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中华古训
10892600000101

第101章 志士仁人

适用作文主题

志向、气节、操守、品德、修养。

原典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译文

凡有志气和有道德的人,没有哪个是为了求生而失德的,只有以生命来争取真理的。

故事

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他骁勇善战,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多次率军去抵抗外族侵扰,平定边境动乱,战功卓著。汉光武帝刘秀对他非常器重,拜他为“伏波将军”,封他为“新息侯”。

有一次,马援凯旋回朝,亲友们都前来慰问祝贺。其中有个叫孟冀的,是位名士,也向马援表示恭贺,马援对他说:“我很希望先生能诚心地指教我,先生怎么也和一般人一样,尽说些恭维我的话呢?”

孟冀听了,感到有些惭愧,“嘿嘿”地笑了两声。马援接着说:“以前武帝的时候,有个伏波将军路博德,为汉朝开拓了七个郡的疆土,武帝才封给他几百户的封地。现在我的功劳比路博德的功劳小得多,也被拜为伏波将军,得到了一个大县的封地,赏大于功,受之有愧啊!这样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怎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我呢?”

孟冀说:“我还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马援说:“现在,北方边境还不安定,我将带兵前去抗击敌寇。男子汉应该为国捐躯,战死在边疆,用马皮包裹着尸体回来,怎么能够躺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度过一生呢?”

孟冀听了马援的话,十分敬佩,赞叹说:“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心得

大凡叱咤风云,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济世之才,抑或硕果丰盈留存后世的科学巨匠、发明家、文学艺术家都具有超凡的人格。这种人格所显示的力量,是伟大气质中最具魅力的。有时学识、教育、环境熏陶、外界影响,无一不在造就和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当一个人的自立意识形成之后,就应当锤炼自己高尚的人格,这无疑是后天决定性的一步。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因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古训链接

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

——刘向

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

——苏轼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谢枋得

见义不为,又托之违众,此力行者之大戒也。

——吕坤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