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驱逐舰与登陆舰传奇
10906800000002

第2章 驱逐舰

驱逐舰科技知识

概述

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9世纪90年代至今的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

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是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舰艇。

驱逐舰是一种装备有对空、对海、对潜等多种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9000吨之间,航速在30~38节左右。驱逐舰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有“海上多面手”称号。

起源

19世纪70年代出现一种专门发射鱼雷的可以摧毁大型军舰的鱼雷艇,针对这种颇具威力的小型舰艇,英国于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号——一种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设计航速26节,装有一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用于攻击敌舰。德国海军发展的同类型的军舰则称为大型鱼雷艇。

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英国江河级驱逐舰已发展成伴随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英国部族级驱逐舰(1905)开始使用燃油作为燃料。编队使用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同时还要对敌舰队实施鱼雷攻击。

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标准排水量1000~1300吨,航速30~37节,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涡轮机动力装置,装备88~102毫米舰炮以及450~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2-3座。

事实上,从本质而言,驱逐舰就是一种大型的鱼雷艇,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驱逐舰取代了鱼雷艇而成为一种海上鱼雷攻击的主力,从存在意义上“驱逐”了鱼雷艇。

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携带鱼雷和水雷,频繁进行舰队警戒、布雷以及保护补给线的行动,并装备扫雷工具作为扫雷舰艇使用,甚至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驱逐舰首次在大规模战斗中发挥主要作用是1914年英、德两国海军发生的赫尔戈兰湾海战。

1917年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驱逐舰安装深水炸弹充当反潜舰,成为商船队不可缺少的护航力量。随着战争的发展,驱逐舰已经具备了多用途性,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所装备的武器也更强。1916年英国V级驱逐舰和后续的W级驱逐舰,舰体采用较高的干舷,装备4英寸火炮以及三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

1917年美国批准建造111艘威克斯级驱逐舰以及162艘克莱姆森级驱逐舰。驱逐舰已由执行单一任务的小型舰艇演变成舰队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20世纪20年代,各国海军的驱逐舰尺度不断增加,标准排水量为1500吨以上,装备120毫米-130毫米口径火炮、533毫米-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驱逐舰的武器搭配和战法日益完善。

英国按字母顺序命名的9级驱逐舰——A级至I级;日本的特型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及其改进型号是这一阶段驱逐舰的典型代表。法国的美洲虎级驱逐舰以及后续建造的空想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超过2000吨,甚至达到2500吨,通常被称为“反驱逐舰驱逐舰”。

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一度对缔约国——美国、英国、日本的驱逐舰排水量做出限制,1936年条约到期,各国海军开始建造比以前更大、武备更强的驱逐舰,排水量接近或超过2000吨。

英国部族级驱逐舰。美国的本森级驱逐舰,日本的阳炎级驱逐舰,德国Z型驱逐舰,是这一时期驱逐舰的典型代表。虽然驱逐舰担负的任务日益广泛,但是集群攻击仍然是这些以鱼雷、火炮为主要武器的驱逐舰的主要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种海军战斗舰艇用途比驱逐舰更加广泛。战争期间的严重损耗使驱逐舰又一次被大批建造,英国利用J级驱逐舰的基本设计不断改进建造了14批驱逐舰,美国建造了113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同时在战争期间,驱逐舰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多面手”。

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已经被航空母舰与潜艇替代。由于飞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海上突击力量,驱逐舰装备了大量小口径高炮担当舰队防空警戒和雷达哨舰的任务,加强防空火力的驱逐舰出现了,例如日本的秋月级驱逐舰,英国的战斗级驱逐舰。针对严重的潜艇的威胁,旧的驱逐舰进行改造投入到反潜和护航作战当中,并建造出大批以英国狩猎级护航驱逐舰为代表的,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护航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驱逐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驱逐舰因其具备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重视。以鱼雷攻击来对付敌人水面舰队的作战方式已经不再是驱逐舰的首要任务。

反潜作战上升为其主要任务,鱼雷武器主要被用做反潜作战,防空专用的火炮逐渐成为驱逐舰的标准装备,而且驱逐舰的排水量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的薛尔曼级驱逐舰以及超大型的诺福克级驱逐舰就体现了这种趋势。

导弹驱逐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飞机与潜艇性能提升以及导弹逐渐逐步应用,对空导弹、反潜导弹逐步被安装到驱逐舰上,舰载火炮不断减少并且更加轻巧。

1967年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反舰导弹击沉,攻击水面舰艇的任务又成为驱逐舰的重要任务。燃气轮机开始取代蒸汽轮机作为驱逐舰的动力装置。为搭载反潜直升机而设置的机库和飞行甲板也被安装到驱逐舰上。为控制导弹武器以及无线电对抗的需要,驱逐舰安装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

例如美国的亚当斯级驱逐舰,英国的郡级驱逐舰,苏联的卡辛级驱逐舰,已经演变成较大而又耗费颇多的多用途导弹驱逐舰。

20世纪70年代,作战信息控制以及指挥自动化系统,灵活配置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用来防御反舰导弹的小口径速射炮,开始出现在驱逐舰上,驱逐舰越发的复杂而昂贵了。

英国的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试图降低驱逐舰越来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价。而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苏联的现代级驱逐舰、无畏级驱逐舰继续向大型化发展,驱逐舰舰体逐渐增宽,其稳定性大大提高,它们的标准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这已经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轻巡洋舰。

现代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担任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担任支援兵力,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

舰体空间增大舰上条件逐步改善,现代驱逐舰的舰员们也不再象其前辈那样,在简陋而狭窄、颠簸剧烈的舱室中用他们的英勇和胆量经历艰苦的磨难,而是在舒适的封闭的舱室中值勤,利用自动化技术操纵他们的战舰。“驱逐舰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的小型舰艇,已经成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军舰。除了名称留下一点痕迹之外,驱逐舰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短小灵活的特点。”

驱逐舰-中国驱逐舰

旅大II型(051G3)导弹驱逐舰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排水量:标准3200吨,满载3750吨;航速:32节,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武器:109(开封号):双连装鹰击8型导弹发射架4座;8联“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发射架一座;双管130毫米主炮两座;双管37毫米自动防空速射炮3座;3连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座;12管反潜火箭固定发射器2座。

105(济南号):与109相比无防空导弹。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高炮,加装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搭载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这是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中唯一能够搭载直升机的一艘。

旅沪级(052)导弹驱逐舰

舰长148米,宽16米,高40米,吃水5.1米;排水量4800吨,最大航速32节。

武器:双联鹰击8型反舰导弹发射管4座;红旗-7短程防空导弹,8联“海响尾蛇”防空导弹;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座;两具12管固定反潜火箭发射器;100毫米双管主炮一座,37毫米双管近防高炮系统两组。有直升机机库和起降平台。

旅海级(051B)导弹驱逐舰

舰长153米,宽16.5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6000吨;航速29节。

C-802反舰导弹16枚,射程为120公里;红旗7短程防空导弹8联装发射器;双管100毫米主炮1座,双管37毫米炮4座;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可提供2架直9反潜直升机或2架Ka-27反潜直升机操作。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舰长156米,舰宽17.5米,吃水6.2米;标准排水量7800吨,满载排水量8500吨;航速32节,2具蒸气涡轮机,100000轴马力。

反舰武器:8枚3M80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120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末端主动雷达制导;两座AK130双联130毫米炮。

防空武器:两座9M38防空导弹发射架,导弹44枚,射程25公里,飞行速度3马赫,半主动雷达制导;4座AK630六管30毫米防空炮。

反潜武器:4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座RBU-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卡-28反潜直升机。

052B导弹驱逐舰

武器系统:4联C803反舰导弹发射架4座;9M38M单臂防空导弹发射两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一座;国产730近防炮两座;3联6毫米多用途发射器4座;324毫米3联鱼雷发射管两座;卡-28反潜直升机一架。

052B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最新型通用型导弹驱逐舰。20世纪90年代末制造,2003年4月29日下水。

052C导弹驱逐舰

武器系统:鹰击12(鹰击83)4联反舰导弹发射架两座;HHQ-9AVLS×2备弹48枚,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国产730近防炮两座;3联6毫米多用途发射器4座;324毫米3联鱼雷发射管2座;卡-28反潜直升机1座。

052C导弹驱逐舰江南造船厂制造,首舰2003年4月29日下水。052C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舰艇史上的一个飞跃,VLS、相控阵雷达等的装备实为历史性的突破。被誉为“中华神盾”。目前已下水的有二艘,弦号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