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宫廷史速读
10926700000046

第46章 孝庄文皇后

这是一个在史学界较为熟悉的深宫故事,对于满清王朝来说又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的。但鉴于许多读者知道这件事又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因此有必要在这本书中谈谈这个问题。本书的主旨是对大家熟悉的东西尽量从略,而对大家不大熟悉又极想了解的后宫生活尽可能真实、生动地记述给读者。

清开国英雄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的一次大战中受伤身亡,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王位,国号后金,年号天聪。这时的后金基本上囊括了山海关以外的整个东北。十年后的公元1636年,后金改称清,年号为崇德,皇太极为清太宗。太宗纵马疆场,南征北战,为满清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宗朝一位最显赫的人物是太宗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最初封为贝勒。天聪二年,太宗攻伐察哈尔多罗特部,多尔衮破敌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天聪三年,多尔衮自龙井关进军明营,和贝勒莽古尔泰攻下汉儿庄,在广渠门大败明将袁崇焕,并在蓟州全歼山海关援兵,一时声威大震。崇德元年,多尔衮晋封为睿亲王,其实力和声望几乎可以与太宗皇太极比肩。

崇德八年,太宗去世。宫中围绕着皇位继承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险些大打出手,兵戎相见。争夺最激烈的是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之间的明争暗斗。最后,达成妥协,共立太宗年幼的儿子福临即位,是为清顺治皇帝,时年六岁。朝政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佐,但实际上,拥有两白旗雄厚实力的多尔衮渐次取得了统治地位,进而独有天下,俨然为一代皇帝,以至能自由地出入宫禁。尽管当时的辅政誓词言之凿凿:“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天地是谁?是空的,谁也不能谴,只有实力。

外朝的斗争由激烈渐次平静,最后归于多尔衮的统治之下。宫中则由太宗孝庄文皇后主持。孝庄文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死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终年75岁。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来自蒙古科尔沁部,是贝勒寨桑的女儿。天命十年,其兄吴克善台吉将她送到后金,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时年13岁。

孝庄文皇后先后生下了三个女儿:固伦雍穆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封她为永福宫庄妃。两年后,生皇九子福临。福临在多尔衮等拥立下,即皇帝位,博尔济吉特氏尊为皇太后。康熙即位后博尔济吉特氏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去世后谥孝庄,因此,史称她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精明能干,工于心计,颇有智谋。太宗皇太极暴病身亡时她曾痛不欲生,想以身殉情,但念及子女尚幼,便决意抚育和保护子女。年方六岁的儿子福临即位,她更加看出了宫廷争夺皇权的险恶,便不惜一切,竭尽心力地保护自己的女儿和幼年的皇帝。福临是折中妥协的产物。福临即位,并不能阻止多尔衮独有天下的野心。

福临即位之初,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进奏多尔衮,请他废掉年轻的皇帝,自立为帝。密奏不胫而走。多尔衮当众宣布阿达礼逆谋,下令将两人立即处死。多尔衮名望、实力双收,恩威并施,说服了共同辅政却很软弱的济尔哈朗,议定罢免诸王、贝勒共管六部事宜的旧例,权归辅臣。接着,济尔哈朗自行退出权位之争,特颁一道上谕,命此后一应事宜均先禀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便权倾朝野了。

顺治元年四月,多尔衮领兵进抵翁后。明朝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进书乞师。多尔衮当机立断,马上整顿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长驱直入,进主北京。北京很快成为清朝的帝都。顺治皇帝也从遥远的北疆进入山海关,来到北京,成为坐上龙椅的第一任清朝皇帝。多尔衮自通州接顺治入宫以后,一直坐镇北京,控制着整个政局。多尔衮雄姿英发,心里很得意,这皇宫和天下,实际上不就是自己的?

顺治帝福临进入北京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进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正式于十月即位后,特诏礼部尚书郎球、侍郎蓝拜、启心郎渥赫立石刻碑,详记摄政王的功德。一年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呈上摄政王仪制,俨然一位臣仆,哪有当年共辅天下的辅正王王风?摄政王仪制当然得到批准。

摄政王多尔衮势焰熏天,权倾朝野,朝臣无不惶悚。多尔衮入朝时,阁部大臣一见到这位无异于天子的摄政王,无一不双膝下跪,迎候大驾。多尔衮行走在跪伏的夹道中,心中无限豪迈,品味着只有天子才有的一份自得。多尔衮不能只是心中品味,他要让大臣说出来。于是,多尔衮走近大学士刚林问道:“此上朝门,诸臣何故跪我?”刚林战栗惶惑,御史赵开心忙献媚说:“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王之尊,臣民怎能不跪拜?”接着,赵开心见多尔衮高兴,进一步巴结说,“皇上称王为叔父摄政王,王为皇上叔父,只有皇上才能这样称;至于臣民,应于叔父上加皇字,这样才能上下有别,合乎体制。”

多尔衮当然听得很顺耳,心中美滋滋的。多尔衮当即下礼部众议。众议的结果不言而喻,多尔衮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这年年底,江南平定,多尔衮总摄朝政。顺治帝特诏:“遇朝贺大典,朕受王礼,若小节,勿与诸王同。”多尔衮大权在握,俨然以天子自居,哪里会把小小皇帝放在眼里?多尔衮自由出入宫禁,结果和皇嫂博尔济吉特氏私通,最后明媒迎娶,颁诏天下,成为震动天下的一件大事。

当时的博尔济吉特氏虽然生下了几个子女,但正值盛年,风华正茂,楚楚动人。博尔济吉特氏的姿色和才华早就遐迩闻名,最典型的便是感化了绝食寻死的明大将洪承畴,使他归顾清朝,以至成为清朝铁骑顺利入关的带路人。博尔济吉特氏小太宗二十岁,时年刚刚三十,这正是渴求爱抚的年龄。但博尔济吉特氏决定下嫁皇叔多尔衮,并明诏天下,将一件本应藏于深宫的个人隐私公之于世,不是出于对爱的渴求和考虑,完全是出于保护她年幼的儿子——顺治皇帝。

多尔衮也是正届壮年,他体格魁梧,仪容英伟,长于骑射。多尔衮对自己这位肌肤雪白如玉、美艳夺人、时人称为大玉妃的皇嫂早就垂涎三尺。他经常出入宫禁,两人眉目传情,俨然一对夫妻。多尔衮想结束这种偷情,让盛年寡居的嫂子成为自己的正式妻室。这一点,首先要征得大臣们的同意,起码是默许,多尔衮密召心腹大臣范文程,授以密计。范文程依计而行。

第二天,百官上朝。范文程出班奏道:“摄政王德高望重,谦抑自持;自从入关以后,威权在握,却并不以帝位自居,尽心辅佐皇帝;摄政王视皇上如子,皇上自当摄政王为父。”这一段话真是骇人听闻,朝臣没有一人敢吱声。范文程见无异议,接着说,“摄政王亲侣新丧,皇太后盛年寡居,既然皇上视摄政王为皇父,当然就应使父母同居,因此,伏请摄政王和太后同宫。”

会下廷议的结果当然是顺利通过,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于是下嫁皇叔多尔衮。《清朝野史大观》甚至记载说,多尔衮还以顺治的名义向天下颁布诏书: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已。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关于太后下嫁皇叔多尔衮,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有的根本就否认此事。在笔者看来,太后下嫁是确有其事的,这也合乎满族的传统。至于下嫁时的规模如何,是否向天下颁发诏书,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一些颇具历史价值的史书确切地记载了这件事。清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说,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如果太后不曾下嫁,如果摄政王不以皇父看待顺治帝,他经常深入内院,恐怕皇亲宗室是不能答应的。而且,多尔衮死后,清廷还破例追封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

朝鲜《李朝实录》也记述了这件事,说顺治六年二月,清廷曾派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李倧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道:“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使臣回答:“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政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国王李倧感叹说:“然则二帝矣。”

《清圣祖实录》记载说,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孝庄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满清讲究帝后合葬,显然,孝庄文皇后觉得下嫁皇叔多尔衮以后,愧对太宗,便托辞不忍远去,就近安葬。孝庄文皇后的难言之隐不合情理,但作为孙子的康熙是面听遗命的,当然不能不加遵守,遂把孝庄的灵柩停放东陵。清雍正时才将灵柩葬入东陵地宫。

南明史料中张煌言在《建州宫词》中也描述了这件事:“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事可能当时传遍天下,张煌言不会为此而杜撰。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有一部《皇父摄政王起居注》,注后有刘文兴写的跋,跋称清宣统初年,内阁库垣记,家君刘启瑞时任阁读,奉命检阅库藏,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廷,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以后,皇朝的礼仪、奏章、清旨之类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顺治三年以后,群臣上书进奏,均称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和皇上字号并列,上谕也直书皇父摄政王,甚至在殿试士子的策颂文字中,也是皇父、皇上并称。可见此事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

多尔衮和皇太后同宫不久,以微罪为口实,将政敌领两黄旗的太宗长子肃亲王豪格监禁致死,并夺豪格的爱妻,纳为自己的妃子。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多尔衮突然暴死边外的喀喇城,终年38岁。多尔衮死后,顺治帝颁发诏书,命丧礼一如帝制,并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顺治帝亲政,时年14岁。

顺治帝亲政不久,追夺多尔衮封爵。孝庄文皇后是顺治帝生母,顺治帝亲政以后,依旧尊她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节,顺治帝还御制诗30首进呈。康熙帝即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直到孝庄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终年75岁。

否认太后下嫁这一史实的史学家和学者,也为数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孟森在他的力作《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中驳斥太后下嫁说时指出:①关于尊称。顺治尊称多尔衮为皇父,只是古代国君尊称臣下为尚父、仲父的遗意。②关于张煌言。张煌言与清朝为敌,他的诗句不可信。如其诗“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诗文水分太多,因为清初是没有皇帝娶有遗腹子的寡妇为皇后的。所以他的《建州宫词》不过是捕风捉影而已。③关于诏罪。顺治八年,顺治颁诏数列多尔衮罪状,其中有一条即是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这只能说是这登徒子式的摄政王有扰乱后宫之疑,不一定就是与太后有染,硬说两人私通,纯属臆断。④关于朝鲜实录。李朝与清廷关系密切,清廷的一应重大礼仪活动,李朝都有使节参加。不存在避讳问题的《李朝实录》却没有太后下嫁的确切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