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10897200000009

第9章 各有其妙的名家扇面书法

许多书法家在扇面这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挥毫泼墨,精思巧构,展示技法,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了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实现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构想。

赵佶,即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赵佶擅长书画,书法取唐代书法家薛稷、黄山谷而独成一格,他自创“瘦金体”,草书源出唐代草书名家怀素而飘逸洒脱,有天纵之妙。

赵佶的团扇书法是其草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幅著名的作品内容是:“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左下角是宋徽宗独特的“天下一人”的落款。

此作用笔锋颖毕见而不觉其锐,清爽明洁,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呼应得体而气韵生动。行笔粗细萦绕,变化颇大,行笔之中时作骋笔,运笔之婉转,上下萦绕之轻盈,极有韵味,节奏感极强。

整幅作品笔墨转换自如,由于“掠”、“翎”、“堕”、“湿”等字用墨较浓,而“燕”、“转”、“片”及落款等用墨较淡,这样巧妙地构成了上实而下虚的格局,使之与所书内容相配,相得益彰,而自然成趣。

通篇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线条爽捷而富有节奏,字形舒展而颇具姿态,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品读优雅的诗句内容,再欣赏其潇洒的书法用笔,一定会对这件扇面书法作品,有一个纵深的、立体化的艺术感受。

吴宽,苏州人,是明代知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书法学宋代大词人、书法家苏东坡,用笔结体谲异奇特。

吴宽的《西溪舟行诗扇面》书于洒金折扇上,在章法排列上采用了长短格式,文字基本上以七四式组合,全篇以行书为主,间夹草书,字与字虽各自独立,却笔势贯通,气机流畅,其间偶有笔画牵丝映连,使整体作品在端严的氛围中透出了一点活泼的生机。

吴宽的《行楷书扇面》,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扇面书录吴宽

园门新设不曾关,天意能供半日闲。冻雨一番惊屋漏,晴虹千丈比桥湾。墨翻荷叶诗人句,红绽榴花醉客顽。赖有冷泉娱晚酌,篱根流出声潺潺。

园居遣兴一首 吴宽

王鏊,字济之,别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江苏苏州人。王鏊的书法清劲,笔意有晋唐的风格。

王鏊作有《鹿鸣宴诗扇》,此诗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草书娴熟的驾驭能力,笔致遒婉爽捷,笔势擒纵自如,迟涩、提飞、映带、照应纯出自然。尽管扇面的空间极其有限,但作者通过章法的长短组合,密中见疏,仍然营造了一种奔腾恣肆的大气象。诗曰:

京城人马簇如烟,秋榜何人看独先。折桂也应怀此日,插花那复似当年。网罗麟凤东南尽,座应奎星上下联。记得画堂东畔席,和家衣钵定须传。

作为吴门文化的奠基者和领袖,王鏊与吴宽一样,在游于仕宦、跻身台阁的同时,大力倡导古文,提携乡邦后进,如祝允明、文徵明等,而不遗余力,因此在吴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王鏊和吴宽二人还曾合作《行楷合璧》扇面七言诗,二人经常一起联吟作文,观赏字画,作跋题辞,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交谊。王鏊晚年由京城乞归乡里,闲居苏州16年,成为苏州文人雅集的核心人物。两人的诗文书法对吴门文化产生了影响很大。王鏊在为《匏翁家藏集》所作序言中是这样评论的:

吴文定为文,不事雕琢,体裁具存,外若简淡,而意味隽永。纾徐则有欧之态,老成则有韩之格。为诗用事,浑然天成,不见痕迹;沉着高壮,一洗近世纤新之习。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似苏,而多所自得者。

而王鏊是八股文制作的一位大家,在他的影响下,文体自弘治、正德间为之一变。他去世后,唐寅在其墓前手书的“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可见他在乡后贤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人合作的《行楷合璧扇面》,由吴宽和王鏊分别书写了他们的自作诗,无上款,可能是他们平日雅集时所作。虽然是一件小小的扇面,但却向人们展示了当年吴门艺苑盟主的生活片段。扇面题曰:

昨日离江夏,今朝向洛中。山川风色异,形胜古今同。紫塞千重起,黄河九派通。送君天外去,目断北飞鸿。

送友人小上 王鏊

池上积雨余,惟闻芳草气。我亦爱韦郎,赋诗工五字。新蝉为谁鸣,老鹤作人跪。吏隐真自兼,翛然亦高致。

雨后作 吴宽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6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他的书法师从晋、唐及宋人。

祝允明的草书意多于法,纵情奔放,气势开张,酣畅淋漓,而其章法布局打破了纵横有列的格局,于参差错落,开合锁结,过接映带,揖让环抱中流露出一种强烈而震撼人心的韵律和节奏,其放逸不是不要规矩,而是一种超越于法度之外的过人胆识。

祝允明作有草书扇面:

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尊夜不收。逍遥自适意,鼓腹醉中笴。

枝山

丰坊,擅长书画,工于执笔,尤擅长草书。他和祝允明合作完成了一诗扇。此扇面前大半部由祝允明用草书书就,后小半部由丰坊用隶书书就,两种书体、两种风格所形成的动与静、工与写、飘逸与沉着的对比反差,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视觉效果、独特的布局,别有一番情趣。

唐寅,江苏吴县人。唐寅玩世不恭却又才气横溢,擅长诗文,更擅长绘画。唐寅的书法如同他的画一样,具有风致飘逸、灵动劲利的特点,工巧而不媚俗,洒脱而不油滑。

他的花下酌酒歌诗扇就具备了这一特点,此扇面在章法排列上比较紧密,长短分列多为11字与8字之比,但首、末行的高起高收,留出空白,亦使通篇作品在紧密中透出疏朗。诗曰: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文徵明,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书法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入手,进而上溯宋代黄庭坚及晋代“二王”,用笔细劲秀润,结字遒婉圆转,笔势淋漓酣畅。

文徵明的七律诗扇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书风,秀丽雅致而风规清远,洋溢着才子气息。在章法上,虽然没有依循通常的长短格式,分行排列顺着折扇弧形而密布,天地间没有留空,然而首、末行的虚白也使整件作品有了一种密中见疏的韵趣。

蔡羽,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吴门十才子”之一。蔡羽书法道劲,善以秃笔取势,骨气通达。

蔡羽,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江苏吴县西山人。目前发现蔡羽传世作品仅有几件。蔡羽从小丧父,由母亲亲自教授读书。12岁能操笔作文,富有奇气。

蔡羽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与著名的“吴门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先后享誉世间。他的传世真迹甚少,所以更显珍贵。他的《游金陵诗扇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5.3厘米,横43.6厘米,楷书,32行。

禾黍离离苧葛轻,天河流水照人明。百重紫气浮陵谷,千堞黄金拥帝城。甬道从来方骑入,景风偏傍上林生。

日高正见长杨殿,白面书生挂剑行。右入高桥门镐京元是旧封疆,紫禁重重鏁未央。画角常吹城上月,羽林犹宿殿前霜。陂塘潋滟天渠远,观阁玲珑苑树长。闻道明堂有钟鼎,几多功德记天王。

右朝阳门望禁中

钟阜千年自郁盘,曾将帝泽润空坛。草径御跸金鸾远,风递长陵玉树寒。台殿不知从地转,丹青常得绕廊看。禅房屈幽曲无匠,羞杀行人暂解鞍。

右灵谷寺都门烟树接微茫,立马高台揽睇长。江势西来分楚尾,山形似断是滁阳。红尘厌见腰肢醉,花雨犹传佛地香。四壁僧廊一声磬,长干坊外路歧忙。

右雨花台

正德二年丁卯之秋,予有金陵之行。前四诗皆一时所作也。越四年为正德辛未,门人王履约会棲于胥门之永安桥,阴雨连日,口温旧吟,半闲出扇,请书以为次第和焉。时四月既朔一日也第一峰山人蔡羽此扇页是蔡羽写于明正德六年,即1511年。题文中蔡羽的门人“王履约”即王守。“胥门”即吴县城西南门。《游金陵诗》书法结字古质,笔法精练。蔡羽能够在质地硬而滑的洒金笺纸上书写如此精丽的小楷,足见其功力之精深。此外上海博物院还収藏有蔡羽的行书扇面。

王宠,明代中叶书法家,苏州人。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擅山水、花鸟画,也擅长书法。他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

在众多的书法作品中,他的七言诗扇独树一帜,他用娴熟的行草书笔法书写小楷,工丽遒婉、玲珑精巧,辅之以规整的长短格式,使作品更具有艺术的雅逸之美。

王宠的《小楷谢康乐诗》扇面,金笺,楷书,纵17.7厘米,横54.3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扇录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两首古诗,第一首《过始宁墅诗》从“束发怀耿介”到“无令孤愿言”,其后至结尾为第二首《富春渚诗》。款署“王宠”,钤印“王宠私印”、“履吉之印”。王宠此扇书法秀劲,纸墨精良,其楷书已摆脱早年摹仿虞世南、智永的状态,以己意书之,风神疏朗,是其楷书中的佳作。

徐渭,浙江绍兴人。徐渭的书法如同其绘画一样,用笔狂放,淋漓宕逸,不拘形似而神采殊胜,充满着豪迈之气。

徐渭的阳和廷捷诗扇属比较规整的行草书,迥然不同于其平素惯写的狂草,用笔姿态各异,不拘程式,线条颇具厚重感,其潇洒处可以与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字相比拟。

从这幅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徐渭的行草书曾受到米芾的影响,而两人书法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书法的点画与神采方面注入了画意。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上海松江人。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是以清秀中和、恬静疏旷为其基本特点的。董其昌虽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董其昌生活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并曾遍游湘、鄂、闽、浙、赣、皖、晋、京等地,大自然的启迪,加上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给他的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他长于山水,擅以夸张的笔墨捕捉自然山川灵气,而从不受自然真景束缚,往往在秀润简淡的画面中寄寓诗的遐想。明人《画史绘要》评价道:

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董其昌的字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风格,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由于清代康熙皇帝亲临董书,致使董其昌书法风靡一时,形成了满朝皆学董的热潮,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但对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褒贬不一。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称赞董其昌书法为“书家神品”,而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却批评董其昌说其“行笔不免空怯”。不管董字本身究竟如何,董其昌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董其昌是晚明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书画家,他的书画扇面自然也流传很广。从董其昌的绘画扇面看,他着重传统笔墨技法的运用,尤长于用墨,以墨韵幽雅、意趣简淡、意境深邃而取胜,而不刻意追求工似。用笔则多皴、擦、点、染互施,丰富多变。

设色则青绿、浅绛兼用,或鲜丽而不妖妍,或平淡而又沉着。画面布局多取近坡树、中水、远山的三段法,层次分明。笔墨萧散而含蓄蕴藉,逸笔草草而生趣盎然。

董其昌的草书扇面往往写得激越跳宕,有时自署学杨凝式,品味起来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天真烂漫的遗韵。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董其昌的房村夜宿诗扇,以三二的长短分列式,组成了通篇的章法,字距行列间留出的众多空间,增添了艺术的空灵感。整个扇面,以娴熟的草书写就,笔致轻灵秀丽,字态优雅舒闲,具有才子佳人般的文人气息。

张瑞图,明代书画家,福建晋江人。张瑞图以书法闻名,他的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在三国书法家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

他的七律诗扇以飞动跌宕的笔姿、灵巧多变的字态营造了艺术的豪放之美,这种豪放,不草率、不粗糙,而是规整中见奇态,精致中寓洒脱。在章法布局上,作者采用了长短式,五三字的组合排列,疏密有致,生动活泼。

黄道周,明晚期书画家,福建漳州人。黄道周的书法,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结字紧严,气态高古。

黄道周的雨滞庙湾诗扇采用了长短的章法格式,为了拉开长短列的差距,以六字与一字之比,分行排列,疏朗的章法与紧促的结字形成反差,增添了整件作品的艺术趣味。

倪元璐,明末书画家,浙江上虞人。倪元璐的书法受王羲之、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影响最大,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他的澜园招饮诗扇书法,以宏伟的气概,雄健的笔力以及灵妙超逸的字态等,带给人一种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其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

朱耷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朱耷的五言诗扇以简约的笔法、疏旷的章法,营造出一个清虚静穆的艺术气氛,风格超凡脱俗,不流于一般。八大山人在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奇巧。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也能诗,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题上自己随兴发挥的诗,意境就充足了。

金农,清代书画家,浙江杭州人。金农为“扬州八怪”之一,书画奇古清逸,脱尽时俗,尤擅隶书,古拙厚重,独创格调,自称“漆书”。

金农的茅山访杨仙长诗扇,作者以北魏楷书笔意书之,间夹隶书,字体方正,字态静穆古拙,看似字字断开,而其间笔意顾盼映带,整幅作品给人以一种古朴生拙的气息。

郑燮,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江苏兴化人。他的书法别具一格,融隶书于行楷之中,自称“六分半书”。

郑燮的七绝诗扇即以“六分半书”写成,通篇充溢着无拘无束的洒脱之情,用笔或隶或行,字态或欹或正,章法布局或短或长,似无程式可循,而其中趣味却令人味之不尽,是佳品中的佳品。

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清晚期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

赵之谦的书法初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后致力于魏碑,篆隶书取法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而融进自己的风骨,书风凝练雄强,独具风格。

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

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赵之谦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行楷团扇以行楷书写,在章法安排上,正好是一分为二,右半部分略松,左半部分略紧。书法用笔厚重中不乏机巧遒逸,体现了作者融会个人情性于北魏之中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