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10927300000015

第15章 唯物义理故事(15)

典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辕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李广是汉代的名将,在抵抗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他擅长骑射,十分勇敢果断,常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曾经打败过多次匈奴的入侵。匈奴的将士对李广又惧怕、又敬佩,称他为飞将军。

有一年,匈奴入侵上郡,皇帝派朝廷内官跟随李广出兵抵抗。

内官几十名骑兵发现三个匈奴骑兵,就向他们进攻。三个匈奴兵用箭射他们,把几十匹马全射倒了,还伤了一个内官。余下的人都跑来找李广。李广知道这三个匈奴人一定是神箭手,于是就亲自率领百骑去追赶。

李广张弓放箭,射中二人,活捉一人。这时李广士兵发现迎面山上有匈奴的几千骑兵,正在观察动静。汉兵见敌人那么多,自己才一百多人,非常惧怕,纷纷要求逃走。李广制止说:“谁也不许动!我们离营地几十里路,假如现在撤回去,匈奴骑兵追赶我们,我们就全完了。我们不动,匈奴会以为我们是诱兵之计,一定不会贸然来追。”李广命令下马解鞍,就地歇息。匈奴果然没敢来追。半夜时分,匈奴害怕汉军设有伏兵,就悄悄把骑兵带走了。李广平安地回到了营地。

还有一次,李广出雁门关迎战匈奴,因敌兵太多,汉军败退,李广被匈奴俘虏。

匈奴首领单于知道李广是汉朝名将,下令说:“要李广活着来见我!”匈奴骑兵用两匹战马拉成一个网袋,托着李广。李广当时有伤在身,无法行动。匈奴兵看守也就放松了警惕。

李广在两马之间的网袋上躺着,一动不动,佯装死去。行至十几里时,李广突然跳起,推倒身旁马上的看守,跃上马背,往南飞驰。匈奴一百多个骑兵急忙追赶,李广举弓射杀,最后逃回汉营。可是朝廷说李广损兵折将,又当了俘虏,罪当斩首。

后来他花了大量的钱,才算赎回性命。

李广待人和气,对部下和士卒很友爱,每次得了封赏,都分给士卒享用。因此大家愿意跟他去作战。

李广为汉朝抗击匈奴,作战几十次,建立大小功劳无数次。然而却得不到朝廷重视,升官加爵都没有他的份。李广的堂兄弟李蔡,能力不如李广,声望更在李广之下,一开始是和李广一样做着小官。可后来却官位升到丞相。李广对这些很烦恼,常与朋友说:“我李广不比别人差呀,为什么论功行赏都没我的份呢?还是我的命运不佳呀!”后来,李广六十多岁时出征匈奴,由于受到排挤和挫折,他自杀而死。

《史记》上在列举了李广的功绩后,评论李广说:“可惜他这个天下无双的名将啊,由于命运不好,得不到封赏呀!”

风餐露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劳顿或野外生活艰苦。

典出自宋代苏轼《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又见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

元朝末年,有一个十分磊落的人名叫王冕,他七岁上死了父亲,仅仅他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到村学去读书。他只读了三年书,就因生活所迫去给隔壁的秦老爹家放牛。在放牛期间,秦老爹给他的点心钱,他一个也不用,积攒起来买书。每天,他都是一边放牛,一边用心苦读,这样过了三四年,他就学到了许多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有一天,王冕坐在草地上,看见湖里十来枝荷花清新欲滴,非常好看,便下定决心要学会画荷花。于是,他用积下的钱托人买胭脂铅粉,学画荷花。初时,他画得不好,画了三四个月之后,那荷花样子颜色无一不好,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是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从那以后,他以会画荷花而远近闻名。

知县得知王冕画荷花的技艺出众,便要王冕给他画二十四幅花卉,王冕本不想画,但碍于秦老爹的情面不得不给他画了。

之后,知县为讨好老师危素,差人下乡要王冕去县衙一会,王冕因鄙视官场生活,根本不去。过后,知县又亲自下乡来请王冕,王冕一直避而不见。因为这,秦老爹抱怨道:“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

王冕回答说:“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力,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与他结交?”接着王冕又对秦老爹说:“今知县回去,必然会设计陷害我,我打算外出躲避几时,请秦老爹代为照顾我的母亲。”秦老爹道:“你放心,一切包在我身上。”于是王冕拜辞了母亲和秦老爹,洒泪离别了家乡。

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路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半年后,危素回朝当了官,那时知县也升任去了,王冕才得以回到家乡。

风中残烛

“风中残烛”形容老年人衰退三竭,在世不久。“风中残烛”亦作“风前之烛”或“风烛残年”,比喻年老体衰,朝夕不保。

此典出自刘因,字梦骥,元时初年睿城(现在河北省容城县)人。他非常聪敏,并且肯下苦功读书。著作有《静修集》、《四书集羲精要》等。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一向对母亲很孝顺,长大以后,曾经在朝廷任右赞痒大夫。后来他因为母亲生病,就辞去了官职,回家侍奉母亲。

没多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却不愿意再去。有人问他干吗要放弃做官的机会,他回答说:“我母亲已经九十岁了,好比是‘风中残烛’,怎么可以远去贪图一时的富贵呢?”

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表示身体衰老,不能再有所作为。

也可用以感叹光阴似箭,人已老去,难以有所作为。

此典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与余善。”

西汉有一个老臣,名叫冯唐。他因孝顺而有名,被推举为朝廷郎中令管辖下的中郎署署长,辅佐汉文帝。有一次,汉文帝乘辇(当时是用人拉的车子)经过郎署,看到冯唐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客气地称他为“父老”(老者的通称),问他家住哪里?

是怎样来做郎官的?等等。冯唐虽然年迈,但是挺富有朝气,敢于直言劝谏,批判当时法制。文帝对他有时生气,有时喜欢,居然任他为车骑都尉,管理京师地面和各地方政府的车战之兵。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景帝任冯唐为楚相,后来又免了职。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武帝下诏访求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冯唐又被举荐上来了。冯唐那时候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再就任官职了。汉武帝就任用冯唐的儿子冯遂为郎官。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同《史记》

的作者司马迁是好朋友。

凤鸟不至

“凤鸟不至”用以感慨生不逢时,无法实现抱负。

此典出自《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传说在舜的时代和周文王的时代,出现过一种神鸟(即凤鸟),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那时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上古伏羲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着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

将要出世。

春秋时期的孔子,对这些传说他是非常相信的。他空有满腹经纶,不被君主重用,所以不免满腹牢骚,他认为春秋时期的形势并不那么好。他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完了!”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比喻人交了好运,心思也灵敏了;人遭了祸患,神志也愚钝了。

此典出自宋代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吴参政少以学究登科,复中贤良,常草制以示欧阳公,称之,因戏曰:‘君福至心灵。’”

五代时期,军人专横,把百姓的生命、财产都当做小草一样,凡改朝换代或攻下一城,就允许士兵抢劫杀掠几天,以为“奖赏”,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年,刘知远建立了后汉王朝,做了皇帝。他也打算按老办法,搜刮京城老百姓财产“赏军”。他的李皇后就劝阻道:“你刚刚登上皇位,还没有给百姓一点点好处,就夺取他们的生活来源,不知多少人家会因为这家破人亡,这不是新皇帝应有的行为。

我的意见是,把皇宫里全部财产都拿出来劳军,虽然不多,可是军人和老百姓都不会有怨言了。”刘知远听从了皇后的建议,所以,所有的大臣、将军、士兵都为刘知远的慷慨行为所感动。老百姓本来整日提心吊胆,因此店铺和住宅都关门闭户,京城如同一座死城,听到刘知远下令保护民众安全,全城欢腾,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后汉王朝因此迅速巩固起来。

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评价此事说:“刘知远听从妻子的忠告,正是‘福至心灵’;而以前后唐庄宗皇帝听从妻子的谗言,杀了忠臣郭崇韬,真的是‘祸来神昧’。”

釜底游鱼

“釜底游鱼”指锅里的鱼,难以久活。人们用它比喻即将死亡的事物。

此典出自《后汉书·张纲传》:“婴闻,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今闻明府之言,乃婴等更生之辰也。

既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纲约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婴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汉顺帝派使者巡视各地的政风民情。朝廷御史张纲(字文纪)上书直谏,说大将军梁冀等人胡作非为,必须对他们以严惩。

当时,广陵张婴等人聚众造反,朝廷无力征讨。大将军梁冀想借机陷害张纲,建议任张纲为广陵太守。张纲到任之时,只带将吏十多人,来到张婴的营地,对他进行安抚,劝他归顺朝廷,使张婴备受动。

张婴哭着说:

“我是荒远地区的蠢人,很难与朝廷沟通。

只是因为忍受不了贪官污吏的侵凌和欺压,才聚众起事,苟且偷生。就像锅里的鱼一样,活不了多长时间啊。您是一个开明的太守,听了您的这番话,我觉得自己有了再生的机会啦。但是,我们起兵闹事,已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我担心放下武器后,被朝廷捉拿杀掉。”张纲对于发誓,让张婴放下心来。张婴很感动,辞别张纲,回到营地。第二天,带着将士一万多人和妻子儿女,把自己绑起来面见张纲,并下决心归顺。

负郭穷巷

“负郭穷巷”的意思是指贴近城根的冷僻小巷。后指称贫寒之士所居住的地方;也可用来比喻人有才学,为人器重。

此典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汉朝文帝时期担任丞相的陈平,在少年时代家里十分贫穷,连媳妇都娶不上。巧的是,他的家乡户牖有一个富裕的张老大娘,张老大娘有一个孙女,嫁了五次人家,丈夫都死了,男人们视她为不祥之人,都不敢娶她。而陈平却想娶她为妻。有一次,城中某家死了人,陈平在丧家伴灵和料理杂事。因为他很贫穷,所以早到迟退,希望多得些报酬。张老大娘在丧家见到陈平,很看重他。陈平为了给张老大娘留下个交谈的机会,有意走得很晚。张老大娘跟随陈平到他家里观看,他家住在贴近城根的冷僻小巷,以一张破席子当作房门,可是门外却留下了不少长者车辆的辙迹。张老大娘回家对儿子说:“我想把孙女嫁给陈平为妻。”儿子说:“陈平贫穷,又不肯做事,全县的人都笑话他,你为什么要把孙女嫁给他?”张老大娘说:“哪有像陈平这样洒脱的人,会一辈子穷困呢?”后来,她最后真把孙女嫁给他了。

负郭无田

“负郭无田”表示家中没有产业。

此典出自《史记·苏秦列传》:“使吾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战国时,东周洛阳有个人叫苏秦,字季子。他一直穷困潦倒,连自家兄弟、妻子、嫂子也瞧不起他,对他十分冷淡。

后来,苏秦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他的“合纵”之说,即让六国缔约,合力抗秦。

六国的君主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封他为相,为纵约长,主持联合抗秦的事务。

当苏秦任六国之相,北上向赵王复命时,路过故乡洛阳。一路上车马众多,声势显赫,各路诸侯都以王侯之礼派遣使者相送。连周宣王听说后也感到十分恐慌,马上派人清扫街道,并派人到郊外慰劳。

苏秦衣锦还乡,一家人见他如此威风,都对他刮目相看。以前对他冷淡倨傲的兄弟妻嫂等人,现在变得毕恭毕敬,连抬头与他正视都不敢,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跪在地上服侍他。

对比从前在家里的待遇,苏秦感叹地说:“同是一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他,贫贱时亲戚就鄙视他。更何况一般的人呢!”想到正是由于贫困,才促使他努力奋斗,终于成功,于是,他又庆幸道:“如果当初我有靠近洛阳城郭的两顷良田,便会安心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那么,我又怎么会有今天,又怎么能佩上六国相印呢?”

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本指夫妻已经离婚后,不容易再言归于好;后人更把它引申出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再挽回。

此典出自《野客丛书·心坚石穿覆水难收》:“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之,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朱买臣,是汉朝时吴县人,家里很穷,喜欢读书,不愿意从事生产,每天只好到山上砍些柴来卖,来以维持生活。买臣挑着柴在路上走的时候,一边还读着书,他妻子以为他在唱歌,屡次阻止他,朱买臣越发大声的读起来。后来他妻子嫌他贫穷,就要和他离婚。朱买臣笑着说:“我到了五十岁时,一定会富贵的,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你已跟我苦了这么久,再等几年,等我富贵以后,来报答你吧!”他的妻子气愤地说:

“像你这种人,到最后一定会饿死在沟渠里,哪里还想富贵呢?”坚决要离婚,朱买臣留不住她,便让他走了。后来朱买臣真的当了会稽太守,去上任时路过吴县,吴县县官为了迎接他,叫民夫打扫街道,朱买臣的妻子这时也一起在打扫,她看见朱买臣富贵起来,要求复婚,朱买臣拿一盆水泼在马前,对他已离婚的妻子道:“你能够把这盆覆水收回来,我就同意和你复婚。”

覆水是难收的,她遭了朱买臣的拒绝,羞愧和悔恨交加,竟自缢而死。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比喻宫廷势力倾轧、争斗不停的现象。

此典出自《旧唐书·文宗纪下》:“时李训、郑注谋诛内官,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请上观之。内官先至金吾仗,见幕下伏甲,剧扶帝辇入内,故训等败,流血涂地。”

唐文宗(李昂)时期,朝廷内部各种势力明争暗斗,朝政十分混乱。公元832年,唐文宗罢免宰相牛僧孺,任李德裕为宰相。李德裕得势,排斥李宗闵朋党,宦官势力多少有些削弱。公元834年,唐文宗得中风病,枢密使王守澄推荐郑注诊治,郑注竟成了唐文宗的宠臣。王守澄又荐举一个叫做李训的佞人,唐文宗认为他是奇士,要用作近侍官,宰相李德裕坚决阻止,唐文宗不听。王守澄、李训、郑注憎恶李德裕,让唐文宗召还李宗闵为宰相,斥逐李德裕出京。李宗闵得势,排斥李德裕朋党,官员调动不停,朝廷也因为这个而不得安宁,唐文宗束手无策,只好感慨地说,除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唐文宗想除掉宦官的势力。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他将心事密告李训、郑注。二人认为有利可图,都答应以诛宦官为己任,替唐文宗出谋划策,唐文宗任郑注为凤翔节度使,李训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