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10891000000001

第1章 南史

第一节 《南史》概论

《南史》,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撰,共八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起宋武帝永初元年(420),迄陈后主祯明二年(589),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史事。

《南史》是李大师、李延寿父子两代,用了十多年的功夫,参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严格增删修正而成的;编成后,又经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棻亲自修改,质量是相当高的,是一部有价值的史书。

《南史》的篇幅比起南朝四部正史来要少得多。将《南史》与“四书”相对照,我们发现他删去了《宋书》中大量的夹叙文字,同时也删去了本纪中的诏册、让表等官样文章,每篇只留下一至二篇,对其他诏书、令制,也多作删削。在列传中,多删去词章作品、奏议文章,但意义较大的名篇,又全文照录。如《南史·陈伯之传》全文录载丘迟《与陈伯之书》、《任窻传》全文录载刘孝标《广绝交论》,等等。

李延寿将一大堆史料删烦去冗,编辑连缀,文字颇有条理,突出了纪、传的叙事部分,读起来更为清楚醒目。范文澜在《正史考略》中说,《南史》、《北史》虽删节很大,但并未削弱其史料价值;卷数虽少于八书,但读起来反觉充实,应该说这种评价是中肯。但李延寿并不仅仅只有删削,增加史事、人物的地方也不少,尤其对齐、梁两代的史料有一些增加。

李延寿修《南史》时,正史中除依据沈约等人的四书外,还参见了谢吴的《梁书》、许亨的《梁史》以及徐爰、孙严各自的《宋书》,陆琼、顾野王、傅纃各自的《陈书》,等等。这些当然是李延寿增补史料的来源之一。来源之二,乃是杂史一类的著述,这是李延寿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如无名氏《宋中兴伐逆事》、姚最《梁昭后略》、萧韶《梁太清纪》、萧世怡《淮海乱离志》、刘仲威《梁承圣中兴略》等等。这类著述,多为作者耳闻目见之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这些珍贵的著述,因其短小,极易散失。李延寿有鉴于此,遂参阅了这方面的著述一千余卷,将其珍贵的资料网罗到《南史》中去。在《南史》中,李延寿补充了张彪传及庾子舆、王鐆之、王玄象、谢澹、王斌、王僧皊等附传;在《循吏》、《文学》、《隐逸》、《恩絃》等类传中,也补充了若干人的传或附传。如《循吏传》中增补了甄法崇、王洪范、郭祖琛等传,《文学传》中增补了纪少瑜传及吴迈远、孔逭、虞通之、虞紮、司马宪、袁仲明、孙诜、王子云、费昶、范怀约、谢善勋、韦仲等附传。《隐逸传》中增补了渔父传及孔抆、孔总、赵僧岩、蔡荟、释宝志等附传。《恩絃传》中,由于梁、陈二书无此类传,增补就更多。增立传的有茹法珍、周石珍、陆验、孔范等,增为附传的有綦母珍之、杜文谦、徐龙驹、曹道刚、梅虫儿、徐世標、王捗之、徐缽、王脣、王仪、沈等。《南史》除补充一些纪、传外,在四书已有的纪、传中,也补充了不少史料。其中又以对《梁书》的增补最有价值。譬如,南史补写了《郭祖琛传》及郭祖琛揭露梁武帝残民佞佛的弊政;于《范缜传》增写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恪守信念、不肯“卖论取官”的坚定立场和崇高精神;于《元帝纪》增写了梁元帝对臣下的种种猜忌;于《后妃传》增写了徐妃的淫秽;于《临川王宏传》增写了萧宏的懦弱、聚敛、奢侈等;在《刘怀珍传附刘峻传》中,增补了刘峻与母出家为僧尼、梁武帝策锦被事等事迹。这些都是关系到“人之善恶,事之成败”的重要史实。正是如此,《南史》在叙事上也有一些地方比“四书”来得详细。如《南史·齐高帝诸子传》比《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就详细得多,其中《始兴王鉴传》从六十余字增至九百余字;《江夏王锋传》从一百七十余字增至七百字。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中列举了不少《南史》增补四书的事例,可供参考。

《南史》根据旧史改编而成,但它对旧史的错误或曲笔多有更正。南北朝以来的史学著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曲意为某朝统治者或为当朝统治者回护的弊病,特别是《宋书》、《齐书》、《梁书》、《陈书》等,淹没和歪曲了一些历史事实,李延寿都据事直书,加以订正。

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已开始没落。门阀制度在曹魏后期最终形成,经过西晋一代的巩固,到东晋充分发展,至南朝,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高门士族凭借特权坐致高官厚禄,在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中自行腐朽,在他们争权夺利的内部斗争中互相削弱,在农民起义的不断打击下被消灭。尤其是东晋末年的孙恩起义,将北府兵最后一个士族将领、谢安的儿子卫将军谢琰杀死。此后,北府兵就落入寒门手中。到了南朝,士族已不再执掌兵权。因此,南方士族在南朝时开始没落,已成无法挽回的趋势。但越是日暮途穷,越要拚命维护他们的特权地位,尤其要保住世代相传的族望,士庶之间的界线也更加不可逾越。这种时代特色在《南史》中得到充分反映。《南史》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北史》一样,在列传中大多采用家传形式,按一个族的世系而不依某一历史人物的时代立传。凡是一个族的子孙都附在一个先祖名下,往往一个传附上一大串人,有些人根本没有什么事迹可记,只两、三行字一篇的都有。只有专传例外,如《儒林》、《文学》、《孝义》、《恩絃》等,是按人物的特点类型集中在一起。

《南史》删掉了宋、齐、梁、陈书中“索虏”一类民族间互相鄙视的字眼,因为编书时国家早已统一,经过三百年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已经完成,民族的界限和隔阂已基本消失。李延寿将南、北两个政权看成平列的历史整体,没有因为南方是汉族就视为正统,这不仅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他的影响,这也说明他在编写史书问题上,对多民族国家的正确态度。

《南史》文笔简炼,行文流畅,并强劲有力,这是历代史学家所公认的。但是,《南史》也存在一些弊病。

首先是删削不当。例如《南史》删去《宋书·孔灵符传》中的“山阴湖田议”、羊玄保的“吏民亡叛罪同伍议”,等等。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涉及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事件,《南史》全部删去或节录太少,是不妥的。梁范缜关于神灭的辩论是研究当时意识形态的宝贵材料,也被《南史》删去,十分可惜。

第二是增补不当。李延寿在增补史料时,把不应增补的史料增补进《南史》,形同蛇足。如《宋武帝纪》、《齐高帝纪》、《梁武帝纪》、《陈武帝纪》中,记符瑞、载鬼神竟各多达几千字。《南史·张彪传》记张彪和妻杨氏以及所养之犬黄苍的事,无不怪诞离奇,几乎写成一篇传奇小说。这是由于作者撰述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小说短书”一类文字的缘故。

第三《南史》纪、传之间还间有盄牾之处,于官名的去留,删削不当等等,阅读时应予留意。

《南史》有本纪十卷,分为《宋本纪》、《齐本纪》、《梁本纪》、《陈本纪》。宋自永初元年(420)刘裕称帝建国至升明三年(479)宋顺帝被废黜,齐代宋为止,历八代皇帝,共五十九年,史称刘宋。齐,历史上又称南齐,自建元元年(479)萧道成废宋建国至中兴二年(502)齐和帝被废,梁取代齐为止,历七代皇帝,共二十三年。梁自天监元年(502)萧衍代齐至太平二年(557)梁敬帝被废,陈代梁为止,历三代皇帝,五十六年。陈自永定元年(557)陈霸先称帝建国至祯明三年(589)隋大军南渡长江,攻下建康,陈后主被俘,陈朝灭亡为止,历五代皇帝,共三十二年。《宋本纪》、《齐本纪》、《梁本纪》、《陈本纪》分别以各朝的每代皇帝为中心,概括地叙述了每朝代各个时期的大事。

通过这些本纪的阅读,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南朝时期的政治演变的大致梗概。

齐(479~502)的开国皇帝是萧道成,梁(502~557)的建立者是武帝萧衍,他们统治的后期,政治极端腐败,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北强南弱的形势已不可逆转。

陈的创立者是灭掉侯景的陈霸先。他于557年废掉萧方智,自立为帝。陈国力远不如刘宋,即比齐梁也不如,国土缩小,经济衰落,为隋所灭是大势所趋。

从上述本纪反映的南朝政权的演变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南朝时的政治极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就军事国力而言,是北方强于南方,所以最终由隋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