,连忙派使者去约会各国,如果能够得到周天子的同意,就可以借着他的号令去征伐秦国。如果大王能这么做,就比齐桓公、楚庄王的功业大得多了。”考烈王经春申君这么一鼓动,又引起了当霸主的瘾来。

马上就派使臣们到成周去请求周赧王下令征伐秦国。

周赧王一向软弱无能。虽然挑着个天王的旗号,其实,他还不如列国里最小的诸侯呢。

真正被他管辖的土地不过几十个县。并且连这么个小小的天下,还被分成两半。

河南巩县一带叫东周;河南王城一带叫西周(平王东迁的时候把镐京叫西周,洛阳叫东周;到了周赧王的时候,这当初的东周又分成了东、西两周)。东周由东周公治理,西周由西周公治理。不仅各自独立起来,时常还要互相讨伐。而天子只是个高高在上的傀儡。他就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太爷,无权无势,受着晚生下辈们的欺侮。这还不算,连那最小的一些房产也被两个管家分别霸占了。

周赧王就是这么个老太爷。受了西边管家的气,就跑到东边管家那儿去住几天;受了东边管家的气,就跑到西边管家那儿去住几天。现在,周赧王正住在西周,西周公总算还养活着他。

周赧王接见了楚国的使臣,兴奋得差一点儿掉下眼泪来。他正在恼怒秦王欺负他,三番五次地想打通三川来抄他的老窝。如今有这么个远房的孝子贤孙替他打抱不平,他怎么会不答应呢?于是他立刻用天王的名义让楚国去约会各诸侯。

周赧王把楚国的使臣们打发走以后,叫西周公准备出兵,跟着各国一块去征伐秦国。西周公把西周的兵马集合起来,东拼西凑好容易把军队拢在一起,计算了一下,老老少少,一共还不到六千人。

这哪像话呢?白起一个晚上杀死的赵国投降士兵就有四十五万。这六千多人能做什么事?但不管怎样,出去替别人壮壮声势也是好的。于是,周赧王和西周公就决定把这六千人送出去加入合纵抗秦的阵营。

六千人集合起来,就发生了几件难事:第一件,那些破旧的兵车需要修理;第二件,拉车的马不够;第三件,人和马吃的粮草还没有着落。库房里拿不出这笔打仗的费用来。老太爷皱着眉头,抓耳挠腮急得差点儿要哭出来。最后,还是那个管家西周公想出一个借钱的方法来。周天王就向那些富裕的商人、地主去借钱,给他们立字据,并向他们讲了这次借钱是作为军饷用的,等到打仗回来,拿战利品作为担保,连本带利一起归还。这个新方法果然引起商人、地主们的兴致来。

有钱人愿意放账的还真不少。军饷、军费很快就准备好了了。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带了六千人马到了伊阙,于是就在那儿驻扎下来等候各国诸侯的大队人马。可是韩、赵、魏三国刚跟秦国打了仗,元气还没恢复,并不具备出兵的力量。齐国跟秦国向来很不错,而不愿发兵。只有燕国和楚国派了几队人马来。

这回合纵抗秦的计划就算吹了。他们只好无功而返了,西周公也只好原封没动地带着他那六千人马回城去了。

周赧王出了兵,一仗没打,什么东西都没得着,军饷却全耗费完了。这回的买卖连老本全赔在里面。那些债主拿着字据在宫门外向天子要账。要账的要不着钱,也见不着欠账的,哪能答应呢?

就连吵带闹地嚷开了。羞得周赧王面红耳赤。跑又没处跑,躲又躲不了。他不得不跑到高台上去躲账。自那以后,人们就将那座高台,称为“避债台”。

彰明较著

“彰明较著”形容极其明显的事。

此典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姿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犬大彰明较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