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10902200000041

第41章 工作创造财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人临终时对他那好吃懒做的儿子说:“在屋后那片地里埋了一坛银子。”老人去世后,儿子赶快去挖银子。可是他费尽力气也找不到。他母亲对他说:“干脆种麦子吧!”儿子听了之后就往地里撒下了麦种。麦子可以收割了,当年的收获真不少,他把卖麦子得来的银子放在一个坛子里。到了第三年,他继续种麦,继续攒银子。一天,他抱着那坛银子对母亲说:“妈妈,爸爸说地里埋的那坛银子,就是这一坛。”妈妈听后笑着对他说:“你说对了!不劳动,财富会从地里冒出来吗?”

经济学家们曾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来自劳动。孩子做家务中就能体会这一点:他会知道如何把地扫得又快又干净;会掌握把窗和玻璃擦得光亮的技巧;会发现使衣服不打皱褶的秘决……这些都是用劳动换来的。

有些人不喜欢劳动,不爱动手,也不爱动脑,只想过悠闲的生活;有的幻想天上会掉馅饼,不劳动就会有舒坦的生活;有的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不想通过勤劳来创造财富,改变生活,而是想怎样一夜暴富。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我们热爱工作还有其他的理由。美国某大学曾就工作对人的价值作了这样的实验,该实验研究小组征求自愿者进入一间小房间,除了吃喝等基本需要外,不做任何事情,只要超过24小时即可获得一笔巨额奖金。

每一位志愿者均认为一定可以达成要求获得奖金,不料仅六七小时即有人无法忍受孤寂,在没事可做的情况下,便中途放弃要求出来。最后仅有一个人勉强完成24小时的预订时间,但出来之后却变的神志恍惚,久久无法恢复,当这个人回复正常后,他说死也不再接受这样的实验。

由此实验证明人人需要工作、人人都需要团体生活,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唯有不断工作,才可以肯定人的价值,满足人性所需的成就感。

其实在我们周遭环境里,也常看到这样活生生的实例。无论在公司里担任高级主管,或是一般职员,每当退休之后,便由神采奕奕、生龙活虎的上班族,变成暮气沉沉、不知所措的垂垂老人。

可见,工作不仅仅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它还使我们的生活充实,有意义。

如果孩子不知道家长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给家里挣钱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孩子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家长就可以把一个人如何靠工作来谋生的道理讲给孩子们听。

偶尔可以带着你的孩子去上班。当你的工作量不是太大时,带孩子去你的工作单位看看,能让他们有不小的收获。如果你的工作单位在正常办公时间,不欢迎孩子们来访,那么你可以在周末抽空带他们前去。

如果你是救火员,而你的孩子见过你扑灭火焰,他们就可以想象你工作的情形。如果你是牙医,而你的孩子曾到过你的办公室或看过你检查病人的口腔,他们就会明白你是做什么的(尤其是如果你也一直很注意照顾他们的牙齿)。可是,想象一个5岁大的孩子走进他父亲的办公室,听见父亲在电话中与某人争论,或是看见父亲和别人围坐在桌前谈论纸价,他不知道父亲是企业中的采购经纪人。一个6岁大的孩子看到母亲坐在桌前,一边翻书,一边在黄色便条纸上记录着,她怎么会知道母亲正在找一篇重要的法律案情摘要。如果父母所从事的工作没有看得到、摸得到或听得到的成果时,父母就必须明白告知孩子们的工作是什么。如果不可能偶尔带孩子和你一起工作,那么在周六或周日带他们到你工作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想象出来当你不在他们身边时,你都在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并不完全明白父母一天中在做些什么,他们当然也会不清楚父母不在的这段时间和他们在超级市场里买的糖果与这有何关系。

孩子从最亲近的人身上,容易感染到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道德。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可以和孩子分享你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喜爱工作、以把事情做好为傲,愿意分担部分问题以及分享成功喜悦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才容易觉得工作令人兴奋并且值得努力去做。而抱怨上司、公司、职务和薪水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对工作心存怀疑。有的孩子长大后逃避家族的事业,是因为经常听见父母的抱怨,所以他们怀疑一件造成那么多惊惶、烦扰和苦恼的事,怎么可能会富挑战性、令人感到兴奋而且值得去做呢?

在每个人的工作经历中都有沮丧的时刻。就算不说,孩子们也能觉察到你的苦恼和疲惫。因此,向他们解释你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他们会想要知道你为何不放弃。你的回答可能是:其中仍有令你满意之处——薪水、安全感或者希望这份工作能为你带来报酬更好的工作。这些都会对孩子形成鼓舞。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仍会有差强人意的方面:工资不算低,工作比较稳定,或者这只是你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太顺利的阶段。

玛丽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的3个孩子如今都已十几岁了。玛丽整日在电脑前忙个没完。她对孩子们说:“有些时候,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守着电脑工作一天的我疲惫不堪,心里也非常烦躁,这是因为我宁愿整天和人打交道,而不愿整天和机器打交道。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会找一份更适合我做的工作。”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将来要为自己的前途而不是为父母去从事工作。马克看见9岁的儿子做作业马马虎虎,就对他讲:“杰西,你必须自己做决定,如果你写得浮皮潦草,对与不对姑且不说,老师可就要嫌你懒,对你发火,或者给你低分了。现在你觉得不重要,可到了你真正会做事的时候,觉得重要就晚了。你要记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得到别人的赞许,可获得赞许的唯一办法就是认真对待工作。如果你认为它们无所谓,不在乎——当然,我和你妈妈不会因此失业,受损的只有你自己。”

让孩子理解工作和体会工作的最好途径是教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孩子家务劳动缺乏,便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不容易理解工作的意义。

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仍然是一种培养孩子勤奋、耐劳、有责任感并能履行自己义务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家庭仍然是可以让孩子学到真正工作技能的场所。孩子的收获除了学会勤奋和坚韧外,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一种凡事都愿做、爱做和能做的可贵品质。这样的孩子将来才能热爱工作。

另外,孩子将来工作中总会面对繁杂和琐碎的事务。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当让孩子洗碟子时,家长可以同孩子做一些计数及算术游戏;让孩子把银白色的金属餐具归类,则有助于孩子获得比较复杂的分类技巧。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动都有助于孩子学会精细、一丝不苟地做事情,这对孩子将来的工作是有好处的。

我们必须让孩子理解:一个人干的活儿并不都是他喜欢干的,有些活儿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必须干的。对3岁的孩子,这可能意味着:“如果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干净,我就有时间给你讲故事了。”对5岁的孩子可能意味着:“如果你每晚把自行车放进存车处,车就不会生锈了。”对9岁的孩子可能意味着:“如果你帮我浇浇花草,省我点儿时间,星期天我就可以带你去看足球赛。”并且还需要让他们懂得:未来的工作只是现在家务活的一种延续。所以,为了将未来的工作干得更出色些,就必须积极参与一些家务活。

要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平均分担家务,而不要只把重活和我们不喜欢干的活交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些他们感兴趣的事,像做上一顿饭,计划一次家庭野餐,或到超级市场买些东西等等。一位美国的母亲说:“孩子满5周岁时,我们就开始按上面说的办,你实在想象不到5岁的孩子居然能做出那么精美的饭菜来。”

尽管有些家务活的确枯燥乏味,但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整洁清爽的环境。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让孩子收拾屋子时,面对他们的提问:做这干什么?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合作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们必须灌输给孩子的一种观念。必须让孩子明白,人并不是因为本能的驱使才承担那些令人厌烦的责任的,更重要的是,帮人干些活儿,不管它有多么乏味,却表达了你的一片爱意,并由此获得一种通过别的途径无法得到的自尊。

另外,父母们需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干。如果我们每天逼迫他们去干自己认为完全不必要的事,反倒不利于孩子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抛弃旧观念,在家务活儿上少些责骂,多些要求和期望——使孩子们从他们乐意干的事情中学到东西。

有史以来,孩子们从未有过今天如此广阔的天地和如此众多的机会去寻找有意义的工作。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这无疑是正常的。但是,也很有可能最终得到的却是个仅能谋生的差事,这也没有什么要紧的。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要想真正做个人,快乐地活着,就必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