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10902200000011

第11章 财富来源于欲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

法国有一位年轻人很穷,很苦。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为媒体大亨,并且跻身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医院去世。

他去世后,法国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将作为睿智地揭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与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有48561个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穷人之穷是因为背时;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无所长所以才穷,有一技之长才能迅速致富;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总统的职位等等。

而出乎人们的意料,富翁的遗嘱公开他致富的秘诀是: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只有一位9岁的女孩猜对了。为什么她得出这个答案呢?她说:“每次,我姐姐把她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谜底揭开之后,引起了轰动。很多富翁在谈论此话题时,都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有“我要成为富人”的意念。有钱人和贫穷人的差别在哪里?有钱人欲望无穷尽,贫穷人则是欲望淡泊。

其实欲望并不是邪恶粗俗的事。人如果没有欲望,就不称其为人了。拥有高尚的情操虽然很好,但是来到这个世上,如果只是两袖空空地走完这一遭,没有充分享受生活,不是太遗憾了吗?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少年时代从英格兰移民到美国,非常贫穷,年纪轻轻不得不投身于劳动者之列。“我一定要成为大富豪”这样的信念,使得他于19世纪末在钢铁行业大展鸿图,进而涉足铁路、石油,成为豪门巨富。洛克菲勒、摩根都是满怀欲望,以此为原动力,成为资本主义盛行初期美国经济的胜利者的。

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君子耻于谈利,只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荣。而在美国,致富是善事,也属正义的学问。即使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也认为“能获得更高薪的人是了不起的”,这是深受佛教、儒家洗礼的东方人和他们差异最大的地方。

当年,从英格兰、爱尔兰等地渡海来到新大陆的人,无一不是满怀希望而来的,他们认为美国是致富的天堂。但是,他们虽然致富了,却也毫不吝惜地将得来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卡内基投入大笔财富,设立了卡内基财团,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洛克菲勒集团也不断地捐助社会事业。完全不同于某些国家的政商名人,只知购买折扣债券,或想办法如何逃税。他们完全是正正当当而致富的。

“只要三餐能温饱,要那么多钱干嘛?”这是违心之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想成为富翁的。

要向致富之路迈进,一定要克服许多困难,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以及永不服输的斗志才行。“我根本不适合发财”,脑子里一直被这种消极观念盘绕,你恐怕与金钱无缘。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怀有罗曼蒂克想法的人,才容易赚大钱——把自己的梦、理想和愿望一一加以实现,便是发财的主要动机。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赚钱能力,跟父母对他的期望有直接关系。父母愈是强调赚钱,子女的赚钱欲望愈明显;收入所得愈高的家庭,愈想着赚钱,而他们的孩子日后也就真的拥有较高收入。换句话说,父母如果给孩子设一个较高的标准,子女比较可能胸怀大志,不负所望。有句话说:“对人生充满野心的人,才会成功。”这句话用在赚钱上同样有道理。一般人都认为,想发财的人都很现实,其实不然,他们应该是很罗曼蒂克的人,对人生满怀梦想,充满希望。

真正钟情于金钱才是成为富人的条件。松下幸之助曾说:“钟情于金钱吧!”这正是他的经验之谈。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读书,读到高二就中途辍学了。并不是因家境贫寒供不起他读书,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反复地给约翰灌输金钱和商业意识。“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人生只是有钱!钱!”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约翰这样说。

约翰深受父亲的影响,决意早一天辍学从商,他对这个多彩的现实世界向往已久,年轻的约翰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一次,他和一个同学散步,同学问他:“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一定会成功的。”约翰毫不迟疑地说。十几岁的少年,立下这样一个目标,抱负可谓远大(当时的10万美元跟现在的10万美元可不是一回事)。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后来得到的财富,要远比这个数字巨大得多。

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他不仅向约翰灌输商业意识,还用心地教约翰如何写商业文书、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等实际的商业知识。他着重训练约翰的细心、勤快和负责。

父母对金钱的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子女。有时是他们有意为之,有时则是无心插柳。子女在家里所学的第一课通常可以称为“认识钱的价值”。父母是否强调金钱、家长是否为钱而产生冲突、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以及父母的花钱方式等,确实会影响子女金钱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