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争霸中,宋襄公只不过是个昙花一现的人物,真正接替齐桓公称霸的是晋文公。
晋文公名字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在他夫人死了以后,把他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逼死了太子申生,并且要阴谋杀害比奚齐年长的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只得分别逃到国外去避难。
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于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在执政的第十四个年头时得了重病,不能临朝。留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圉听到这个消息,生怕君位被人抢走,乘天黑逃回晋国。晋惠公也担心公子重耳回国抢夺君位,弄得寝食不安。大夫郤芮献策说:“重耳流落在外,终归是个祸害,不如想法把他杀了。”晋惠公就派一个叫勃鞮的人去刺杀重耳。
重耳逃离晋国以后,一直在狄国避难,前后有十二年光景。晋国有才能的人,像狐毛、狐偃、赵衰(cuī)、介子推等人都跟随他。一天,狐毛、狐偃兄弟俩接到父亲狐突的信,信上写道:“勃鞮三日内即去谋刺公子,速作准备。”他们赶快告诉重耳。大家商量准备逃到齐国去。要从狄国到齐国去,必须经过卫国。卫文公怕得罪晋惠公,不但不接待,还不放重耳进城。没有办法,重耳等人只好绕着道走。一路上无依无靠,又没有干粮,只好沿路乞讨。
一天,他们走了几十里路不见人烟,太阳当头了,还没吃早饭,肚子饿得咕咕叫,看到远处大树下一伙农夫正在吃饭,高兴极了。重耳叫孤偃向他们要点吃的。衣不蔽体的农夫们望着这群贵族打扮的人说:“我们哪里有吃的!连野菜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送人呢?”另一个农夫从田里捧起一大块泥土,送到重耳面前说:“这个给你吧。”重耳大怒,拿过马鞭,就要打那个农夫。狐偃看到农夫们一个个怒目相视,急忙劝阻说:“要弄点粮食不难,要弄块土地恐怕就难了。老百姓送给我们泥土是好兆头啊!这是上天借他们的手给我们的恩赐,得土意味着得国啊!”重耳只好忍气上车,向前赶路。他们风餐露宿,经历了数不尽的辛苦,花费了一年左右时间,终于到了齐国。
齐桓公听说重耳前来投奔,马上派人去迎接,给他们安排住处,供给车马,送米送肉,招待十分周到,还把本家的一个美女齐姜嫁给重耳作夫人。重耳非常感激,更加敬佩齐桓公。他们在齐国一住就是七年。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了,齐国的五个公子争夺君位,国势渐渐衰落下来。跟随重耳的几个人商量要离开齐国。
可是,重耳迷恋眼前的安逸生活,整天厮守着齐姜,再也不想离开齐国了。狐毛等人想见到他都很不容易。一天,大家凑在一块说起这事,都十分焦虑。狐偃说:“诸位不要着急。要让公子振作起来,我倒有个办法。”赵衰说:“你有什么妙计?”狐偃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便拉着他们几个人,来到城外桑树林的深处,大家围坐在地上。狐偃说:“现在不离开这里不行了!大家回去把行李准备好,等公子一出来,咱们就说请他去郊外打猎,出了城,咱们赶车就跑,他还有什么办法?只是不知上哪国去好。”赵衰说:“宋国总想作霸主,他们很需要人,咱们投奔宋襄公试试。万一不行,再回秦国或者楚国去。”狐偃又说:“宋国大司马公孙固是我的朋友,我看可以到宋国去。”这几个人以为,他们的话没有人听见,商量完了就分头去准备。哪料到齐姜的几个使女正在树上采桑叶,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回去后就一五一十告诉了齐姜。
第二天天刚亮,赵衰、狐偃来叫重耳。重耳还在酣睡。齐姜把狐偃叫了进来,问他有什么事。狐偃说:“公子过去在狄国,天天乘车驰骋,现在长久不出去活动,我们怕他闷坏了,想请他去打猎。”齐姜笑着说:“你别说笑话,打一次猎,哪里会去那么远呢!你们不要瞒我了。你们商量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很敬佩你们一片忠心,这次,我一定帮助你们。今天晚上,我请公子喝酒,将他灌醉。你们乘天黑,把他拉出城去。”狐偃见齐姜是不同寻常的女子,不禁肃然起敬。
当天晚上,齐姜在宫中摆下酒席,请公子喝酒。重耳问道:“今天晚上为么这样大摆酒席啊?”齐姜说:“我听说公子将要远行,特地设宴送行。”重耳说:“人生有限,只要舒适如意,何必再想别的事呢?”齐姜说;“公子应该有志气,听从手下人的忠告,离开齐国。”重耳很生气,放下酒杯不喝了。齐姜怕事情弄僵,笑着说:“算了,算了,要是走呢,那是公子的志气,这酒就算送行;要是不走呢,那是公子对我的一片深情,这酒就算表示我对您的感谢。来,让我们开怀畅饮吧!”重耳转怒为喜,一杯接一杯地喝起来,加上齐姜不断劝酒,不一会儿就醉得不省人事了。齐姜急忙派人去叫狐偃。
狐偃等人七手八脚地把重耳抬上车,连夜出城。他们一气跑了五六十里,才放慢了脚步。这时候正值雄鸡啼晓,东方发白。重耳翻了翻身,感到摇晃得厉害,睁开眼一看,才知道自己是睡在车上,又不知到了哪儿,顿时大怒,骂道:“你们想造反吗?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就把我弄出了城?”说罢,从魏仇手里夺过戈就向狐偃刺去。狐偃急忙跳下车,重耳又下车追赶。大家赶忙婉言相劝。赵衰劝道:“我们之所以忍受骨肉离散的痛苦追随主公,是因为主公是有大志的人,如今齐国内乱不止,我们不适合在此立足,这是我们大家意思,你不要只怪狐偃。”
事到如今,重耳也无可奈何,只好和大家一起上路。重耳一行人到了曹国,曹君得知他们从齐国逃出本不想接待他们,但因大夫僖负羁请求才不情愿地打开城门,而且对他们非常无礼,还不安排饭食。僖负羁感到过意不去,再加上夫人劝说,就在晚间给重耳等人送去丰盛的饭菜及礼物。重耳等人非常感激,他们将饭菜吃掉,却退回了礼物。
第二天,重耳等人离开曹国,僖负羁望着他们的背影,暗想:这些人困难时期却不贪图钱财,将来定能成大事。
重耳等人一路颠簸到了宋国,宋襄公此时正重病在床,只好派公孙固出城迎接。狐偃本打算留在宋国,但公孙固向他如实介绍了宋国目前的情况,狐偃打消了这个念头。几天后,重耳决定继续前行。宋襄公送来许多必备的马匹、衣物等。
重耳及随从们踏上了去楚国的路途。不久,就到楚国。对重耳很尊敬。楚成王用招待国君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跟住在齐国时大不一样,他现在经常想要回晋国这件大事。
一天,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晋国,怎样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说:“如果我能回晋国,一定和楚国和睦相处,将来万一两国打起仗来,我一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来报答您的恩情。”古时候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后退九十里。楚成王只当重耳是说笑话,对他依然敬重。
当年晋惠公背信弃义攻打秦国,被秦穆公俘虏,因姐姐求请才被放回晋国。为了向秦穆公表示诚意,将公子圉送到秦国作人质。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死。公子圉背着秦穆公偷偷回晋国作了国君,而且与秦国继绝了关系,他就是晋怀公。
秦穆公得知此事,既气愤又伤心。想想自己对他们父子俩真是以诚相待真心相助,而这二人一个忘恩负义一个过河拆桥。秦穆公越想越后悔,假如当时护送重耳回国,一定不会是现在的局面。秦穆公打定主意,决定迎接重耳回晋国称君。
一天,秦国使臣求见楚成王,向他说明秦穆公希望重耳能到秦国去。楚成王征求重耳的意见,重耳决定接受秦国的邀请。
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和夫人都很高兴,决定将女儿怀嬴嫁给他。这个主意令重耳、怀嬴均感到难为情。原来怀嬴曾是公子圉的妻子,也就是重耳的侄媳妇。怀嬴本不想答应这门婚事,一来辈份有差别,二来重耳的年龄已是61岁了。但是这个婚姻含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她只有默认了。重耳也觉得不合适,便让赵衰帮忙回绝。赵衰却劝说道:“主公千万不要拒绝,历来两国修好,都是靠联姻维系,这门婚事已经和我们能否回晋国联系起来了,所以主公应该答应。”于是,重耳成了秦穆公的女婿。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亲率大军护送重耳等人回国。到了黄河,秦穆公派两员大将率一部分军队送重耳过河,自己率部分军队在河边驻扎,以便接应。重耳与秦穆公洒泪而别。
重耳上船后,发现船上堆满了过去用过的旧物品和穿过的旧衣物,有的已经破得不成样子,感到很滑稽。就说:“我们这次回晋国,吃穿用度会应有尽有,还留这些破东西干什么?”说完便命人将破烂儿扔掉。这些东西都是壶叔弄到船上的,他从重耳逃离翟国时就跟随他,替大家管理物品,如今回国,想想从前所受的磨难,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什么也舍不得扔。听了重耳的话他不禁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一切均被狐偃看在眼里,他的心里也有些酸溜溜的。他觉得是该向重耳表明心迹的时候了。于是跪在重耳面前说:“主公就要成功了,我继续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了,只能像那堆破烂儿一样。我这儿有一块秦穆公送的白玉,转送给您作个纪念……”重耳听了狐偃的话,顿时醒悟过来,慌忙扶起狐偃,流着泪说:“如果没有你们陪我受尽千辛万苦,哪有我重耳的今天。我知道错了,只是请你不要再有这种想法……”说罢便令人将丢掉的东西捡回,又向壶叔赔了不是。
重耳过了黄河,秦军一鼓作气接连攻下几座城池。晋军守将本不愿为晋怀公拼命,所以逃的逃,降的降。晋怀公早已众叛亲离,他见大势已去,就在勃鞮的保护下逃走了。吕饴甥、郤芮曾与晋惠公夷吾同谋刺杀重耳,见晋怀公已私自逃走,只好向重耳叩头请罪,重耳却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
重耳从逃到翟国时算起,在外飘荡了整整19年,终于在62岁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晋文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派人杀了怀公。怀公的被杀,深深触动了吕饴甥、郤芮。他们越想越害怕,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们定下一条毒计,让前后两次追杀文公的勃鞮去实行。
勃鞮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安排。勃鞮是个非常忠君的人,当年晋献公经不住骊姬的挑唆,派勃鞮追杀重耳,勃鞮斩断了重耳的一截袍袖;后来又受晋惠公之命到翟国刺杀重耳,勃鞮领命而去,结果重耳逃走,这次吕、郤二人让他杀重耳,他犹豫了,国君让他杀任何人,他都会服从命令,而今要杀重耳是杀国君啊,是与前两次意义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半夜时分他请求狐偃带他见晋文公。晋文公不愿见他,他苦求三次,终于见到晋文公。吕、郤芮二人为此丢了性命。
这件事使晋文公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同时晋文公还任用了一个人,这就是当年拐走重耳出逃时全部财物的头须。他现在的任务,仍然是管理财物,而且经常同文公坐在一辆车上,说说笑笑,十分融洽。
跟随重耳一起逃亡的有位贤人叫介子推,他是对国家有功之人。当晋文公奖励有功之臣的时候,他却躲在乡村里,不肯受封赏,后来干脆和母亲躲进深山老林。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他了。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心里非常难受,就派人去山中请他,但是找不到他的下落。有人说介子推躲进了绵山,但是这儿仍不见他的踪迹。于是晋文公就把绵山封给介子推,将绵山改名为介山,他说:“这介山的名字记载了我的过失,也记载了人间的一个善人。”