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0926500000078

第78章 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风光秀丽的历史名城万隆,来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了独立厅,这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行召开了国际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亚洲、非洲一系列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枷锁,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但是殖民主义并不甘心在亚非的失败,企图以新的形式重新登台。战后成为资本主义霸主的美国,更是加紧制造新的紧张局势。亚非新兴国家的安全与独立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反对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相互间的友好合作成为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在1953年8月,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就提出了召开亚非会议的设想。1954年初,中国总理周恩来出访印度和缅甸,中印和中缅发表了联合公报,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在国际关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道出了亚非各国人民要求建立国家间平等友好新关系的心声。在此背景下,4至5月,南亚五国(锡兰、印尼、印度、缅甸、巴基斯坦)总理会议在锡兰首都科伦坡召开,讨论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正式倡议如表示支持探讨召开亚非会议的可能性。9月,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先后访问印度、缅甸,就召开亚非会议一事与两国总理达成共识。12月,南亚五国总理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发起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召开的决定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国际进步势力为之欢呼雀跃。中国对亚非会议的召开予以积极支持,并组成了以总理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于4月11日取道香港先行的中国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在途中不幸遇难。经查,事故原因系启德机场检修人员周驹受国民党特务收买,在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的机翼下放置了定时炸弹。但是亚非人民并没有被反动势力的卑劣行径所吓倒,会议如期举行。中国代表团加强了防范。副总理陈毅对大家说:“人人都要做保卫工作。就是我,也是总理的警卫员。”尽管环境复杂、险恶,周恩来依然从容、沉着,为肩负的重大使命而不遗余力。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拉拢和经济引诱,一些与会国代表准备在会上同共产主义作斗争,会议存在偏离方向的危险。18日下午,大会发言开始。当天绝大多数代表发言指出会议应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消除殖民主义,但最后发言的伊拉克代表贾马利竟然指责共产主义给世界带来了“新形式的殖民主义”,说什么“非共产党世界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要认真对待共产主义的威胁”。会议的气氛骤然紧张。

第二天,中国代表本来被预定第一个发言,但周恩来并未先登讲台,而是耐心地听着各国代表的发言。绝大多数发言都表示憎恨殖民主义、向往和平友好,但上午会议临近结束时又有人猛烈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立即决定将原先准备的发言稿改作书面发言,而另外作一个补充发言。他当即在会场起草了一个详细的发言提纲。中午他又根据提纲口述,由随行人员记录,完成了补充发言稿。当天下午,三个国家的代表发言过后,会议主席宣布:“现在,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发言。”顿时,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数以百计的记者涌进会场。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开头便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他说,“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他建议会议“求同而存异”。针对少数代表对中国的误解和指责,他一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他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烟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施放烟幕。”

最后,周恩来他激情地呼吁:“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会场上报以长时期的热烈掌声。记者们随即了解各国代表团的反应,许多国家的总理和其他代表对周恩来不同凡响的发言给予高度称赞。

从20日起,会议分成政治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和文化委员会,分别举行小会。在政治委员会21日下午会议临近结束时,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突然大谈反对共产主义,并提到中国的威胁。周恩来立即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并宣布将在次日就此发表意见。散会以后,周恩来立即单独找科特拉瓦拉,说:“你把我们请来,你又来破坏会议,什么意思?”科特拉瓦拉不得不退让,第二天首先声明他不打算作任何提案,而周恩来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在会上与对方进行一场激烈论战,只是作了个简短的说明,竟然使惊涛骇浪奇迹般地平静下来。

周恩来拨正了会议的航向。“求同存异”终于使与会各国代表将注意力集中到会议主题。24日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各国代表在发言中盛赞会议的重大成就。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在闭幕词中说:“让我们在共同开创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并愿万隆会议成为指导亚洲和非洲的进步前途的灯塔!”

万隆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它所倡导的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