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生物:细微之处显神奇
10906300000011

第11章 跟踪追击的“生物导弹”

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1995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在空中相遇,一声巨响,两颗导弹爆炸形成很大的火球。这种导弹的较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导弹的威力在于它的精确度和远程的破坏能力。在生物技术中,也有类似导弹的东西,它也有运载系统,精确度高,而且专一性也强,它能与入侵人体的病菌结合,达到杀伤这些入侵者的目的。这就是“生物导弹”。

要讲清“生物导弹”,还得从人体的免一旦发现入侵者,巨噬细胞会立即行动起来,把入侵者吞噬,并把信息告诉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收到信息后,马上做出反应。根据巨噬细胞提供的关于入侵者的“模样”,产生与之反应的抗体。

抗体是一种防御性蛋白质分子,它能够把入侵者紧紧地抓住,使这些入侵者失去侵染能力,不能再繁殖,这样人就不会生病了。

但是,抗体是在入侵者侵入机体后才产生的,当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消灭入侵者时,入侵者便会大量地繁殖起来,此时人就会生病。

人生病以后,就要通过吃药或打针来帮助战胜入侵者。在半个世纪前,人们吃的、用的药物,还不是能针对某一种入侵者并将它准确地加以消灭的抗体,而是多种混合的抗体,专一性不强,效果也就差些。这种混合的抗体叫多克隆抗体。

于是科学家们就一直在努力寻找能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入侵者并能把其消灭的抗体,就像导弹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一样。

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科勒和米尔斯坦建立了杂交瘤技术。这项技术是生物技术革命性的创举之一。为此,两位科学家于1984年捧走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呢?

“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问世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下不能增殖;而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下能不断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科勒和米尔斯坦利用这两种细胞的特点,很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杂交瘤细胞。

这种既能产生抗体又能繁殖的杂交瘤细胞是这样制备的:首先将抗原(某一病菌)不断地注射给小鼠,使小鼠的脾脏生产能抵御病菌的B淋巴细胞。

接着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放在一个培养皿里培养,并加入融合剂,使两种细胞融合形成许多杂交瘤细胞。

然后从这些杂交瘤细胞中经过多次的培养筛选,最后筛选出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群,称之为克隆细胞。这些克隆细胞同时具有两种细胞的特性,既能在体外繁殖,又能产生抗体。由于它产生的抗体是单一性的,纯度又高,故被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既然具有能准确地诊断某种疾病的性能,于是科学家们又产生了进一步利用这项技术,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起来的想法,因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将药物准确地运到入侵者那里,将病魔加以消灭的目的。

1970年,穆顿等人曾把白喉毒素结合到多克隆抗体上,发现它有杀伤病菌的作用。不过由于用的是多克隆抗体为运载体,其识别病菌能力不够专一,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1975年,杂交瘤技术的出现,使科学家们可以改用单克隆抗体为运载体了。

由于单克隆抗体的专一性强,它能像导弹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入侵者攻击,把各种毒素送到目的地,有效地杀伤入侵者,故人们称之为“生物导弹”,而把这种疗法称为导向治疗。

当前,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把干扰素、抗癌物质等作为弹头,探索制备抗癌的生物导弹。

另外,由于用小鼠制备的鼠源单克隆抗体进入人体后,因是异种蛋白质,容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为了克服鼠源抗体的这一缺点,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抗体,使之人源化的研究。

目前,生物导弹用于抗癌、治癌还存在许多困难,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对生物导弹的应用持乐观态度,从1975年建立单克隆抗体算起,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入了第四个10年。可以说,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步伐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