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10902100000132

第132章 多思考,做事更巧妙

有这样一句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讲究方法,巧干远胜蛮干。

埋头做好领导交办的事情本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要想迅速攀到职业“顶峰”,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人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加班加点工作。这些人错误地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其实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盲目地为忙而忙,也不能为做表面文章而假忙,结果却没有任何成绩。

郭涛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刚进入投资公司时,他看起来才智平平,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每次进入一个新的单位时,他的发展总比其他员工顺利一些。郭涛自己也清楚,有时候,勇气和耐心会比埋头苦干更有效。

从参加第一天的员工会议开始,他就勇于发言,给领导留下了初步印象。当其他新员工埋头苦干、还分不清单位里谁是谁的时候,郭涛已经掌握了老员工的大致情况。

进入公司不到一年,他就成了办公室的副主任。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埋头苦干不如巧干。要是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我们完全可以去做一个像郭涛那样的有心人。若没有超群的能力,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样也能迅速攀登上职业高峰。

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任务,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因时、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决策。做事情时,需要一种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科学规律办事,自觉用理智战胜冲动,用巧干代替蛮干。这才是职场成功的捷径,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将事倍功半。

巧干是一种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敏锐机智、灵活精明的反映,也是充满活力、随机应变的智慧。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巧干升值的时代。

民谚中有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说法,《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情节:黄蓉被一个巨大的海蚌夹住了脚,费了老大的劲也掰不开,结果抓了一把细沙放到蚌壳里面,蚌就自己打开了,因为蚌最怕的就是细沙。

可见,巧干是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并找到了有针对性的方法的结果。巧干既可以减少劳动量,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员工会发现,自己付出的辛勤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但成绩总没有别人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方法技巧问题,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做事的技巧。

如何培养自己巧干的能力,下面是一位教营销课的教授讲给他学生的一个故事。

一个身体强壮的年轻人到伐木厂去应聘伐木工,老板看他身体壮实很适合干这个,就让他留下来了。第二天这个人很早就起床,一天下来伐了21棵树。老板夸奖他:“你真行,你是我们这里一天伐木最多的人。”

第三天这个工人起得更早,但是一天下来伐了18棵树,不过老板说:“18棵你也是最多的了。”第四天这个工人起得比第三天还早,结果只伐了16棵树,老板说:“16棵你也是最多的。”

这个工人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我每天伐树的数量逐渐下降呢?老板就问:“你的斧头磨了吗?”这个工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斧子钝了的缘故。

要想培养巧干的能力,必须从思维方式方面着手。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养成有助于我们找到工作的诀窍,提高工作效率。

(1)多做逆向思考。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时,不妨多做逆向思考。很多优秀员工都擅长用逆向思维拓宽眼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快找出问题的关键。他们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经常能够化繁为简,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2)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我们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真正懂得巧干的人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无论作为老板还是员工,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应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样的就事论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问题,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3)善于收集资料。收集与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包括竞争对手的信息,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需要用时,能够信手拈来,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4)善于总结。不难发现,巧干者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常人强。他们总能找出规律性,并善于运用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熟能生巧,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增强我们的办事能力。

想与做的智慧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出这些良好的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时多思考为什么,多思考怎样才能够找到它的关键所在。一旦找到了这个关键,看起来很难办的事情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