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10924200000029

第29章 婴幼儿饮食宜忌(4)

婴儿湿疹的发病原理主要在怀孕期,孕妇过食五辛炙热助火之品,使热遗于胎儿,出生后复感风湿,湿毒浸淫;或因婴儿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外受风邪,风、湿、热阻于肌肤,致使营卫失和,血行不畅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1.有遗传倾向的过敏素质;2.消化不良或喂养不当较易发病;3.其他变态反应的抗原,如花粉、羽毛、化学性挥发物质等吸入物,以及肥皂、寒冷、搔抓等刺激,都可引发此病。

由于本病常由消化道摄入蛋白质,发生变态反应的抗原进入体内产生反应素,结合于真皮层的血管壁及其附近,若再遇变态反应的抗原,即出现皮疹。所以婴儿湿疹患者首先应注意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喂养哺乳应有节制,如对牛奶过敏者,应忌服牛奶,可将人乳、羊乳、豆浆,或牛奶多煮几次,使其乳蛋白变性。如对鸡蛋过敏者,可只给蛋黄,忌服蛋白。哺乳母亲亦忌过多摄入含蛋白多的食物。

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原因是感受风、湿、热阻于肌肤而成。但急性者以湿热为主;慢性者往往伴有血虚,乃病久耗血所致。又有湿性型、干性型、脂溢型的不同症状表现。所以婴儿湿疹者除上述高蛋白饮食外,还应按急性、慢性和不同型症状表现,采取各种不同的食物禁忌。

急性湿疹多泛发全身或多处发疹,临床表现为湿性型和脂溢型,由胆、脾湿热所致,即“温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所以此期患儿应严忌油腻辛热的食物,如鱼、肉、奶糖、葱、蒜、鸡蛋、虾、蟹等,尤其肉类中的羊肉、牛肉和鱼类的海鲜;同时也要求乳母忌食上述食物,并忌烟、酒及酸性、刺激性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使湿热更炽,引起湿疹的弥散,分泌物增加,病情加重不易治愈,从而导致慢性湿疹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再则海鲜类食物为极致敏物质,不注意忌食,则会加重其变态反应使疾病严重。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期转变而来。湿疹往往固定在某些部位,临床多表现为干性型、干湿混合型。该期患儿,多见病久耗血,血虚之症。对患儿要严格忌食五辛和厚腻之食物,如烟、酒、葱、韭、蒜、姜等辛香发散之品,尤其是血虚明显的患儿更应注意忌口。同时还应忌过食肉类、海鲜类食物和茴香、油炸食物。辛热香燥之物最易耗血动血;伤阴助火,使阴血更不足,肤腠更虚,同时乳母也应忌食上述之物。否则湿疹久久不愈,越发越重或导致急性发作,或引起其他慢性疾病。那么冷食要不要忌口?湿疹婴儿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也是病因之一。多食冷食一则易损脾胃,二则寒湿易停聚,这样容易导致血行不畅,风、寒、湿、热之邪容易阻于肌肤而发病。因而湿疹患儿不仅在发病期应该忌冷食,即使病情稳定时也应忌冷食,否则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

总之,婴幼儿湿疹注意食物忌口,是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疾病预后好坏的关键所在。

小儿吃零食宜忌

餐前不应吃。进餐前正值胃肠蠕动、胃液分泌处于活跃时期,适合于正餐的摄入。此时若食用较多的油腻甜食,必会影响小儿胃口。当进食正餐时,虽然菜肴丰盛可口,但小儿已无饥饿感,哪怕大人怎样设法哄逗亦会无济于事。倘若强迫进食,则会非呕即吐。长期以零代主,就会影响必需营养素的摄入,久之可发生营养不良。

餐后忌多吃。餐后,胃肠即开始紧张的消化、吸收活动,如果再吃大量零食,势必增加胃肠负担,极易产生“食积”而出现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厌食等。久而不愈则小儿不能正常进食而出现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精神萎靡、体质下降等症状,发育成长均会受到显着影响。故饭后只少量吃些水果以帮助消化,其他零食不可食用。

睡前忌吃。入睡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能力明显减弱,睡前若再吃糖果、糕点等零食,这样食物便成了刺激胃肠的积滞食物,易患消化不良。此外,糖果易黏附于牙齿,食物残渣也会滞留于齿缝之间,产生酸质腐蚀牙齿而患龋齿。倘若小儿入睡前已吃了零食,则要设法逗引其活动20~30分钟,并且温水漱口以清洁口腔。

宜注意零食品类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不让小儿吃零食显然是办不到的,但要食用得法,最好放在三餐中间空隙时间少量食用,同时还要注意零食品类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忌多吃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年糕、粽子、元宵等不易消化吸收。各种干果易诱发口干、口疮、便秘;煎炸、油脂类食品不易消化且易使胃内饱胀而影响正常进餐,故都不宜多食。

宜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对学龄儿童尤其重要。因为上午主课多,体力、智力消耗大,倘若进食少而质差,就会导致热量入不敷出,未到放学就会出现饥饿、头晕、心慌、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理解力降低。久之,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业,还会使其动用体能,消耗体内的糖元和蛋白质,以致身体逐渐消瘦,甚至引发贫血、消化性溃疡。所以,儿童的早餐要做到“干稀搭配、主副混食”。例如:馒头、油条、面包、牛奶、豆浆、米粥、鸡蛋、豆腐、蔬菜等可轮换食用。有条件的可在学校里组织课间加餐以弥补早餐热量之不足。中午放学后,孩子饥肠辘辘,胃口大开,故要让其吃饱的同时也要吃好,以满足其热量需要。晚餐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要吃太多的鸡、鱼肉,否则不但影响孩子的睡眠,还容易使其过度发胖。

饭菜品种宜多样化

既要有米、面等主食,又要有荤菜、豆制品及各种新鲜蔬菜,以保证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食物品种宜多样化,作到味美可口,能刺激孩子食欲。如饭菜品种单调,味道不合小儿胃口或长期给予过淡食品,则可使胃液、减少,胃酸降低,导致食欲低下。此外,饭前或饭后宜少量吃些酸味水果或果汁,有助于刺激胃液、胃酸分泌,增进食欲。

不宜多吃罐头食品

罐头在加工过程中常使用防腐剂、色素等人工合成添加剂。成人由于肝脏解毒功能比较健全,食用后对身体并无不利影响。但儿童发育尚未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尚不完善,倘吃罐头食品过多,超过了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发育,甚至会引起一些化学物质的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小儿宜少吃罐头食品。

小儿忌食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香甜酥脆,小儿一般都爱吃。现在大街上的爆米花、爆酥条以及各种膨化小食品很多,而且价格便宜,深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其实这些小食品都不宜给小儿吃,因为它们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铅。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各种糕点类食品含铅量每公斤不得超过0.5毫克,而目前有些个体户制作出售的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中含铅量高达每公斤20毫克,也就是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40多倍。

试验证明,铅被人体吸收后,全身各组织器官都将受到很大危害,尤其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和造血系统遭受的危害更大。一旦发生铅中毒,孩子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好、便秘或腹泻,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贫血、中毒性肝炎、心绞痛和神经衰弱等。小儿对铅的吸收能力比大人高得多,因此更容易引起铅中毒。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避免让孩子吃膨化小食品。

小儿每月吸收蛋白质不宜过多或过少小儿需要蛋白质主要用来构成和增长新组织,也用来修复细胞以补充丢失,因此需要量较成人多。人奶喂养的婴儿每千克体重每日需要蛋白质2~2.5克;人工喂养者约需3.5~4克;幼儿2.5~3克。人奶每100毫升中含蛋白质1.2克,牛奶含3.3克,但人奶中的蛋白质较牛奶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小,成分合理,易于消化吸收。小儿由蛋白质所供的热量约占每日总热量的8%~15%。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小儿生长发育变得迟缓,体重不增甚至减轻,肌肉松弛,免疫力下降,经常患感冒发热。

蛋白质严重缺乏者可出现贫血、水肿,甚至影响智力发育。但蛋白质过多也不好,小儿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

忌给孩子吃补品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营养不够,影响生长发育,以为多吃些补品,可以使小儿身体强壮,所以让孩子吃人参糖、人参饼干,喝人参奶粉、人参可乐,更有甚者让小儿喝冰糖燕窝。这些补品如果让老人或病人服用也许有益处,但让小儿服用是有害的。因为人参可促进激素分泌,燕窝可促进性腺功能。小儿服用后会发生性早熟,严重时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例如有一家长将冰糖燕窝经常给2岁半的孩子喝,以“增加营养”。4~5个月后,这个孩子的乳晕变黑了,乳腺结节发育增大,阴道分泌物出现。我们诚恳地呼吁家长不要给小儿吃补品,以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忌随便给小儿食用保健食品保健品可分为滋补品和疗效食品两大类。按生产方法可分为:以天然食品为主要原料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沙棘、黑加仑、猕猴桃、椰子等,这些食品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副作用;另一类是对食物进行营养强化,加入一定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盐等,来提高食品的营养水平,如维生素A、D强化牛奶,赖氨酸饼干,魔芋面食等。

保健食品对改善食品结构、增强人体健康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必须合理使用,否则,滥食过量反而破坏体内营养平衡,影响人的健康。对小儿更应注意,必须按着不同年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缺什么补什么,并要合理搭配,对症使用,切不可盲目食用。食用时必须征求医生意见,不得以保健食品代替药物治疗。健康小儿不要吃疗效食品,并须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出厂日期、保质期限等。

忌给孩子食用彩色食品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色彩鲜艳、外形新颖的儿童食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以致不知不觉中常常挑选一些彩色食品。这样做久而久之将有害于儿童健康。

彩色食品的色素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天然色素,如动物的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素等;另一类是化学物质的人工合成色素,品种繁多,我国食品卫生法允许使用的有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等,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且不得用于供婴幼儿食用的食品。

彩色食品所用色素量虽小,但如果食用量过多,时间过长,就会使色素慢慢地积蓄在体内,损害健康。孩子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能力均较成人弱,色素在体内会消耗解毒物质和干扰正常代谢功能,可导致腹泻、腹胀、腹痛和营养不良。经常有这些色素附着于肠壁,肠黏膜易发炎或形成溃疡。色素附着于泌尿系统器官,易诱发尿路结石或慢性中毒,损害肾脏功能。

总之,为了您孩子的健康,以尽量不选择彩色食品为佳。

忌把食物嚼碎后喂孩子

有些老人认为把食物嚼碎后再喂孩子好消化,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喂养方法和不良的习惯。因为大人的口腔中有一些病菌,这些病菌可以通过食物,由大人的口腔传染给孩子。大人因抵抗力强,虽然带有病菌也可以不生病,而婴儿的抵抗力差,病菌到了他的身上,就会生病。这种喂养方法对孩子是有害的,应该纠正这种不卫生的做法。

另外,食物经嚼后,香味和部分营养成分已受损失。嚼碎的食糜,小儿囫囵吞下,未经自己的唾液充分搅拌,不仅食而不知其味,并且加重了胃肠负担,而使孩子营养缺乏及消化功能紊乱。

其次,影响孩子口腔消化液分泌功能,使咀嚼肌得不到良好的发育。如果让孩子自己咀嚼可以刺激牙齿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胃内消化液的分泌,以帮助消化,提高食欲。口腔内的唾液也可因咀嚼而分泌增加,更好地滑润食物,使吞咽更加顺利地进行。

忌强迫孩子进食

有的小儿食欲不好,吃饭不香,这时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饭,常常采取强制手段,如吓唬或不给买想吃的糖果及玩具等,有的甚至打骂孩子,迫使他吃东西,孩子只能在极不愉快的心情下勉强吃饭。强制饮食对于小儿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压制,不利于小儿身心健康成长。孩子不想吃或不愿吃的东西,常常是他当时并不需要吃的东西。

强制小儿进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引起对立情绪。久而久之小孩把吃饭当作一种负担,害怕吃饭。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启发教育方式让孩子吃,使他把吃饭当作一种愉快的事。同时大人和他一起吃,做出好榜样。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坚决不吃,那就不要硬逼他吃,尤其是孩子生病时,更不要强迫他吃东西,因为食欲差是病态反应,应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做饭要注意色、香、味

孩子从1~2岁起,乳牙逐渐出齐,咀嚼能力有所增强,可以采用多样化食物,各种米、面食品,菜、肉、鱼均能食用。但必须注意食品要细、碎、软、烂。每日3餐以外,可补充饼干、牛奶或豆浆1~2次。3岁以后,可以逐步过渡到与成人一样的普通饮食。

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要特别注意饮食的种类和调味的多样化。因为一旦养成偏食的习惯,要改变就很困难。

为了增加孩子的食欲,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对婴幼儿的饮食也要注意色、香、味。

要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和制作方法,如做成面片、面条,加上肉末、鸡蛋及青菜,也可做成小的馄饨、饺子、包子、馒头、花卷、烙饼及馅饼等,鸡蛋可做成蛋糕等。即使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也不能天天吃,因为这种吃法会使孩子生厌的。有的孩子不喜欢吃青菜或肉、鱼,可以做成带青菜或肉、鱼的有馅的食品。孩子的饮食既要照顾他的口味又不能让其随心所欲。总之,让孩子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得好才能使他从饮食中得到各种营养物质,从而保证他的正常生长发育。

忌不纠正小儿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有的小儿吃饭很少,可是爱吃零食。外出时不是喝饮料就是吃羊肉串、巧克力等,这种孩子健康状态一般都不好,表现为面黄消瘦,经常患病,所以,小儿吃零食的习惯必须纠正。那么如何纠正小儿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呢?

1.应逐渐减少吃零食的数量,除了饭后可以吃些糖果、水果,以及两顿饭之间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孩子吃少量点心,其他时间,尤其是饭前,不应给孩子吃零食。

2.大人应尽可能地把饭菜做得美味可口,以引起孩子的食欲。

3.如果孩子不肯吃饭,一定要吃零食,甚至不给吃就哭,这时大人一定要坚持原则,宁可让他饿一两顿,也不求于零食,孩子饿了,自然会吃饭。

4.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纠正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否则会事与愿违。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大家共同努力吧!

忌不纠正小儿偏食的习惯有些小孩,尤其是独生子女,常常有挑食和偏食的不良习惯,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家长对其教育不当或过于溺爱所致。为此要纠正小儿的这种不良习惯,首先应从家长做起。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示出对某种食物的厌恶或喜爱;在采购食品时,要力求品种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