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10923700000113

第113章 种善因得善果

人际交往是互惠互利的,而这种互惠互利首先源于你自己的作为,也就是说,你种下善,那么得到的就是善;而如果你种下恶,那么你得到的就是恶。因此,不要总是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对你,而应该首先审视自己的行为。

打破“囚徒困境”的办法是“一报还一报”。当你不是选择首先背叛对方,并且对对方的上次合作给予真诚的回报,但是面对对方上一次的背叛也果断地采取反击、报复,而且这种报复不断上演,那么你的这种报复就会促使对方放弃无休止的背叛、报复,而选择更为省力和得利更多的合作方式。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所谓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能尽释前嫌,而选择更为有建设性的合作,这样便会使双方都获利更多。

由此,我们看到,“一报还一报”之所以能够打破“囚徒困境”,并不仅仅是以背叛反击背叛,以强硬报复对方的背叛,而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先对对方的合作给予真诚的回报,但是同时对对方的背叛坚决还击。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永远不要首先背叛对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自发产生了“自己活,也让他人活”的原则。当时前线战壕里的军队约束自己不先开枪杀伤人,使这个原则能够实行的原因是,双方军队都已陷入困境数月,这就给了他们相互适应的机会。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我们总是说要“以心换心”,要真诚,要相互信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首先你自己要做到真心、真诚、信任,然后才能要求对方。并且在你们交往的过程中,还会因为某些事情而导致“背叛”的出现,先不要急着以牙还牙,试采用宽容的胸襟、平和的心态肯定对方的长处,然后明确地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这样既容易让对方接受和改正,也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勃拉姆斯教授给他的三个学生设计了一个博弈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假定你们是三个决斗的枪手,每人一把枪,枪里只有一发子弹,并假定你们的命中率为百分之百,而你们每人的目标是,尽量使最少的人活着并且你也活着,即最优结果是,其他两个枪手被打死,而自己活着;次优结果是,有一个枪手活着,自己也活着;再次的结果是,三人同归于尽;最差的结果是,自己被打死而其他枪手一个或者两个活着。当仲裁人说开始的时,问:枪手应该怎么做?

当说开始时,三个学生都毫不犹豫地以手代枪瞄向对面两个学生中的一个。

勃拉姆斯教授对此解释说,“理性的”枪手是随机选取另两个枪手中的一个开火,而不是不开枪。因为,自己是否活下来并不取决于自己是否开枪,但自己如果不开枪的话,必有人活下来,因此开枪是最优的策略。

下面开始第二个游戏,勃拉姆斯教授对三个学生中的一个说: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先开枪,可瞄向你想射击的目标,当然你也有另外一个选择:对空放枪。你将如何选择?

那个学生想了想,将手指向空中,说:“我选择向空中放枪”。

勃拉姆斯教授接着解释说:这是理性的选择。因为如果他选择一个人作为靶子,并开枪杀死对方,那么剩下的人将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作为靶子。结果是,他将死去,而另外两人中的一个活着。而如果放空枪,其他两个枪手因他自动解除了武装,不再构成威胁,而将枪瞄向对方。结果是后两个枪手发生自相残杀。因此,一个理性的枪手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将向空中放枪。

勃拉姆斯教授接着说:当第一个人朝天放枪后,后两个枪手会预见到这个自相残杀的结果,从而建立一个约定,一起朝解除武装的人开枪,但这个约定是无效的(非均衡的),因为,一旦对方决定朝解除武装的人开枪,自己朝对方开枪是最优策略,当每个人都这样想时,约定就无效了。

三个枪手的决斗游戏告诉我们的一个教益是,几千年来,人类始终把一条黄金法则当成行为的准则。这项法则是,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种的善因或恶因,最后都会回报到你自己的身上。

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一个对别人友善的人,肯定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会有好人缘,会得到他人的爱戴和帮助。让我们把别人想象成天使,让生命开出更灿烂的花!

博弈智慧

世界是一面镜子,其中有自己的影像: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对它笑它就笑。所以,改变别人态度最快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态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