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10902100000136

第136章 突破束缚生活的常规

任何一个有创造成就的人,都是战胜常规思维的高手,他们不被过去的思维所困扰,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取得创新硕果。通常有很多人在思考同一类问题时,不知不觉地滑向了惯性轨道,绕着常规的思路旋转,很难从中挣脱出来。它好比是一把无形的枷锁,严重地束缚了创新思维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创新思维中,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式的框架,突破常规思考的思路、模式,不要被常规思维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和手脚。

迈阿密海滨是美国的旅游胜地,每年来此度假的旅客成千上万。精明的布茨认为这里是理想的推销场所,他专门雇用了一些泳技高超、线条优美的妙龄女郎,在海滨浴场游泳时假装不慎落水,然后再由特意安排的救生员将其救起,惊心动魄的场面引来了许多围观的游客,这时,“拍立得”相机立刻大显身手,眨眼工夫,一张张记录当时精彩场面的抢拍照片立刻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众人惊讶不已,推销员便趁机推销这种相机,就这样“拍立得”相机迅速由迈阿密走向全国,再由全国走向全世界。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要通过不断发明创造,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方法来竞争主动权,要想别人所没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奇”的行动是别人未料到的行动,“奇”的计谋是别人还未意识到的计谋。

松下的创业故事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

松下是由生产电插头起家的,由于插头的性能不好,产品的销路大受影响,不多久,他就陷入“三餐难继”的困境。一天,他身心疲惫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节目中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黄昏时分,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而灯却无法开,因为插头只有一个,用它烫衣服就不能开灯,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弟弟吵着说:“能不能快一点儿?叫我怎么看书呀!”

姐姐哄着他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烫好了。”

“老是说‘快烫好了’已经过了半个多小时了。”

……

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一直吵个不停。

松下心里想,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何不生产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于是,他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久,他就开发出了两用插头。试用品问世之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他只好增加工人,同时也扩建了工厂。松下的事业,就此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逐年发展,利润大增。

如何看待日复一日的问题?是不是总认为这些问题非常讨厌?但最重要的是:问题越大,挑战也越大,解决问题时所能得到的满足就越大。

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接受问题,就像欢迎一个能带来更大满足的良机。下次你碰到一个大问题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反应。如果有自信,就会感觉很好,因为你又有一个机会来测验自己的创造力。如果觉得不安,切记,你和其他人一样,都能发挥创造力并解决问题。因为,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大好机会。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创新”的最佳年龄是在25~40岁,这是一个最容易取得成功的黄金时代。

有从事人的创造力发展研究的专家曾研究了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年龄和成就,他的结论是:一个人25~40岁是事业成功的最佳年龄。而另一位学者则认为在18~49岁这个年龄段,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几乎都处于最高水平,尤其是判断力,这对于“创新”是非常有益的。

“创新”有个最佳年龄段,这并不等于排斥人们在其他年龄段做出成就的可能性。莫扎特5岁时就发现了三度音程,并据此谱写了小步舞曲。而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却已是60岁的老人了。一些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50岁以后的智力水平甚至高于他们年轻时代。

也许你梦想着一种没有任何问题和困难的生活,然而,那种生活却不值得活下去。如果有一台“万能的机器”为你处理一切,让你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也许这个替代方案并不会吸引你放弃本来就有重重困难的人生。当你下次再梦想“没有困难的人生”时,请记住这个比喻。

茫茫人海,千帆竞渡,只有那些有创新精神的“水手”,才能迅速抵达彼岸。在这里,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每天都换一个大脑!

想与做的智慧

一个成功的创造者总是想常人之不想,为常人之不为。一个人,若踏着别人的脚步,永远不能发现新的思路。要创造就不能墨守成规、踩着别人的脚印行走。成功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工夫,拿出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