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924300000001

第1章 序

甘肃地处祖国内陆,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和发展的最有生机的文化板块。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辉煌灿烂的人文历史,造就了境内大量颇具风采的古代文化遗存,保留了许多璀璨夺目的珍贵历史文物,成就了甘肃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美誉。根植于这块神奇热土的甘肃省博物馆,以此引为自豪,近年来更加发奋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文物收藏、科技保护、学术研究和展示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科研项目,造就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省级博物馆之一。

甘肃省博物馆是一个有影响的博物馆,实事求是地讲,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所致。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特殊作用,以致境内沉淀了大量颇具风采的古代文化遗存,成就了今天我们拥有较多历史文物的优势,奠定了甘肃省博物馆为藏品大馆的优势地位。王裕昌同志在省博物馆从事管理工作近20年,《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是他长期在博物馆工作的心得体会,体现了他干一行爱一行,善于学习的工作作风。这本书稿,对文博工作者和普通博物馆观众来说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对大家认识和了解当代博物馆提供了一个窗口,值得推荐和介绍。

现代化的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窗口,又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使命便是充分揭示陈展文物所蕴藏的文化信息,为文物拂尘增辉,让文物开口说话,实现观众与文物的精神交流。惟其如此,观众才能感知历史,领略中华民族的生命源泉,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深化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博物馆的工作意义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更要吃透文物,认识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奠定学术研究的基础,为观众与文物的沟通造就合理的机制和平台。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开展科研的物质基础,学术研究是文物再生的空气和阳光。开展学术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也就是馆藏文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不历经这一过程,文物的社会效应就难以发挥出来。王裕昌同志在工作之余,汇集研究成果,编辑成册,付梓出版,在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应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这本学术理论书稿内容涵盖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内容深厚,涵盖面广,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把握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和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把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汇入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对文物的科学研究与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可以说,博物馆事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被纳入其中,是博物馆难得的一部理论教材。

仔细读完这部书稿,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博物馆鲜为人知的一些功能和知识凸现于纸上,呈现在大众眼前,使人们对博物馆的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博物馆的同志如果能把学术研究看作是发展文博事业的助推剂,既保持自己的研究个性,又不游离于社会之外,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功能会日益显现出来,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窗口。人们透过这个窗口,在文物天地里接受历史和艺术教育的同时,就会看到我们文化事业的气象,感受到文化环境的氛围,体察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受到文明与进步的熏陶。

发展博物馆事业,既要展现历史,又要为当代服务,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惠及百姓。理论研究是博物馆工作整体水平的体现,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主要文化产品。博物馆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的殿堂,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精品陈列展览,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弘扬中华文化,宣传甘肃精神,提升陇人品格,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12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