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10902100000018

第18章 将目标细化的思维

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达到目标、成大事的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化、具体化,从小目标开始一点一点突破,最终才能实现大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大事,但如果目标过大,你又不善于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你都不能达到一个目标,这会让你觉得非常疲惫,继而产生懈怠心理,甚至你可能会以为自己没有成大事者的希望而放弃自己的追求;而如果你善于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一个个小目标,分阶段地逐一去实现,你就可以不断收获实现目标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

25岁的时候,雷因因失业而挨饿,他整天就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躲避房东讨债。

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看出了他。

“很忙吗?”他问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夏里宾看出了他的际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103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60个街口,可不近呢?”

“哪里,”夏里宾笑着说,“只有5个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说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常”

这话有些答非所问,但雷因还是顺从地跟他走了。

“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只有11个街口了。”

不多一会儿,他们到了卡纳尔剧院。

“现在,只有5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住的旅馆前停了下来。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觉得多么疲惫。

夏里宾给他解释不疲惫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如何取胜时,他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这么一句话,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纯属偶然,山田本一在故弄玄虚。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记者又请他谈经验,性情木讷的山田本一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

十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他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画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以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完成了。最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许多人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多大,而是感觉目标遥远、希望渺茫。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一去跨越它,实现它,就会轻松很多,容易很多。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大概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后再把他们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说:“你们能跳过6尺5寸。”而对另一组只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6尺5寸这样的一个具体目标,他们每个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组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6尺多一点儿,不是所有的人都跳过了6尺5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目标。

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家、摩托车大王本田宗一郎,有一次与电器业大王松下幸之助会面,本田对松下说了一番颇有教益的话。他说:“我先有一个小目标,向它挑战,把它解决之后,再集中全力向更大一点的目标挑战。把它完全征服之后,再进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标,然后再向它展开激烈的攻击。苦苦搏斗数十年,辛辛苦苦从山脚一步一步坚实而稳定地攀登,不知不觉,我就成为全世界的摩托车大王了。”

松下说:“我也是从小做生意勤勤恳恳,胼手胝足,才打下现在的基矗我常对员工们说,想从事大发明,必须从自己身边的小发明入手,想做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两位出身贫寒,只受过小学教育,在日本最为成功、最受人爱戴的大企业家,他们的观念和做法几乎相同。他们都是从工人做起,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才汇集成现在的成果,建立起自己的王国。

想与做的智慧

有些人误以为自己能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胖子,常常梦想一举成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真正成大事者都是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通过突破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而实现大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