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文化史速读
10926600000051

第51章 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是明初至清中叶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态,是南戏系统各剧种的总称。这些诸腔剧种演出的剧本,总称为传奇。

明清传奇兴起于明初,因受到明初统治者的压制而不得发展。至明中叶的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特别是东南地区,纺织、制瓷、造纸、制茶、盐业等工商业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因素,城市里市民阶层壮大,产生了强烈的娱乐需求。而此时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也日趋明显。因而在哲学、文学等领域,思想活跃,派别鹊起,戏曲创作也随之发展起来。同时,随着杂剧日益衰落,南戏由于“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当时在东南各地出现了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盛极一时。徐渭曾指出:“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南词叙录》)。后来,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字尚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嘉靖年间在世)的精心改革,昆山腔发挥了流丽悠远、委婉动人的特长,深得观众喜爱。此后,梁辰鱼又以本系统声律要求,创作了《浣纱记》,获得成功。昆山腔遂以苏州、太仓为中心,向四方传播,逐渐流布全国各地。同时,弋阳腔则与各地方言土调结合,演变发展为青阳、徽州、乐平等声腔。这种诸腔竞胜的局面,促进丁创作的繁荣,使各声腔剧种都拥有一批上演剧目。各声腔的互相交流,更促使传奇繁荣发展。

明清传奇的作品,据目前所知大约有2600余种,现存600余种。传奇的创作大致可分为明代前期、明代后期、清代前期三个阶段。

明代前期(洪武至正德年间,即1368~1521),约有传奇作品200余种。作家有李日华、王侪、沈采、苏复之、陈罴斋、沈鲸、姚茂良、邱溶、邵璨等。创作剧目有《南西厢记》、《连环记》、《金印记》、《千金记》、《伍伦全备记》、《香囊记》、《双忠记》等。由于朱元璋对《琵琶记》的推崇,加之对某些剧目的压制,因而使戏曲剧目偏重于忠孝礼教的主题,创作基本掌握在朱明贵族官僚手中,作者多为朝廷大吏和理学名儒,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改编金元杂剧和历史故事,顺应宫廷旨意,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如邱溶的《伍伦全备记》,通过伍伦全兄弟一门忠孝的故事,露骨宣扬封建纲常伦理。邵璨的《香囊记》不仅宣扬礼教,而且“以时文为南曲”,在剧中填塞学问才情,开创了典雅骈丽的文风。这类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传奇剧本的说教性质。有些较好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某些愿望,触及了生活中的一些时弊,如苏复之的《金印记》对世态炎凉的嘲讽,陈罴斋的《跃鲤记》对封建家庭宗法制度的揭露,薛近兖的《绣襦记》对真挚爱情的歌颂等,都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明代后期(嘉靖至崇祯年间,即1522~1644),传奇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作家作品大量涌现,盛极一时。作家约200余人,作品可考者为700多种。创作者大多是精通曲律又有文学修养的文人学士和下层官吏,著名的有李开先、梁辰鱼、张凤翼、王世贞、屠隆、汤显祖、沈璟、顾大典、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史痳、梅鼎祚、汪廷讷、周朝俊、徐复祚、孙钟龄、陈与郊、叶宪祖、凌濠初、冯梦龙、沈自晋、阮大铖、吴炳、孟称舜、范文若、袁晋等。弋阳腔传奇作者有朱少斋、郑国轩、郑汝耿、秦鸣雷、顾觉亭等,但多数系佚名文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大致有如下特点:其一,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暴戾贪婪,进行了暴露和抨击。明代中后期主要是阉宦和权臣的专政,许多剧本通过历史题材揭露了权臣阉宦的罪行和危害。如《浣纱记》就是借吴越之争,着力批判听信谗言、不纳忠谏的吴王夫差和贪婪受贿、左右皇帝的无能权相伯噽。类似的主题还有《紫钗记》、《精忠记》、《双烈记》、《和戎记》等。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反映现实的时事戏,如《鸣凤记》,对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误国害民的严嵩的丑迹劣行,极尽揭露挞伐讽刺之能事,对于爱国反暴的正直官员夏言、杨继盛、邹应龙则加以热情歌颂。这类时事题材的剧目,还有《磨忠记》、《冰山记》、《回天记》、《广爰书》、《秦宫镜》等,成为传奇创作中一股强大主流。但这类作品往往从忠奸斗争着眼,将全部同情和希望,都寄托于正直的官员身上,摆脱不了对帝王的幻想,以此作为治世的药方。此外针对明代遭受倭寇等外族入侵,一批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剧目也相继出现,如《精忠记》、《双烈记》等,以历史人物如岳飞、韩世忠、梁红玉为题材,歌颂了伸张民族正气,为国家民族赴汤蹈火的英雄人物,宣扬了爱国主义思想。其二,提倡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经济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促使了思想上的解放,在文艺领域则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洪流。一批以男女爱情为题材,反映个性要求,向封建礼教宣战的作品相继问世,如《焚香记》、《织锦记》、《玉簪记》、《红梅记》等,在批判以权贵、天神、家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同时,赞扬了背叛传统的反抗精神。尤其是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的名著《牡丹亭》,通过杜丽娘、柳梦梅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以浪漫主义手法,颂扬了人间的真情,并以情抗理,其不妥协的精神锋芒直指封建礼教,愤怒谴责了礼教戕害青年的罪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闪烁着时代精神。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宗教迷信、消极遁世的作品。其中《目连救母劝善记》,虽以宣扬迷信为主,但内容复杂,有些段落含蕴着人民的一些理想和要求。

清代前期(顺治至乾隆年间,1644~1795),历史进入清代后,传奇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以李玉(1591?~16717,字玄玉,一字元玉,号苏门啸侣,吴县即今苏州人)为首的苏州作家集团,有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张大复、毕魏、邱园、陈二白、马佶人等。他们继承了明中叶反映现实斗争的优秀传统,写出了众多的优秀剧目,如《清忠谱》、《万民安》、《千忠戮》、《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琥珀匙》、《十五贯》等。这批剧作,题材广泛,结构精炼,词曲通俗,适于演出,塑造了诸如社会平民、行商坐贾、清官义士诸多形象,还包括与宦官权相进行斗争的市民和纺织工人。

明代灭亡的史实,对作家们的思想震动极大。一些讴歌民族英雄、表彰民族气节、总结历史兴亡经验的作品也相继出世。如吴伟业的《秣陵春》,特别是洪异(1645~1704,字防思,号稗畦、稗村,又号南屏樵者,钱塘即今杭州人)的《长生殿》(写唐代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和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的《桃花扇》(通过李香君、侯朝宗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南明的灭亡历史),都以生动的形象,总结了历史的兴亡教训,歌颂了民族气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结构精巧,曲律谐叶,文辞优美,形成了传奇后期双峰并峙的两个创作高峰,与杂剧《西厢记》、南戏《琵琶记》、传奇《牡丹亭》合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五大名著。此外,还有李渔(1610~1680,本名仙侣,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翁,又名笠鸿、谪凡,别署笠道人等,浙江兰溪人)等人,技巧熟练,但多属轻佻滑稽之作。方成培的《雷峰塔》(白娘子的爱情故事),结构严谨,成为传世之作。乾隆时期,统治者文化专制强化,文字狱株连广泛。乾隆四十二年(1777),又在扬州专门组织机构修改词曲,后又指令各省删毁违碍的剧本,同时又命人编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忠义璇图》等宫廷大戏,以备统治者需用。致使当时的文人如蒋士铨、王文治、沈起风等人,所著多歌功颂德剧本。由此,传奇创作走向下坡路,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日益衰落。后来,从整本戏中的某些段落形成相对独立的折子戏,由于精炼集中,艺术精粹,受到观众欢迎,许多传奇剧目则借此而存留在舞台上。

传奇的剧本体制大致与南戏相同,但进行了某些改革,因而更为成熟。传奇改变了南戏的不分出而开始标明分出,也改革了南戏繁复的开场。

明清传奇的舞台艺术,已经走上了全面发展和高度综合的阶段。上至宫廷贵族与土大夫府邸,下至民间的草台上,都进行着频繁的演出活动。明代宫廷演出,前期由“教坊”承应,中期以后专设“四斋”和“玉熙宫”等机构管理。清代则先后设“南府”和“訑平署”管理。贵族士大夫多数有家班。民间则以水陆舞台进行演出。在音乐方面,昆山腔集南北曲之大成,广泛运用借宫与集曲,使曲牌联套体的结构方法更加完备和富于表现力;演员演唱的水平也大为提高,重情达意,达到了性格化、戏剧化的要求;乐器配置也更加丰富完备。这些都为后世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弋阳诸腔,在“字多声少,一泄而尽”的特点基础上,创造出帮腔(即一人启口,数人帮唱)和滚调(在曲词前后或中间,加进一些接近口语的韵文或短句,使曲词浅显易懂),更便于充分地表达情感,在锣鼓和打击乐的衬托下,具有激昂强烈高亢奔放的特色。表演艺术上,角色分工更为细致。昆山腔从南戏的7个角色,发展为“江湖十二角色”,包括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老旦、正旦、小旦、贴旦、杂,使演员得以专工一行,便于提高艺术水平。弋阳腔则在演唱上更重视观众接受能力,活跃舞台气氛,加强戏剧性和动作性。因而,在这一时期,昆、弋各行角色中,都出现了著名演员,他们擅长于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刻画人物。李开先在《词谑》中记述演员颜容在《赵氏孤儿》中扮演的公孙杵臼,“能使千百人哭皆失声”。侯朝宗的《马伶传》中记述演员马锦于《鸣凤记》中表演严嵩的奸狠,入木三分,令人叫绝。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各行优秀演员,如副末徐维琛、王九皋;老生山昆壁,陈元凯;小生陈云九,董美臣,张维尚;大面周德敷,颜天祥,周君美;正旦史菊观,任瑞珍,吴瑞怡;小旦吴福田等,无不各擅其技,名重一时。弋阳腔演员的演技也达到技艺精湛的水平。在舞台美术方面,突出重视服装、脸谱和化妆。服装道具即所谓行头更为细致,分为衣、盔、杂、打四箱。官僚富豪的家班更是豪华精丽,煊赫一时。这些对提高舞台美术的水平,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