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富兰克林揭示科学奥秘的故事
10891900000039

第39章 毅然担任请愿代表

1764年12月9日,富兰克林乘坐的船顺利抵达怀特岛。这次的航行可谓顺风顺水,富兰克林下船登岸,立即赶往克来门街的斯蒂文森家。

当富兰克林进门的时候,发现家中只有女佣一人。原来玛格丽特·史蒂文森和她的女儿都出门了。

好一会儿过去,大门响了,玛格丽特·史蒂文森走了进来。当她忽然看见富兰克林的时候,高兴得把手里的书都丢在了地上。

富兰克林此次受宾州议会委派来英请愿,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个是请求英王建立对宾夕法尼亚的直接统治,一个是反对英王批准印花税法。前者是为宾州人民请命,后者是为全体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利益而斗争。

为达到目的,富兰克林得游说英国当权者,既不能让步,又不能触怒他们。因为宾夕法尼亚的业主们是有影响的,他们一直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富兰克林不得不同他们展开争夺,争夺当权者的支持,争夺舆论的同情。

但是第一项请求就不太顺利,富兰克林发觉枢密院的态度十分冷淡,甚至不愿意倾听请愿书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美洲殖民地的人民开始猛烈反抗了。富兰克林一直不太赞成暴力,他主张一边依法实行,一边进行斗争,争取通过合法途径废除那不合理的法案。

可是民众却不会克制自己,抵制实施印花税法案的行动率先在弗吉尼亚发起,然后各种传单像警钟一样传遍了北美殖民地。

当马萨诸塞的州议会召集州际代表大会时,各殖民地的成帮结伙的普通老百姓已组织起来,准备集体抗议。在这次大会上,各殖民地空前团结起来。

1765年8月,印花税征税官的姓名在殖民地公布,从纽汉普什尔到南卡罗来纳的殖民地人民揭竿而起。波士顿的反抗运动最为猛烈,富兰克林的朋友宾夕法尼亚的休斯和康涅狄格的英格索尔都受到了起义者的威胁,被迫辞职。

在法案行将实施之际,殖民地的大地上已没有一名执行它的官吏。印花运到了,却没有什么人使用它。

由于这场广泛的反抗和抵制,英美之间的贸易降至半数,英国上下大为震惊。

富兰克林也震惊了,但不是为了自己。他震惊的是构成英帝国整体的殖民地同宗主国的分裂行动。

现在,富兰克林发现,自己原来力图将这两个部分拉到一起,现在却同时被这两个部分猜疑,英国政府认为他是殖民地代表,殖民地则认为他是亲英派。

实际上,如果要富兰克林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殖民地人民一边,因为他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但同时,富兰克林又不愿看到帝国的分裂,完整的大英帝国还是富兰克林的理想。但是,现在这种理想已经不可能,富兰克林必须作出抉择了。他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立场,即以殖民地人民的要求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依据,做到这些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富兰克林要以殖民地人民的要求为依据,去促使英国当局废除印花税法案。富兰克林毅然站在了人民的一方,所以得到了殖民地人民拥护,我们考虑问题,也要以大多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然而,摆在富兰克林面前的形势却使他无从下手,新的罗金厄姆内阁上台后,与殖民地人民完全持相反立场。

富兰克林没有就此打住,他知难而进,积极地同一般的英国政治家交谈,力图和他们沟通思想,使其理解乃至接受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还和英国与美洲殖民地有关的工业资产阶级、商人、运输业人士联系,鼓动他们向议会、政府施加压力。

在英国,这些人在议会中的代表很少,力量也不大,但他们却是正在兴起的阶级,他们的经济力量正在迅速增长,政治影响力也逐步加强。

1765年12月4日,许多这样的厂主、商人和船主在金斯阿姆斯酒店聚会,酝酿全国各地城镇联合上书请愿,要求废除这个被富兰克林称为“罪恶源头”的法案。

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这个当时最有名的美洲人出席了听证会。当时向他发问的有敌人也有朋友。敌人是企图让富兰克林作不利于废除印花税法的回答。朋友则相反,尽量使他论证废除这一法案的必要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听证会最终以富兰克林胜利而告终。

听证会结束后一个星期,废除印花税的提案就在下院通过了,很快上院也通过了,并于3月8日,得到了王室批准。

在废除印花税的斗争中,富兰克林可以说立了大功,他和英国决策人物之间那场短兵相接的较量让巨人瞩目。

富兰克体机智、策略而绝不丧失原则的雄辩,连敌对者都为之倾倒,使得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服输。

其后,富兰克林答辩的全文以《讯问》为名先后在伦敦、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威廉堡发表,次年又在斯特拉斯堡发表。在美洲殖民地人民眼中,富兰克林成了英雄。

原来那些对富兰克林种种的诬陷和攻击都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是赞誉和掌声。

然而自1766年2月印花税废止起,英国当局对于美洲殖民地的压迫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变本加厉了。英国政府的做法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普遍不满,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关系日趋紧张。

这些极大地触动了富兰克林,他为此焦灼。他忧虑的是眼看着英国政府的殖民地政策使得殖民地日益远离了它。

富兰克林此时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殖民地与英国是一体的,这样有助于双方的强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英、美应是平等的,英国国会无权向殖民地征税,而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使得英国政府认为他亲美,美洲殖民地认为他太过温和,有亲英的嫌疑。

而富兰克林,却不能改变自己的思想,他继续以弥合双方的分歧为己任。在当时的情况下,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矛盾日益激化。1768年,马萨诸塞州议会联络弗吉尼亚议会,共同发出巡回信件,呼吁殖民地各州团结御侮。

英国政府颁布法令,解散马萨诸塞议会。还准备将殖民地领导反抗的强硬分子拘往英国,以叛国罪论处。

殖民地人民愤怒了,波士顿的商人率先起来,领导了全国性的抵制英货运动。殖民地人民组织起来,用武力抵抗英国税吏的搜查和压迫。这次空前广泛的反英运动,不仅抵制英货,而且要求废止该条例。

这是一种利害冲突,英国统治者为了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惜用各种手段打击、摧残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这一次,英国的商人、厂主甚至工匠都站在他们的政府一边。

而殖民地人民方面,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不可避免的越来越艰巨的斗争,他们还没有统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愿意效忠于英王。

就在这时,英国当局对反抗的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一次血腥的镇压,这就是“波士顿惨案”。

这时的富兰克林被委托为马萨诸塞的代理人,从维护北美殖民地利益出发,富兰克林义无反顾地站在殖民地一边,为北美洲殖民地的利益奋斗。

对殖民地人民,富兰克林虽然认为有一切理由反抗,但希望反抗形式不要过于激烈。对英国当局,富兰克林把所有的镇压措施归咎于当权者的顽固和不明智,寄望于由较好的大臣执政。

富兰克林心目中的英、美应是一个强大帝国内两个可以共存共繁荣的个体,他要为这个美好的前景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