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语文故事
10912000000027

第27章 李白的笔落惊风雨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李白离开四川,遍游四方,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写了许多佳作。诗人贺知章读到了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时,不禁惊呼“此天上谪仙也”,并向玄宗皇帝推荐。

李白于天宝初奉诏供奉翰林,但是这个职务仅仅是让他做一些歌咏升平的诗文,增加皇帝的生活乐趣而已,乃“御用文人”、“帮闲文学”的角色。李白对这种“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的无聊生活很不满意,经常借酒解愁。他和贺知章、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饮酒吟诗,人称“饮中八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为他画了像: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宣李白另创新词。这时李白酒醉尚未清醒,趁着酒兴,他提笔一气呵成三首绚丽之极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玄宗皇帝读了这三首诗后,非常高兴,立即命令李龟年等谱曲演唱。他亲自用玉笛吹奏,尽欢方歇。

李白酒醉不仅能够写出好诗,而且也借酒醉戏弄权贵,最为人传颂的莫过酒醉后令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故事。有一天,番国使臣持国书来唐,满朝文武都不认识番文。玄宗皇帝知道李白博学多才,便命他以番文起诏回复。李白豪饮一通,奏道:“臣前入试春闱,被杨太师批落,高太尉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乞玉音吩咐杨国忠与臣捧砚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解袜。臣意气始得自豪,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在这用人之际,玄宗生怕李白闹别扭,只得传旨照办。高力士虽然是个太监,但受到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宠信;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更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们此时出于无奈,敢怒不敢言,只好乖乖地为李白磨墨脱靴。李白饱蘸浓墨,一口气就写成一封气势非凡吓蛮书。番国使臣见李白如此气派和才华,吓得面如土色。

高力士、杨国忠为报复,就向杨贵妃进谗言,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将她比作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后被平帝废为庶人,自杀身死)是讽刺她。因而杨贵妃便忌恨李白,在玄宗皇帝面前净说李白的坏话。玄宗皇帝便疏远了李白,后来干脆赏给李白一笔钱,打发他离开了长安。

李白脱去名缰利锁,浪迹名山大川,纵情诗酒,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磷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但是李白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理想不久就被皇室内部的争斗所粉碎。永王军队被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他随即坐船顺着长江东下,途中,创作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欢畅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直到61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62岁时,李白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县令李阳冰家里住下。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李白的诗歌,妇孺能诵。然而李白的对联却鲜为人知。湖南岳阳楼有一副对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书”。据说过去岳阳楼三楼的壁上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意。后来李白游岳阳楼,一眼看出这是字谜:他将“一”解读为“水天一色”;“虫、二”为“风月”去其外围笔画而成,故为“风月无边”。李白当即写下了这副对联。此事虽属传说,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其《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云: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长江边的马鞍山有个采石矶,民间相传,李白晚年在这里饮酒赏月,喝得酩酊大醉,看到水中的月影,纵身跳进江中捞月,不幸淹死。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太白楼,楼上有联: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时神仙笑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上联“荐汾阳再造唐家”,点出了李白荐郭子仪(字汾阳)的功绩:有一年,李白在长安街头看到郭子仪被绑赴刑场,便出面相救,并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郭子仪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了大功。而荐贤者李白“并无尺土酬功”,最后流落江南,死在采石矶。

下联讲李白才高招怨,受谗言所害,被逐出京城。对李白来讲,这本来是桩不幸的事,而联中却说“喜妃子能谗学士”,岂不奇怪?接下来几句笔锋一转,道出缘由:如果李白不被谗言所害,就不会“脱去名缰利锁”,去“诗酒逍遥”,成为一代诗仙。谗言李白反使李白成名,这是杨贵妃始料不及的。

赵朴初先生也有一副题马鞍山太白楼联:

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干虹霓。

“炉火照天地”语出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描绘的是秋夜冶炼的情景。“鼻息干虹霓”语出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遇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此诗写的是当时朝中贵人豪华奢侈的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联作者有跋:“曩年为马鞍山李白纪念馆撰联,久忘其句。顷翻书得旧稿,因录之。‘炉火照天地’、‘鼻息干虹霓’皆题太白句,前以喻马鞍山冶铁情景,当地冶金工业,唐代已经相当发达;后句并指斥中贵气焰,此以借喻‘四人帮’。”

徐长鸿先生的《题采石矶捉月台》联也很出色,联为:

诗亦称仙,酒亦称仙,各留世上名千古;

天难容尔,地难容尔,独抱江中月一轮。

该联着笔于李白传奇坎坷的一生和浪漫的捉月传说,发出了诗仙酒仙竟天地难容的感叹,无限的惋惜与热切的讴歌融于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