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一个重要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调永久不变的道德也。
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例如我们不必自己做饭,而即可有饭吃,乃因有厨子管我们做饭也。在此方面说,是厨子助我们。就另一方面说,我们给厨子工资,使其能养身养家,是我们亦助后于。此即是互助。有此互助,必先有互信。我们在此工作,而不忧虑午饭之有无,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厨子必已为我们预备也。我们的厨子为我们预备午饭,因他相信,我们于月终必给他工资也。此即是互信。若我们与厨子中间,没有此互信,若我们是无信的人,厨子于月终,或不能得到工资,则厨子必不干;若厨子是无信的人,午饭应预备时不预备,则我们必不敢用厨子。互信不立,则互助即不可能,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无信,社会上即没有人敢与他来往,共事,亦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如果社会上没有敢与他来往,共事,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他即不能在社会内立足,不能在社会上混了。反过来说,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壶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譬如许多商店都要虚价。在这许多商店中,如有一家,真正是"货真价实,童文无欺"。这一家虽有时不能占小便宜,但愿到他家买东西的人,必较别家多。往长处看,他还是合算的。所以西洋人常须"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毛病点拨: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必要条件。设想一个人,说话向来不当话,向来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但是到时一定不赴。他说要还一笔账,但是到时一定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