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10892400000016

第16章 游历黄山开宗立派

一代宗师

敦煌壁画是集东方美术之大成,代表着北魏至元代1000多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张大千

1927年5月,张大千收拾行装,第一次游历黄山。

他决定去游黄山,是受了石涛“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启发,于是想:“要想学好石涛,最好也去游历黄山,以天地为师,在大自然中收集素材。”

张大千来到安徽南部,抵达壮美雄伟的黄山脚下。明代徐霞客曾言:“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灵云、庐山之飞瀑于一身,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但自清以来,上山的路就逐渐荒凉而艰难曲折。

张大千花钱请了几个当地人,就走上了野草丛生、巨石拦截的小路,走走停停,一天行不了几里路。但他越来越痴迷于“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无奇不有”的黄山。

在过最凶险的鲫鱼背时,中间是一块光秃秃的岩石,两边是万丈深涧,当时有个当地人说:“张先生,我先带一根绳子过去,然后你从这边扶着绳子再过,到时要小心,千万别向两边看。”

张大千把胡须一捋,两眼一瞪:“嗯!你们不要小看我,不用你们的绳子,我第一个过去。”说着长袍一撩,抬腿就上。

他稳住心神,两眼平视,脚步稳稳地走了过去。山风吹拂,他的胡须飘摆,长衫飞舞,有如神人一般。

张大千以他特有的胆量和意志,在黄山上待了两个多月,观云门,登清凉台,看人字瀑,望莲蕊峰,画了大量的写生。

最美的是在黄山清凉台观日出。这天一大早,张大千就来到了清凉台上。东方的天空渐渐地亮了起来,慢慢衬托出峰峦如斧劈刀削的刚劲轮廓。

越来越明亮的天幕,烘染出远山近峦的层次。橘红色的朝阳躲在云雾里,慢慢地闪现出一道光环,闪闪烁烁,终于跳了出来。朝晖映红了张大千的脸,云腾七彩,朝霞流丹。张大千伸开双臂,要拥抱这朝阳:“啊,日出!黄山的日出!”

看过黄山日出的旭日辉煌,他再观黄山云海,那变幻汹涌的云涛使他心潮澎湃;看过奇诡的黄山石和令人心旌摇动的“迎客松”,奇峰怪石、云海旭日都进入了张大千的画稿。

初游黄山,黄山之奇,给了张大千深刻的印象,身处其间,他领悟了画之真谛。他明白画卷里的山水并不等于大自然的奇峰,只有实地观察、深入自然,才会获得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他觉得,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儿就算完事了,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

后来,张大千有两次重登黄山,他还专门刻了一方印章:“三到黄山绝顶人”。

这个阶段,张大千已经开门立派,招收门徒了。他从黄山回来后对学生说:“不到黄山,不亲眼看到黄山云海,谁会相信天地间竟有这样的云海,谁又画得出这样的云海呢?”

他为《黄山云海》这幅画题词道:

蓬池几回干,桑田几番收。

谁信天地间,竟有山头海。

从这以后将近10年的时间,张大千专心致志地研究、创作山水画,他笔下的黄山云海、奇峰、松石,或气势磅礴,或俊逸清新。很多人都称张大千为“黄山画派”。他还与郎静山组织了“黄社”,倡导游黄山,一时入社会员达百余人。

对于别人称他为“黄山画派”,张大千说道:

曾、李二师又以石涛、渐江皆往来于黄山者数十年,所学诸胜,并得兹山性情,因命予往游。

三度裹粮得穷松石之奇诡,烟云之幻变。延誉两师奖誉不已,于时大江南北竟以黄山派呼予。

1929年,张大千的两幅作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张大千继续到名山大川游历、写生,长江、富春江、莫干山、天目山、罗浮山等无处不留下他的足迹。

这一年他进入而立之年。大江南北,人们都称“南张北溥”,是说当时中国两个最有名气的画家张大千、溥心畲。溥心畲是清皇室遗族,善画山水画。

而也有人称“南张北齐”,是指他与善画花鸟的齐白石;甚至还有人称“南张北徐”,那则是指他与徐悲鸿了。就连大作家茅盾在小说《子夜》中,也有关于张大千作品的描述。但无论怎么说,都可见张大千当时的社会影响之大。

这一年,张大千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中,他在苍松下伫立远望。在这幅画中题诗的不仅有他的恩师曾熙,还有当时的名人杨度、陈三立、黄宾虹、谢无量等。徐悲鸿也题了一首诗:

其画若冰雪,其髯独森严。

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

张大千一生游历遍及祖国名山大川、奇观美景,可谓见之多矣,但始终觉得黄山第一。

他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海数百里方圆,无一步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他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黄山成了他一生画不完的稿本。

同时,此时的张大千也添丁进口,10年时间,黄氏为他生了几个孩子,根据张家字辈,以“心”字命名:心亮,心智,心一,心瑞。

1931年前后,张大千继续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举办多场个人画展,并作为中国“唐、宋、元、明中国画展”的代表,再次东渡日本举办画展。这一年,他的恩师曾熙逝世了。恩师的去世,让张大千痛心不已。

也就是在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三省。

有一天,徐悲鸿来到张大千家。徐悲鸿与张大千年岁相仿,尽管他们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不尽相同,但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徐悲鸿与张大千深夜促膝谈心,徐悲鸿语气激愤地说:“自‘九一八’之后,侵略者猖狂,国府无所作为,中国人益发被人瞧不起,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张大千一向不过问政治,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这时他手握长髯,脸色严峻。

徐悲鸿接着说:“目睹此情此景,悲鸿痛心疾首,夜不能寐。我常常深思,如何才能使世界各国认识中国,如何让世界各国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传统的民族,中国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的国家?”

“最近,我收到法国国立美术馆来函,邀请我筹组一个中国画展,赴法展出。这正是一次宣扬祖国文化,提高中国国威的好机会。因此,我准备请国内名家以最上乘的作品,参加此次展出。此事也须烦张先生扶持。”

张大千一捋胡须,铿锵说道:“大千虽不才,但也是中国人,所需作品,徐先生要多少我画多少。”

当“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法国巴黎展出后,张大千的一幅《荷花》立即被巴黎波蒙博物馆收藏;另一幅《江南景色》被莫斯科博物馆收藏。

年底,张大千与二哥应著名书法家叶恭绰先生之请,举家迁居苏州网师园。

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古城,以水多、桥多、园林多而著称,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网师园原是南宋时代一座私人花园,清乾隆年间扩建成为一座布局精巧、水木清秀的园林。由于张大千的二哥专画老虎,是有名的“虎痴”,所以,他们还在网师园养了一只老虎。

张大千也爱画虎,但二哥叫“虎痴”,所以,大千决不画虎。不过,后来有一次他醉酒来了雅致,提笔画了一幅《虎啸图》,二哥看了连连叫好,还为他这幅画题诗。后来这幅画流传出去,人们看到称赞不已,就有人来求他画虎,并愿意高出二哥10倍的价钱。

这时张大千才猛然想起二哥是有名的“虎痴”,觉得自己画《虎啸图》这件事,冒犯了二哥。虽然二哥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张大千仍然不能原谅自己。他本来是很爱饮酒的,这次他发了誓:从今以后誓不饮酒,也誓不画虎。果然张大千从此跟饮酒和画虎绝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