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
全军退却,避开强敌。军队在左侧驻扎没有什么过失,也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之法。“按语”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一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倒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相持数日。始觉之,则已远矣。可谓善良走者也。“按语译文”
敌方兵力处在绝对优势的时候,我不能攻打,只有投降、媾和和退却三条路可走,投降就意味着全局的失败;媾和也属于半败;退却一路就不但不是失败,反而是避免失败、转败为胜的关键。例如,宋代毕再遇和金兵对抗,一个夜晚他把队伍全部撤走,只留旗帜在军营,并预先把羊吊起来,又把羊的前腿放在鼓面上,羊不堪倒悬,两腿乱蹬就把鼓敲得咚咚有声。金兵不能察觉,相持了好多天。当金兵发觉时,宋兵已走得很远了。这是运用“走为上”之谋策啊!“计语出处”
此计语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父子惟应急走耳。”“计语详解”
走为上,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明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晋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己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祝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内,又遭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祝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伤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以,“走”,是上策。“范例解析: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占领波兰之后,并不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立刻去进攻苏联,而是加紧准备向英、法的欧洲地盘夺劝生存空间”。为了迷惑英、法,达到突然袭击的月的,希特勒故伎重演,一再呼吁“和平”,暗地里却加紧对英、法的战争准备。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签发了准备对西欧各国发动进攻的“黄色方案”。1940年3月1日又签发了代号为“威塞演习”的作战指令。从1940年4月9日至1940年5月14日,希特勒先后袭击和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越过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将英法联军压缩包围在敦刻尔克海滨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40万英法联军岌岌可危。
英国首相丘吉尔果断下令撤退,于5月26日全国组织870余艘各种类型的舰船云集敦刻尔克协助英法联军撤退。其中有巡洋舰、驱逐舰,有皇家豪华游艇和垃圾船,还有各种帆船、划艇等。从5月27日起,经过9昼夜的苦战,将33.8万名盟国部队运过海峡,撤入英国。担任掩护任务的4万名法国士兵未及撤退当了俘虏。英法联军的约700辆坦克、2400门大炮和13万辆汽车等军械辎重都留给了德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
“敦刻尔克撤退”是成功的,它保存了盟军仅有的生力军,许多法国飞行员及时弥补了随后的英德空战中英军飞行员数量的不足,与英国人民携手抗击德军。在1944年6月开辟第二战场时,这30余万盟军士兵又成为诺曼底登陆的主力,为扭转战局做出了贡献。难怪丘吉尔在撤退成功后便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农田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决不投降。我相信今天敦刻尔克的成功撤退,将是明天胜利的开始。”“智谋小结”
“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但不是失败,而且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它有效地保存了盟军的有生力量,为以后扭转战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三十六计,走为上”说的就是这种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暂时脱身以保实力的大智谋。“兵法妙用”以退为进,制造战机
商场如战场,因此在现代商战中,不可一味攻击,必要时应采取主动撤退的方法。
日本大荣公司中内功素以攻击见长,但是,若有必要撤退,他仍会果敢地去做。
1976年11月,大荣销售一种普通型13型彩色电视机,售价大大低于日立销售的同型彩色电视机。大荣这种超低的价格,使家电业者蒙受极大的打击,显然地,它严重地破坏了家电的价格水平。
然而,这种电视机并不是大荣自己所生产的,而是委托王冠公司制造的。
这是项秘密,如果让其他经商者知道,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采取抑制行动。
但是,纸包不住火,这个秘密不知怎么就走漏了风声,王冠受到其他经商者的威胁,拒绝向其提供零件,而无法继续生产电视机,王冠只好屈服,要求大荣公司提高售价,按照市场上的售价来销售。
大荣本意是要以市面一般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较低的价格,当然无法接受厂商的要求。
但是,中内知道王冠的苦衷之后,权衡得失后,毅然决然地撤回原来的做法,接受了王冠的要求。
另一位擅权衡利害关系的是堤义明。
1965年,日本地价正是隆盛的时机,一向以购买不动产为主的西武集团却突然停止收购,令许多人议论纷纷。
堤义明此举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他获得情报,政府不会放任地价狂涨,一定会采取抑制行动,如果贪图一时的利益,将来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后来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当时,一些大企业、大公司眼看地价不断狂涨,纷纷加入战场,就连一些中小企业也都生怕赶不上这趟列车。
结果这些商战者全部掉到无底深渊,有的倒闭,有的则被庞大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堤义明从保龄球界的撤退,也是迅速而彻底的。
将保龄球这种娱乐引入日本的是堤义明,并以品川为中心,设立第一个一连串大规模的保龄球中心。后来此种娱乐形成一股潮流,后进的团体便争先恐后地加入,纷纷设立保龄球场,此时,堤义明却下令收场,连建筑物都拆了。
一般员工都认为:现在才是赚钱的开始。然而,堤义明已预见其将来竞争的激烈,势必造成经营困难,不如趁早抽腿。
由此可见,权衡得失,选择进退见机行事,从而在商战中击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