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老故事
10892500000017

第17章 范仲淹“先忧后乐”

适用作文主题

责任、奉献、忧国忧民。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一代名相因改革失败,被贬谪至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做知州。此时,好友富弼已贬至青州(今山东省益都一带),欧阳修贬去滁州(今安徽省滁县等地),膝宗谅贬在岳州(今湖南省岳阳一带)。

昔日好友滕宗谅派人送来一幅岳阳楼图,告诉说他已将该楼重新修葺,并将历代有关的赞扬诗赋,也刻石附立,希望范仲淹写一篇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四日夜晚,秋风送爽,月光明媚。范仲淹把岳阳楼图张挂起来,开始凝神构思。他早年随继父曾到过岳阳一带,如今怀想起来,岳阳景色之妙,全妙在那一望无涯的洞庭湖。你看她远衔青山,近吞长江,朝辉夕雾,气象万千。若在阴晦天气登楼远望,人们常会有去国怀乡之叹,忧谗畏讥之感,真是满月萧萧,无限悲凉。若遇阳春晴日登岳阳楼,便会觉得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这些便是岳阳楼胜景之大观。

可是,仲淹不愿一般地触景抒情,而是想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崇高的思想境界,借以激励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也启发和教育后代。于是,他乘兴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古代仁人志士与俗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他们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他们也不致愁眉不展,假若身居高职,他们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他们还惦着替君主分愁。简直是,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果有人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将是这样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送到岳州,膝宗谅大为感动。他立即命人刻石。记中那两句格言——“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不胫而走,风也似的传诵开来。仁宗闻此,不禁慨然称颂。

心得

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光照千古,开辟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精神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大典。范仲淹的精神是博大而高远的,这种博大与高远来自于对国家深沉的爱与对天下苍生可贵的悲悯,这是无双国士的境界。

脑筋急转弯

为什么两只公老虎打架,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才能罢休?(答案:因为没有人敢去劝架。)

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以吾人数年必死亡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中〕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