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开阔眼界的名胜故事
10912500000014

第14章 龙门石窟之谜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在洛阳市南郊。龙门又有“伊阙”的别称,由于龙门山(西山)、香山(东山)两山对峙而伊水中流,形似门阙,因而得名。风景区的面积有9平方千米,由东山、西山两大景区构成。东山海拔300米,山上有古朴的香山寺和苍郁的白园,两者相映成趣;西山海拔371米,悬崖峭壁上有许多密如蜂窝的佛龛。龙门景观的主体是石刻造像,现存的2100多个佛龛、40余座佛塔、3600多块碑刻题记和10万余尊造像等,皆开凿于从北魏到唐这一时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齐名,它们被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刻艺术的三大宝库。禹王池、龙门口、香山寺、奉先寺、琵琶峰等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内最大的一个佛洞,南北宽30米,东西长35米,于唐高宗李治初年开始动工开凿,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十二月完成。武则天在佛成之时,曾率群臣参加佛像“开光”仪式。洞内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面目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含蓄。两旁的群像形神兼备:阿难温顺虔诚,迦叶严谨持重,菩萨端庄矜持,而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有力,反映了唐代艺术水平的高超,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最早开凿的石洞。当时,在支持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批王公贵族的高级将领的推动下,这里广泛地开龛造像。洞窟内还遗存不少历史悠久、质朴古拙的造像题记、书法,其中还包括久负盛名的北魏魏碑体书法艺术“龙门二十品”中的19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