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娱乐:民间娱乐运动
10908400000011

第11章 古代重阳节登高的渊源

登高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在古代,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且饮酒吃肉,好好享受一番,这也使登高与野宴结合了起来,使登高更有吸引力了。

其实,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古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在古诗词里流传下来的千百年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

据说在东汉时,燕赵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早年父母双全,后来娶了妻子,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不过父母、妻子和孩子再加上他,也是一大家子的人,这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因此生活过得非常的拮据。

桓景的日子虽然不算好,但无灾无难的时候,一家子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很快就来了。

这一年,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很快,桓景的妻子也染了病,整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他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他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决心去拜师学本领,想要战瘟魔,救活妻子,同时也可以为民除害。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桓景便请求邻居帮忙照顾他的妻子孩子,自己则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去了。

桓景到了东南山中,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还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每日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起武来。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你可以回乡为民除害了,不过我要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把这些给你的家乡父老们,让他们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桓景把茱萸叶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片,并告诉乡亲们要随身带着茱萸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了。

桓景又把菊花酒倒了出来,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因为师父告诉他,人若是喝了菊花酒,就不会再被染上瘟疫了。等桓景把乡亲们和家人都安排好,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在屋内等着瘟魔来时与他交战。

不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他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也不见一个人。瘟魔觉得很是奇怪,他抬起头却望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瘟魔很生气,他大吼一声窜到山下,只觉得菊花酒味很是刺鼻,还有茱萸叶子让他无法忍受。瘟魔不敢近前登高了,他就回身向村里走去。

没多久,瘟魔见到一个人正在家里端坐着,好像是在故意挑衅自己。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他急忙舞剑迎战。因为桓景学得武艺,斗了几个回合之后,瘟魔战不过他,便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最终将瘟魔扎倒在了地上。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和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了下去。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过起了重阳节,同时也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这是我国汉代道教关于重阳登高的一个神话故事,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初九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初九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在我国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登高、野宴、佩戴茱萸,历代相沿最后成为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王维在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人们就称这一天为“重阳”。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长安九月初九时,人们登高游玩观景的记载。

在晋代时,据史书《晋书》中《孟嘉传》中的记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如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方·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可见,这些隋代的风俗,已经与后世很相近了。其实,重阳节除了在登高时野宴烤肉以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当然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也是约定俗成的习俗之一,重阳节的菊花茶便是来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为他爱菊自怡,后人便以此陶冶身心。

我国古代关于重阳节登高的文献记载很多,晋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的陶潜在他所写的《移居》诗中说:“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还有,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他所写的《九月初九忆山东兄弟》中,就详细地写到了关于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的习俗,诗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当然,也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诗中的名篇。诗写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还有,南宋时期词人韩元吉所写的《水调歌头·九日》中上片写道:

今日俄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蹑屐上崔嵬。放目苍崖千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纤埃。

这词便是描写了南宋时期,词人韩元吉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清代文学家顾张思所写的《土风录》中说:

古人登高不止是在重阳那天。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有登高之会。桓温参军张望有《七日登高》诗,韩退之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