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开阔眼界的海洋故事
10912700000012

第12章 海底平顶山

海底平顶山(又名海底截顶山、截顶锥),是美国海洋学家赫斯1942年10月首次在太平洋中部莱恩群岛附近(北纬8°50′,西经163°10′)发现的。在回声测深剖面上,海底平顶山酷似被拦腰锯断的大树桩,兀立海底。赫斯用他的老师、美国地理学家居约(Arnold Guyot, 1807-884)的姓氏命名,后被美国科学界普遍采用。“Guyot”原是个法语姓氏,在地理学上,现即意译为海底平顶山。世界上迄今发现海底平顶山约1万个,以太平洋最多,仅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海域即超过500个,太平洋中部与南美洲西岸附近也有不少。大西洋和印度洋亦有,但为数不多。

海洋中的平顶山好似死火山,大多由橄榄岩和玄武岩构成,直径大者可达几千米,下半部呈阶梯状。有的孤峰耸立,有的群峰成片,有的成串链状排列。南太平洋是世界海底平顶山最多的洋。其中汤加海沟附近的一座平顶山,高出洋床8690米,顶部离海面仅3-6米,是世界最高的海底平顶山。著名的科普平顶山在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外400多千米,山顶面积约8公顷,离海面33米,为海洋考察船锚地,收集海洋资料仪器的浮标站。深海平顶山附近,海水上升流较活跃,多浮游生物,为天然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