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924300000009

第9章 博物馆建筑(6)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虽然各地、各行业建设了众多的博物馆,但是称得上合适的博物馆建筑并不多,普遍存在重博物馆建筑形态、轻博物馆建筑功能的现象。博物馆建筑大多存在建筑功能适应性的问题,或建筑各功能分区布局不合理,或功能要素不配套或不齐全,或展示面积、层高、走向、宽度和布局不适应布展的需要,或观众进出、工作人员进出、物资设备进出功能动线规划不当等。如此不仅严重影响到博物馆建成后工作和活动的开展,而且还造成空间浪费或运行成本加重。

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建设方普遍意识不到《健筑设计任务书》编写的重要性。大部分建设方没有认真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的编写,仅仅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要求说明,有的甚至就没有《健筑设计任务书》。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建筑师不了解博物馆建筑规划设计的边界条件和具体需求,所以即便是天才的建筑师也难以规划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博物馆建筑来。可见,《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的编写是何等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编写好《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任务书》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建设方的重视:

1.要树立“功能第一”的博物馆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所谓“功能第一”就是说博物馆建筑物必须符合或适应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满足博物馆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和活动对建筑空间的要求。博物馆建筑远比一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复杂,也不同于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建筑,它有自己特殊的功能要求。从博物馆的功能需求看,一般有展示功能、收藏功能、研究功能、行政管理功能和公共活动功能,对应的博物馆建筑就有上述建筑功能分区。这些功能分区的建筑面积比例如何分配?各自需要多大面积?应该安排在哪个楼层,哪个相对空间区位?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有什么要求?此外,总建筑面积是多少?楼层是多少?出入口、大门、大厅、走廊、楼梯、电梯等其他公共空间的安排有什么要求?这些都会因博物馆的性质、收藏、规模和未来发展等不同在具体需求上有不同要求。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并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2.要详细、明确地列举出博物馆各功能区的空间需求

对每个博物馆来讲,各功能分区的具体空间需求都是不同的。要根据本博物馆各功能的任务需求,详细、明确地列举出本博物馆各功能区的空间需求。

(1)收藏空间。一般来讲,收藏空间有基本库房、特殊库房,暂存库房,以及消毒室、编目室、研究室、鉴定室、试验室、技术用房、标本室、加工室、修复室、摄影室等配套设施,本馆需要哪些?各需要多大面积?空间位置宜在哪里?在物理上对防火、防雷、防潮、防震、防盗、防光、防尘、防污染、防虫菌有什么特殊要求?这些都要根据本馆藏品性质,特点、数量、保护要求、未来发展等实际情况而定。

(2)展示空间。博物馆展示空间一般有基本陈列厅、专题陈列厅、临时陈列厅。基本陈列厅、专题陈列厅、临时展厅分别需要几个?各需要多大面积?空间位置宜在哪里?空间布局关系是并联、串联还是放射状分布?它们的层高、负重、柱距、宽空、采光、走向有什么具体要求?是否有特殊空间(如下沉或抬高)的要求?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展览表现方式的博物馆各有不同要求,要根据本馆展览规模、展览特点、展览表现方式、展品情况、未来考虑等具体情况而定。必须指出的是,展示空间的功能需求应该在展览内容和形式方案确定的基础上提出,因为提出的展示空间的功能需求比较准确,切合实际展示需求。

(3)公共活动空间。出于“观众服务至上”的理念以及满足观众休息、娱乐、消遣、社交的需要,博物馆建筑在国际上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愈来愈重视其公共活动空间的作用及其规划。一般讲现代博物馆公共活动空间包括集会大厅、报告厅、会议室、放映室、电教室、休息室、贵宾接待室、商店、寄存处、母婴室、卫生间、餐厅设施、书店、咨询台、停车场等。本馆需要哪些?各需多大面积?空间位置宜在哪里?这些都要根据本馆具体需要而定。

(4)行政管理空间。博物馆行政管理空间一般包括馆长室、副馆长室、各部门办公室,财务室、图书资料室、监控中心、会议室、一般保洁区与其他行政用房等。本馆需要哪些?各要多大面积?空间位置如何安排?采光和层高与展示空间有什么不同?这些都要根据本馆工作人员数量、管理体制、工作岗位设置、未来工作人员增加等具体需要而定。

3.要明确博物馆功能动线安排的基本要求

博物馆功能动线安排是否恰当合理,对博物馆人(观众和工作人员)和物(展品和设备)的交流、活动至关重要。为了使建筑适应博物馆活动的开展,保障人和物品在博物馆各空间内的有序流动,必须根据博物馆工作的一般活动规律认真规划博物馆三条功能动线。为此,必须明确提出博物馆功能动线安排的具体需求。一般来讲,观众进出动线要相对独立,从入口到大厅(公共活动区)及各展厅,都要直接通畅,避免迂回复杂,出于安全和不影响博物馆开放考虑,物品进出动线也要相对独立和隐蔽,对动线上的门、楼道、电梯宽度和高度等都要有专门要求;工作人员进出动线也要相对独立,以便管理。至于每个博物馆的三条功能动线安排,要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具体要求。

4.要提出博物馆建筑形象设计的基本要求

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和景观标志,因此,在满足博物馆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要从外观结构和艺术形象方面满足城市景观和文化标志的需求,要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格调,成为一座独一无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为此,博物馆建设方应该从地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博物馆性质以及与周边环境协调等角度,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古典式还是现代式)、基本艺术形态、外观结构等提出设计基本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建筑外观的美丽而牺牲博物馆的使用功能,毕竟观众来博物馆主要不是来看建筑的,而且较之博物馆的使用功能,外观美是第二位的。

5.要组织博物馆专家和建筑师之间的对话

建筑师与博物馆专家缺乏交流是造成我国博物馆建筑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建筑设计任务书起草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组织博物馆专家和建筑师的对话。建筑师与博物馆专家之间的关系好比是:前者是搭台的,后者是演戏的。因此,两者必须紧密合作,充分交流,一方面博物馆专家要向建筑师交代清楚博物馆建筑的具体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建筑师要充分听取博物馆专家的意见。只有双方充分交流,才能规划设计出一个适用的博物馆建筑来,才能达到共赢。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博物馆专家时,务必要选择那些具有丰富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经验的博物馆专家(特别是博物馆展览专家);同样,在选择建筑师时,要选择那些熟悉博物馆性质和功能需求、具有博物馆建筑设计成功经验的建筑师,知名的建筑师不见得一定是博物馆建筑师。

总之,《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博物馆建筑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只有认真做好一个规范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对博物馆建筑师提出明确的建筑设计的边界条件和具体需求,我们才能期待建筑师设计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用美观的优秀博物馆建筑来。希望博物馆的建设方高度重视《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的编写。

四、博物馆建设规模

博物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建设的规划和规模,我国一批新建成的博物馆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中央乃至地方领导都已经非常重视各省和各地区的博物馆建设,每一个省市的规划蓝图几乎都在重要的地方留出了博物馆建设的位置。这对博物馆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是应该怎样规划,确定怎样规模,进行最合理的建设,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已经建成的一批新馆,规模最大的有6万平方米,最小的也有2万平方米,准备新建的博物馆建设规模大多在3~5万平方米左右,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博物馆几乎成了各地方的共同目标。但是这一良好的愿望能否实现却绝不是凭想象就能实现的。从已经建成的新博物馆看,达到了预想目标的,成功者寥寥,不理想者居多。原因何在,关键是缺少长远规划,规模没有量力而定。

发达国家的博物馆规划和建设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英国的博物馆历史很悠久,大英博物馆文物收藏之多、规模之大举世闻名,但大英博物馆是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博物馆,开始在纽约建立时规模并不大,但规划在纽约中央公园却给大都会博物馆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100年的发展和扩建才形成今天这样恢宏的艺术殿堂。可惜,我们的博物馆建设却没有长远考虑,几乎大多数博物馆建设都是一次性和永久性的设计,即使有很大的用地,我们的设计师也定是尽可能地把土地用足,地下用足,空间用足,不给后续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似乎这样做才是百年大计,可以五十年不落后。欧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给我们以非常有益的启示,即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一定是和社会同步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历史是长期的、延续的、发展的,因此博物馆建设和规划也应该是留有空间和余地的,可持续发展的,不可能是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

在建设规模上,我们的新馆建设也同样存在求大求全的问题。建设规模和建设资金的严重倒挂使建筑质量大大下降,装修标准大大降低,设备设施也因资金不足而不能保证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一些馆建成以后因经费的严重不足而难以为继,有的馆甚至还未建成,设备设施已经落伍;理想的博物馆现代化由于缺乏经济基础而徒有虚名。造成资金不足的原因同然有地区经济的条件,但建设规模过大也是造成经费困难的重要原因。规模靠经济支撑,规模过大,资金势必不足,标准只能降低,试想如果规模缩小一点,标准提高一点,资金充裕一点,博物馆怎么会建不好呢?在这些方面,日本的博物馆建设经验很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新建了各县府(相当于省)的博物馆,但这些博物馆的建筑规模都在3000~5000平方米,虽然规模不大,但设计现代、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利用充分,每一个博物馆并未因为规模小而感到有什么缺憾,相反,每一个博物馆都因为建得精巧齐全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的国立博物馆有政府作后盾,经济实力雄厚,但他们也不因此而盲目建大。东京国立博物馆新建的平成馆,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各方面要求都是世界一流,但这个馆只有7000平方米。法隆寺馆也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新建馆,建筑形式之美,装饰石材要求之高,陈列设备之全,灯光色调之讲究都可称世界博物馆之最,但这个馆也不到4000平方米。奈良国立博物馆也是如此,老馆是20世纪20年代的建筑,80年代才扩建了2000平方米陈列厅,到90年代才又扩建了2000平方米展厅。日本的博物馆建设给我们以启示,他们即便经济很发达,但博物馆建设还是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从能力出发,从长远出发。每个馆都建得不大,但功能齐全,标准很高,非常精到,使用自如。相比之下,我们的许多新博物馆虽然气势恢宏,但不少是大而无当,标准不高,装修不精,设施不全。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由于规模过大,资金不足造成顾此失彼。新馆的架子是撑起来了,建博物馆的梦也圆了,可离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和发达国家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装修相比,我们在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缺少长远的规划,不留发展的空间,互相攀比,求大求全,不量力而行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建设者也看到这种倾向会对博物馆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但难得的机遇谁也不愿错过,即使是短期行为也将大大改变现状,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因此,大家只担心领导不重视会失去建馆机会,不担心新馆建成以后有没有条件和能力去维持,正是在这样的境遇和状态中,一个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博物馆新馆就这样诞生了。在已经建成的几个新馆运作数年后我们发现,即使是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上海博物馆也因为在规划时没有发展余地和空间使事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地下面积太多,楼层高度太低,建设速度太快等原因更使上海博物馆在使用和管理中面对的难题很多,其它省市博物馆的困难则更多,存在问题更是不言而喻。综上所述,并不是要对新一轮的博物馆建设大泼冷水,而是要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使我们的后来者注意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和可持续发展、量力而行的思想方法。规划长远一些,规模现实一些,标准提高一些,设备超前一些,装修到位一些,功能齐全一些,如果这样进行博物馆建设,那么,以后新建成的博物馆一定可以和社会同步发展,同世界先进国家博物馆差距缩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用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提高,离现代化博物馆的目标越来越近。

(第六节)博物馆标志系统

博物馆建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能性建筑,随着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标志系统就显得愈加重要。标志设立合理与否,对博物馆功能的实现和服务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现代开放的博物馆设计中,标志系统已成为与管理模式相协调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成为疏导人流与识别空间的重要工具。与过去相比,现代博物馆一方面为公众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在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参观人次增加及观众类型多元化,观众自主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也已大大扩展。这就要求博物馆的标志系统更完备、更准确、更科学,使观众能够迅速、便捷、安全地到达要去的地方,同时也要对参观人员应遵守的规则和禁止的活动进行提示,对有关事宜进行通报、宣传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志系统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待新馆落成后或者陈列展览固定下来时,才继而对标志系统进行填补;草率从事,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的与建筑环境、展览风格不相协调,有的给观众的使用带来不便,使标志系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博物馆标志系统的设计应引起博物馆建筑单位和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博物馆标志系统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