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10897200000004

第4章 唐宋时期盛行团扇上书画

书画扇主要有两大种类:一是团扇,二是折扇。团扇,又称纨扇。“纨”是指一种细密的绢。扇形如一轮满月,因此称“团扇”。

唐代王建《调笑令》词道:“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由此,团扇又有“障面”、“便面”、“并面”之称。又由于,在古代,团扇因宫廷常用,故又称“官扇”。

团扇出现于羽扇之后、折扇之前,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1000多年间。宋代以后,它又与折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团扇就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其他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等也较常见。

团扇的扇面通常是用白色细绢绷制,适宜于写字绘画。在团扇上题诗作画,最为兴盛是在唐宋时期。当时,富绅阶层人士为附庸风雅,能设法觅得一柄名人题诗或画扇,则引以为无上荣耀。若遇机会得与文学之士相聚,多有以扇求书画者。

南宋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有宋代诗人陆游应人之请,为其在扇上题诗的故事:

放翁与馆阁诸人会饮于张功父南园,酒酣之时,主人以手中团扇求诗于翁,放翁作《饮张功父园戏题扇上》诗一首:寒日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书法、绘画颇有造诣的皇帝,他尤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常以自书的画扇赐给大臣们,他的《枇杷山鸟图》扇面显示出极高的才艺水平。《枇杷山鸟图》扇面,绢本,纵长26.9厘米,横长27.2厘米。

图绘的是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的生动有趣。

图中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画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绣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晕染,随后以工细而不板滞的小笔触根根刻画,表现出鸟儿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的不同质感。

枇杷果以土黄色线勾轮廓,继而填入金黄色,最后以赭色绘脐,3种不同的暖色水乳交融,从而展现出枇杷果成熟期的丰满甜美。

枇杷叶用笔致工整细腻的重彩法表现,不仅如实地刻画出叶面反转向背的各种自然形貌,且将叶面被虫儿叮咬的残损痕迹亦勾描晕染得一丝不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宋徽宗的影响下,扇画盛极一时,《书继》中记载:“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竟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

一时天下画家名手纷纷研习笔墨,经营画扇,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艺术景象。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不少大家之作,北宋名作有徐熙《豆花蜻蜓图》,黄居寀《晚荷郭索图》,徐崇矩《红蓼水禽图》,刘寀《群鱼戏藻图》等,南宋名作有马世荣《王云楼阁图》,夏珪《烟岫林居图》和《遥岑烟霭图》等,未署名不知名的画家更是数不胜数。宋诗人陆游对此感慨道: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宋代在团扇作画方面可以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人团扇绘画以简洁取胜,越是画小,越注意留白,绝不再尺幅之间叠床架屋,力避繁杂拥塞之弊,所以能收到咫尺千里兴趣无穷之效。

如徐熙的《豆花蜻蜓图》裁取苗圃篱边之景,写豆花一帧,悉察精微,用笔疏简,淡墨渲染然后敷色,天趣自然,别饶风致,笔姿动人,妙得神韵。

此图,虽尺幅不大,但意趣超然,蜻蜒双翼翘起飞落技头,曲身下垂,形象逼真,枝头作特写状,淡墨粗笔写成而备施粉彩,花色鲜活,香气四溢,新色满园,碧叶下垂,倒挂豆荚,似有轻风拂来,“风吹疏篱添景色,晨露秋妆一夜新”之妙,构图打破平稳之势,美不胜收。

《圣朝名画评》评论:“多做园圃以求情状,蔬菜茎苗,以入图写”。画史记载:“徐熙笔不以色晕染淡细碎为功”。

唐宋时期,团扇上的绘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的画花卉,如百花图、兰花图、碧桃花图等;有的画硕果;有的画禽鸟、画彩蝶草虫;还有的画人物故事,内容诸如游春图、竹林七贤图、松荫论道图、出行图、婴戏图等,但表现最多的题材还是山水风光。

在保存下来的唐宋时期团扇绘画,特别是两宋的团扇绘画中,有近乎一半的作品表现的都是山水画的内容。这些宋代的团扇绘画小品,虽然画幅不大,但画家们却以极认真的态度来创作,绝没有轻心率意或草就之作。

有的画面虽说是小景、局部,却给人一种咫尺千里之势,可谓是小中见大,虽尺幅之微,然如见寻丈之巨,如陈居中的《柳塘牧马图》,在小小的团扇的面上,画着20多个人,50多匹马,而姿态活跃异常,极为生动。

佚名的《柳阁风帆图》是一幅带有人物的风景小帧,图中画垂柳长桥,秀楼隐落,一怀春少女倚立飞檐之下,急目眺望即将泊岸的归帆,似乎在寻觅久念的情人。

又如张训礼的《春山渔艇图》,青绿的春山,绯红的桃木,把江南山水幽谧深秀的景色表现得十分出色,令人神往。在一些花鸟画中,作品也皆精湛绝妙,从折枝花卉、栖林的小鸟、待饲的鸡雏到步态蹒跚的幼鸭乃至张网布络的蜘蛛,无不真切细腻地得到描绘。

古代扇面,很多是书而不画,因为文人皆能书但未必能画。到宋代文人画家兴起后,书画共扇的情况开始多起来,并且发展到诗、书、画、印同扇子融为一体,古人于方寸之间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终于造就了赏心悦目的扇面艺术,《玉楼思春图》就是成功的一例:

春日湖面上,草青柳绿,波平水静,楼宇立于湖滨水上,一位女子凭栏而立,对岸青山罗列,云雾缭绕。画面上景物不多,楼台、树木、湖水、远山,都是山水画中司空见惯的景物,但是画家善于在细微处用心思,使平凡的景色构成了深远的意境。

此画春意盎然,春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泛青的草地,新绿的杨柳,正在抽芽的枝条,树丝中飞来飞去的莺燕,无一不显示出春为了表现女子处境的空旷孤单,画家细致地画出空无一人的楼阁和楼主的桌椅几凳,茶具酒器,女子独自一人,凭栏眺望烟水迷离处,楼后树下,有两个女子沿小径款款而出。这种安排表现远离恋人女子的寂寞与惆怅。

图上用小楷抄了一首《鱼游春水》词,词意正是写思妇的惘怅。其词为: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余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在唐宋时期,还有一种刺绣团扇,一般来说,刺绣团扇较多使用纱罗,它与自成绢扇面一样都属于珍稀的品种。有些爱好刺绣的才女,在自己赏玩的团扇上用笔画上花鸟,然后再用针绣其大致轮廓,有的还绣上自己的款印,这种刺绣团扇十分精美。

高档的团扇,除了扇面有精美的字画以外,在工艺制作上也是极其精致的。扇面沿边多包以古锦,扇柄多用象牙、牛角、檀香木、红木、乌木、全棕竹、湘妃竹等。扇柄常加浅刻、镂刻,或做成如意状,各尽其妙。

扇坠,也是高档团扇的附饰品之一。制作扇坠的用料有金银、琥珀、翡翠、玛瑙、水晶、白玉、细玉、青白玉、象牙、伽南、沉香、香珠、缅茄等。

扇坠常镂刻成各种形状,如孩童、猴、螭虎、双獾、鸳鸯、小鸟、蝙蝠、金鱼、知了等人或动物的形状;或灵芝、葫芦、多蘑菇、仙桃、荷花、茄子等花卉植物的形状;有的还刻上诗句,多含吉祥祝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