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文献:文苑经典集成
10908000000009

第9章 以古问证的鼎彝古币类专著

我国历史悠久,从石器时代以至夏商周开始制造生活、礼仪、战争等方面的器物,其历史时空在青铜白玉中凝固,文化古韵在红墙黄瓦间婉转,回首五千年文明,这些古代器物都凝结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前尘故事。品赏这些古物,能够知古鉴今,格物致知,由此产生了“考古”这门文化。

我国古代记录介绍刀剑的专著,最著名的应首属南朝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所撰的《古今刀剑录》。陶弘景字通明,曾参加过宝刀的冶炼,该书是作者研究刀剑冶炼的心得体会。

《古今刀剑录》记录了远自夏禹、近到梁武帝各个朝代所制宝刀、宝剑的数目,并对每一把刀剑的名称、尺寸、铸造过程以及铭文等,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为研究我国古代刀剑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梁代西中郎行参军、中书舍人虞荔也著有《鼎录》一书,后被收入清代的《四库全书》、《四明丛书》中。

“考古”这一名词则出现于宋代,北宋时期的金石学者吕大临,就曾在1092年著有《考古图》一书,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进行搜集和整理。全书共10卷,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

《考古图》卷1至卷6为鼎、鬲、簋、爵等商周器,目列138器,实收143器。卷7为钟、磬等乐器,目列10器,实收15器。卷8为玉器,目列13器,实收9器。卷9、卷10为秦汉器,目列63器,实收67器。总共目列224器,实收234器。

《考古图》对每件器都精细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重量等,并尽可能地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所录器物的出土地可考者计90余器,出自陕西各地的占半数以上。

《考古图》在编排上注意到相互的共存关系。如卷3收“得之于河南河清”的“单羿癸彝”,同时附录出土的鼎、觚、簋、盉、甗5器。

编者又能根据器物的形制、文字和出土地推断年代。卷1“乙鼎”,即根据其“形制文字及所从得”,推定为商器。尽管所定器名,不无可商之处,但它的正确之处及学术价值仍不容怀疑,不失为我国最早而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具有开创性的功绩。

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宋徽宗敕撰,宰相王黼编纂有《宣和博古图》30卷。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1123年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件。

《宣和博古图》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及盘、匜、钟磬于、杂器、镜鉴等,凡20类。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都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物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的姓名,对器名、铭文也有详尽的说明与精审的考证。

王俅的《啸堂集古录》成书约后于《宣和博古图》,2卷,著录商、周、秦、汉以来的青铜器及印、镜铭文345器。上为铭文摹本,下附释文。铭文间有删节脱漏,尤以镜鉴为甚。还收录了《滕公墓铭》之类伪器,但摹刻较精,有研究价值。

明代宣德年间,礼部尚书吕震等奉敕编次《宣德鼎彝谱》8卷,初仅供进呈皇帝,不曾颁行于世,嘉靖年间流出宫禁,版本较多。该书前有华盖殿大学士杨荣序,亦题奉敕恭撰。

《宣德鼎彝谱》卷1、卷2载所奉敕论及礼部进图式、工部议物料诸疏。卷3载工部请给物料疏及礼工二部议、南北郊至武学武成殿鼎彝名目。卷4载太庙至内府宫殿鼎彝名目。卷5载敕赐两京衙门至天下名山胜迹鼎彝名目,工部铸冶告成及补铸二疏,并褒奖敕一道。卷6、卷7、卷8通为详释鼎彝名义,凡某所某器仿古某式,皆疏其事实尺寸制度,一一具载之。

到了清代,考古之风依旧不减,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命将内府庋藏的鼎、尊、彝等青铜器分门别类,以便珍藏、鉴赏。

1750年,乾隆皇帝下旨,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工部尚书汪由敦,率翰林仿宋宣和年编制的《博古图》样式,主要收录乾隆帝平日对青铜器的品题:

以内府所藏古鼎彝尊罍之属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钩勒款识,各为释文。摹绘精审,毫厘不失,则非往之图谱所能及。

乾隆帝亲自参与了《西清古鉴》的编著,和硕庄、和硕果亲王担任监理。编纂除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外,还有嵇璜、裘白修、金德英、观保、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成等重臣,涉及吏、户、工、兵、礼五部。“虽兼取欧阳修、董逌、黄伯思、薛尚功诸家之说,而援据经史,正误析疑,亦非欧阳修等所能及”。

梁诗正等人历时两年,终于完成了《御定西清古鉴》,全书21册,分40卷,共收录青铜器1529件。从内容到画工、书法及刊制都代表了当时国家成书的最高水准。

沿用此书体例,清朝又编纂了《西清续鉴》和《宁寿鉴古》两部书。《西清古鉴》成为文物图谱编纂的范本。

《西清古鉴》共40卷,附《钦定钱录》16卷,共收录自伏羲氏至明代崇祯年间钱币,以及外国货币、厌胜钱共500多种,书后附跋语一篇,署名梁诗正、蒋溥诸臣。上谕末钤“乾”、“隆”、《西清古鉴》不仅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宝贵的图文库,而且既可以赏读,又具有实用价值,是一本了解历史,欣赏艺术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