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10904300000130

第130章 感恩让你停止抱怨

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甚至将灾祸变成福分,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缘,福气也可能会变成祸患。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1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那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没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而几乎在每一个企业中,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企业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处处是毛病,因而时时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和怒气。这种人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所做的一切一切。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当然更不会感到快乐了。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所以我们习惯了抱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生不逢时,抱怨造化弄人,抱怨人微言轻,抱怨薪水微杯…但在抱怨中,我们却对拥有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并且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因此,把感恩的心态越抛越远。

其实,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依赖其他生命的馈赠。人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已经沉浸在了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打击、挫折和对立面。

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打击和挫折。

海伦·凯勒从小又盲、又聋、又哑,但是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抱怨父母没让她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了她生命,用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学会了多种外语,最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她用笔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作品回报社会和父母。正因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海伦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是感恩,让她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与海伦比我们能够自由地看,能够痛快地听,能够放声地唱,谁说这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谁说这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感恩是没有抱怨,心存感恩的人永远不会抱怨。

挪威著名剧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对立面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桌子上,一边写作,一边看着画像,从而激励自己。易卜生说:“他是我的死对头,但我不去伤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让他看着我写作。”据说,易卜生正是在对立面目光的关注下,完成了《培尔·金特》《社会支持》《玩偶之家》等世界戏剧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心灵悟语

感恩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有了不忘感恩的心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之心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