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02

第2章 笔公古弼

政略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苦。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曰:“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世祖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丐百姓……

世祖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马。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田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无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后车驾田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

(《魏书·古弼传》)

【译文】

上谷地区的老百姓上书太武帝,言说皇家花园苗圃占田过多,使得百姓无田可种,请求减半,以便赏赐给贫苦之家耕种。古弼看了奏章以后,入宫,准备奏明皇上,碰上世祖正在与刘树下棋,根本没有听奏章的意思。古弼在旁边坐等了好久,世祖也不问他有何事,于是古弼站起身来,当着世祖的面,揪住刘树的头发,将他从椅子上拉下来,然后一只手拽住刘树的耳朵,一只手攥成拳头殴打他的脊背,斥责刘树说:“皇上不理朝政,都是你这个佞臣的罪过。”世祖立刻变了脸色,放下手中的棋子,大声说:“没听你的奏章,这错全在我,刘树有什么罪呢?还不快松手?”古弼就把他闻听到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世祖。世祖对古弼的正直大为惊叹,并答应了他的奏请,把一半土地赐给贫贱之家耕种……。

又一次,世祖检阅三军,然后大小将校准备会猎于黄河西部。当时古弼留守在家,世祖下诏古弼送一批健壮的马匹以供游猎之用,古弼却送去一些瘦劣之马。世祖非常生气,大怒道:“尖头奴才,竟敢对我的旨令不听话,等我回到宫中,一定要砍下你的狗头。”古弼脑袋尖削,世祖常喊他“笔头”,所以当时人们便称他为“笔公”。古弼的下级僚属非常担心,害怕杀头。古弼对他们说:“我认为侍奉国君田猎而不能使他尽兴游乐,这一罪责不是太大。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防备不测,一旦敌人大举进攻,这才是最大的罪责啊!目前北方敌军气焰嚣张,南方也是强敌压境,敌人正虎视耽耽,暗中观望我方动静,等待下手的机会,这才是我所忧虑的啊。之所以挑选健壮的马匹留给军队,就是从以防不测这一角度来考虑的。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不怕杀头。皇上英明睿智,是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的。这是我的罪过,不是你们的过错。”世祖听后,深有感触地说:“有这样的忠直之臣,真是国家的宝啊。”便赐给古弼一套礼服、两匹马、十只鹿。后来又有一次世祖在山北打猎,捕获麋鹿几千只,世祖下诏尚书派牛车五百辆来拖运。过了一会,世祖又对手下人说:“笔公一定不会给我派这些牛车,还不如早点用马将这些猎物运走。”说罢就回宫,刚走了一百来里便接到古弼的奏表说:“今年的谷穗已经下垂变黄,桑麻大豆也布满田野,山猪野鹿经常偷吃,飞鸟大雁也来啄食,再加上风吹雨打,损失很大。早收与晚收要相差三倍。请皇上恩准暂缓拉运麋鹿,以使车辆集中运输已收入的秋谷与杂粮。”世祖看完奏表后说:“果然像我说的那样,笔公真可谓是国家的栋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